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工艺交融的文旅产品创新设计
摘要
关键词
北海贝雕;黏土工艺;文旅产品
正文
一、引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北海贝雕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石塑黏土工艺,以其独特可塑性和自然风干特质,在现代手工艺中脱颖而出。这两种工艺,一个在传统中沉淀,一个在现代中创新,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随着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与创新难题。文旅融合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探索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工艺在文旅创新中的融合,旨在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为地方文旅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其持续发展。
二、北海贝雕工艺概述
(1)发展历史
北海贝雕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它成熟也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从北海、合浦民间传世的明清贝雕家具及工艺品中可以考证。在20世纪60年代初,北海贝雕在“螺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得到了快速发展[1]。经过一代代北海贝雕手艺人的努力,北海贝雕逐渐发展成我们所见的精湛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发展传承时期,北海贝雕主要通过家庭手工作坊进行传承,制作家具上的贝雕装饰,技艺非常高超。新中国建立后,政府组织贝雕艺人形成合作社,开始了专业的制作。1964年,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成立,推动了贝雕技艺的创新发展。贝雕手工艺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新形式的作品,如浮雕和半浮雕贝雕画,以及各种工艺品。这些作品结合了贝壳的自然美和多种雕刻技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北海贝雕等传统手工业面临了巨大挑战。市场需求下降,技艺传承变得困难,贝壳资源也开始匮乏。幸运的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开始重视并扶持传统手工艺品。2005年,北海市的一家公司收购了工艺美术厂,继续发展贝雕技艺。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贝雕画在题材、规格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在政府的支持下,北海贝雕重新焕发了生机。其作品如《称心如意》、《贝艺古韵》等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项。2010年和2021年,北海贝雕技艺分别被列入广西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保护。
(2)工艺流程与艺术特点
北海贝雕,对北海的手工艺人而言,是文化之魂、技艺之源。北海贝雕展现了贝壳的自然美和手工艺的巧妙结合,创造出了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艺术品,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可贵的是,北海贝雕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这使贝雕作品能够长久保持鲜艳的色彩和光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广西北海的贝雕工艺,凝聚了传统与手工的精髓。手工艺人以北部湾的天然贝壳为原材料,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艺,精心雕琢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从挑选贝壳到雕刻、打磨、抛光,每一环节都倾注了手工艺人的心血与智慧[3]。在贝雕的制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求手工艺人精心操作,一丝不苟。他们以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无比的耐心,将普通的贝壳打造成各种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这种富丽典雅的风格,既展现了贝壳的自然美,又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创造力。在中国雕刻艺术中,北海贝雕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发展历史
石塑黏土,作为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材料,广泛应用于日本的手工艺品、娃娃和动画制作领域。它不仅是一种制作人物、动物模型的理想选择,同时也是塑造精致建筑物模型的关键材料。石塑黏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当时它被用于制作雕塑和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塑黏土逐渐演变为一种手工艺材料,并在20世纪中期开始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日本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们利用石塑黏土制作各种艺术品和小饰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日本石塑黏土传入中国后,迅速受到了热烈欢迎并广泛应用。无论是制作小饰品,如雕塑、首饰、挂件和手办,还是园艺用品和小型建筑模型,石塑黏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工艺性能。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为其在中国的流行和推广提供了强大助力,更多人得以了解和学习石塑黏土的创作技巧,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发展。
(2)工艺流程与艺术特点
石塑黏土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手工艺术材料,简单又有创意。它的纹理细腻,可以轻易塑造出各种形状,非常适合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和陶瓷不同,石塑黏土不用高温烧制,自然风干就能成型,制作起来特别方便。风干后,它有着石膏般的质感和陶土的粗糙感。同时,石塑黏土的硬度与重量适中,非常适合进行篆刻、雕塑等创作。若在其表面涂上专用的黏土光油,石塑黏土又能呈现出陶瓷般的细腻光泽,增加作品的表现力。除了工艺流程上的特点外,石塑黏土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可重复塑形的优势,这使得它成为手工爱好者的理想选择。此外,石塑黏土干燥后硬度较高,作品不易变形或破损,保证了艺术品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经过抛光处理后的石塑黏土表面光滑细腻,具有良好的质感,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值得一提的是,石塑黏土具有可附着性强的特点,可以与其他材料如金属、布料等进行黏接,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制作方式和创意空间[2]。
总的来说,石塑黏土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魅力,在手工艺术界大受欢迎。无论是专业雕塑家还是手工爱好者,都能在石塑黏土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四、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工艺交融的文旅产品设计
北海贝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工艺的民间艺术品,以其精美的雕刻和天然贝壳的质朴美感而闻名。石塑黏土作为一种新型的手工艺材料,具有丰富的可塑性和艺术表现力。将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工艺进行交融创新,不仅可以为传统贝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拓展石塑黏土的应用领域。
我们充分发挥了石塑黏土的可塑性和自然风干优势,同时融入北海贝雕的精湛雕刻技艺。制作出了石塑贝雕印章。
