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渗透;思政教育
正文
引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各学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多学科课程,实现各学科协同育人。高中语文是整个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文化素养、语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使课程思政的实施具备一定的优势。
1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需要。语文教材中拥有极为丰富的文质兼美的教育资源,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教师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深入钻研教材,做好立德树人教育,就能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的远大抱负。(2)完善思政教育育人格局的内在要求。语文课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通过挖掘语文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意义和道德意义,用语文作品中创造的情境或人物的感情去感染学生,通过作品所呈现的形象性、生动性、情绪性等特点,能促使学生去思考生活和人生、思考责任和义务、思考生命的真谛和存在的价值,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2高中语文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分析
课程思政教材建设不足。教材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学生接触课程时最直观的实物就是课程教材。然而,高中语文课程思政教材的编写在很多并未提上日程,高中语文课程要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工作,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心、诚信意识、公平正义、爱岗敬业、勤劳奋斗等文化精华及思政元素引入教材,通过教材作为文化载体,培养学生自我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爱国情怀,增强高中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及职业自信心,激发学生敢于拼搏的不息精神。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3.1以主题探讨融入思政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独特的主题,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文学创作的精髓,还构成了思政融入的核心路径。通过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主题,教师能够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探讨和理解主题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例如,在教授《老人与海(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坚忍不拔、勇敢面对困难”等主题。通过深入剖析课文中老年渔夫与大鱼搏斗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主题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利用阅读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不同形式的学习专题,且这些专题各有一个主题要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外资源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不断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并加大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力度。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传统文化的特征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传统文化。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不断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时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在开展课堂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初步了解本专题学习内容,并为后续的精读、对比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在初读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内容,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文本中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元素。第三,当学生对文本有基本的理解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鉴赏课内外文本。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的这种学习过程不仅是语文课程的延伸,更是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益实践。
3.3以人物形象融入思政教育
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凸显文本思想的独特路径,通过详细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度分析,可以让学生领略人物形象所蕴含的勇气、诚实、公正、关爱他人等重要的道德品质,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尊严等价值观。这些优秀的品质与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文素养。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能够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通过深度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例如:在分析一位英勇无畏的领袖人物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勇气和坚定的品质;在分析一位诚实守信的人物时,学生可以体会到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在分析一位善于关心他人的人物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关爱和同情的价值。这些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价值观。以高中语文《苏武传》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描绘了苏武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尊严的事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其爱国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苏武面对的困境与挑战,以及他是如何成功克服这些困难的,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学习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
3.4融合专业课程,开展德育活动
首先,结合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伦理道德、职业操守等议题。通过对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准则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其次,利用专业文本和实践案例,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思考在职业环境中面临的道德困境和抉择。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和判断能力。再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参观实习等,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责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职业发展中的道德问题和职业担当。可在选题设置方面,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话题和案例作为演讲、辩论的选题,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可以邀请学校内外的专业人士或领域专家参与演讲和辩论的评审工作,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将“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高中语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促使高中语文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7-13.
[2]全国政协委员张坤.协同推进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N].中国青年报,2020-03-08.
[3]谢守成,程仕波,张淼.关于构建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沟通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