北海贝雕的雕刻技艺,精细入微,层次丰富。而石塑黏土的塑造技艺,可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在制作石塑黏土贝雕印章时,可以先用石塑黏土塑造出所需的形状,然后使用北海贝雕的雕刻技艺进行细节处理和装饰。这样,印章不仅具有石塑黏土的硬度和稳定性,还兼具了贝壳雕刻的细腻和精美,使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北海贝雕的雕刻技艺精湛,注重细节和层次感的表现。而石塑黏土的塑造技艺则注重整体形态的塑造和质感的把握。在制作石塑黏土贝雕印章时,可以将北海贝雕的雕刻技艺与石塑黏土的塑造技艺相结合。首先,使用石塑黏土塑造出印章的主体部分,确保形状规整、表面平滑。然后,利用北海贝雕的雕刻技艺对印章进行细节处理,如刻字、图案等。通过这种技艺结合的方式,可以使石塑黏土贝雕印章展现出精细的雕刻效果和层次感,同时又不失石塑黏土的质感和稳定性。
在保持传统贝雕艺术精髓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与现代设计元素的融合。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我们寻找到了石塑黏土这一理想的媒介。传统贝雕作品常常以吉祥图案、神话传说等为主要创作灵感,然而现代设计则更加注重创意与个性化。为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制作石塑黏土贝雕印章时,我们不仅保留了传统贝雕的精致与美感,更融入了现代创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沿用了传统贝雕的题材和风格,还大胆尝试了不同的图案和创意。我们探索了多元形状结构,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完美结合,打破固有的形式束缚。我们还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创新,结合石塑黏土的特性,创造出既和谐又富有层次感的作品。同时,我们也不忘挖掘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互映衬,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这些石塑黏土贝雕印章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同时也为文化交流与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设计创新的更多可能性,将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工艺推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交融创新的影响与价值
(1)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交融创新对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创新方式使两种传统工艺相互借鉴,不仅丰富了艺术表达,还提高了作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通过与现代设计、科技的结合,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交融创新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传统工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交融创新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中的应用,让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2)对地方文旅产业的贡献
交融创新作品在地方文化旅游市场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对相关产业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的驻足与关注,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交融创新作品丰富了地方文化旅游的产品供给。通过创意设计和精湛技艺的结合,它们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需求相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满足了游客多元化的购物需求。其次,这些作品在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地方文化的独特载体,交融创新作品展示了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和审美习惯,加深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提高了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交融创新作品的推广与销售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手工艺品制造业因应市场需求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则通过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出更多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也因旅游业的繁荣而获益匪浅。综上所述,交融创新作品在地方文化旅游市场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与价值,对相关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它们不仅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涵,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交融创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交融创新为这些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过交融创新,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其的认知度,也增加了尊重和保护的意识。这种创新方式有助于激发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同时,交融创新还促进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交融创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结论与展望
北海贝雕与石塑黏土传统工艺融合在文旅产品创新中潜力巨大。融合材料、技艺与设计,可打造蕴含传统文化且具现代审美的产品,提升艺术品位和市场吸引力,为传统手工艺发展开创新路径,注入活力。面临挑战和局限,需深化设计理论,拓展应用领域,推动跨界合作与人才培养,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展望未来,持续努力将使传统工艺绽放现代魅力,为文旅产业及相关领域贡献力量,谱写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华章。
参考文献:
[1]黄洁,唐长菁. 文创视野下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创新 [J]. 轻工科技, 2023, 39 (02): 133-135.
[2]于鲁萍. 高中美术黏土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 2022. DOI:10.27719/d.cnki.ghnsf.2022.000143.
[3]吕晨,廖磊. 广西北海贝雕画艺术特色及创新应用研究 [J]. 歌海, 2020, (05): 111-11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黄雨晴(2003年02月),女 汉, 本科,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第二作者】吴月婷(2003年10月),女 汉, 本科,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通讯作者】钟远诚(1990年10月),男 汉, 硕士,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贝满堂公益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2313524005X);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广西特色陶瓷文旅产品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3KY1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