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与展望思考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宝铸

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

近几年中国的土地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工业用地造成土壤污染严重,对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土地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如何通过工程技术把被建设用地污染的土壤转化成可使用的土壤,已然成为一项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课题。就此,文章以笔者工程技术实践为基础,简要论述建设用地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与未来展望,为制定适应中国实际和区域特征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支持辅以理论参考。


关键词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污染;展望

正文


引言

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复杂与多样性质,进而增长了相应土壤的修复工程难度,就需要科学合理协同土壤综合修复方式,这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探讨,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发展探索提供借鉴。

1土壤污染修复背景概述

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涉及:大气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和土地治理。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土壤整治的试验方案,即建立生态恢复和治理示范基地,按标准和系统的要求,按计划进行土地整治。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一定程度带来不少因重金属与多环芳烃等有机物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如果不能科学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后期我国很大程度会产生更多土壤污染情况。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过程分析

2.1选择科学的修复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建设用地,相关修复人员需要把握修复的概念,在标准要求下,科学选择不同的修复技术。对现有的修复工程技术进行针对性的筛选比较,改进传统高能耗低效率施工技术。选择污染特征明显,污染因子覆盖面广并且具有代表性污染场地进行试点试验。利用建筑、市政等其他行业成熟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最终打造出满足国家要求的示范工程。

2.1.1遵循原则

选择修复技术时围绕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保护角度。根据污染场地的土地资源选择有效达到目标的方法。经济原则,确保成本的可接受度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基本条件要求达标的基础上,遵循环保原则,针对不同污染场地实际情况运用不同修复技术措施。

2.1.2不同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过程中,受场地内土壤物理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污染因子以及土壤修复资金的影响,土壤修复方法也各有差异。单个污染场地需要通过调查,获得相应的数据后进行针对性分析,结合不同土壤修复方法进行比选,获取可行性的技术路线,得到经济效益高同时兼顾修复效果的最优方案,在此修复技术方案的指导下,开展修复治理工作。

1)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主要是利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调控和控制被污染的土壤,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使其与土壤相分离,或将其转变为具有较小的毒性,甚至无毒的物质。这是一种较为全面的修复技术,可以很好的恢复土壤,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首先,它的造价比较高,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也比较多。其次,利用物理修复技术进行土地恢复,土壤的肥力会降低,不宜用于大规模的土地恢复,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块和高污染地区。

2)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法具有很好的恢复时间。化学冲洗是通过某些溶剂和化学添加剂,使污染物在土壤中流动,或使其溶解,然后通过高压水力和重力将其喷洒到被污染的土壤中,合理分隔污染物与土壤二者,使得土壤得以修复。通过冲洗溶液中的污染物的可移动性来处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依据不同的土壤特性,选用适宜的浸渍溶剂及浸渍时间。用溶剂浸泡土壤使污染物质在浸渍后被吸收,也可以在蒸馏过程中积聚。这种技术可以将某些有用的资源,如石油等进行再循环,但其工艺技术复杂,流程冗长;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成本,适合于高含油地区。    

3)生物修复技术

在建设用地污染土地整治中,生物恢复技术是通过对微生物和有机物进行生化代谢来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如,由于不同的作物需要的化学成分的差异,通过对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有效的恢复。该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简便、环保效果好、适合大范围的土壤污染,可以减少二次对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2.2风险评估具体污染场地土壤

在土壤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完成后,利用调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如熟知具体污染物质,针对其产生的来源因素,危害程度,污染路径等多方面进行判定,科学评估其污染风险程度。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计算其危害关系程度,合理比对一定指标,若风险高出红线,则依据实际运用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

2.3重视环境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增强环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遵循相关法规,熟知污染地块修复标准与技术规范。全方位过程实现科学合理监理,保障修复工程落实到位。同时,针对二次污染预防应对措施,需要结合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合理监测如废水、废气、固废等相关污染物质情况,做好监管记录。

3建设用地污染土壤修复展望

3.1重视环境监管工作

为避免重金属污染建设用地土壤,就需要增强民众环保意识,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监管责任,有效规定明确一定的污染源并做好合理控制。针对农业生产或土壤污染凸显的区域重视监管治理,通过不同类型的修复技术,防止降低土壤污染情况,保障民众健康。

3.2重视城市建设用地污染的修复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质的物理特性,开发高效、快速、经济的方法,采用广泛的化学稳定和化学处理药物,建立一条专业化的药物生产线,优选出最佳配比、钝化/稳定时间、混合方式等工艺技术指标,并与高水平基础设施精密平整机相结合,开发了相应的药剂和土料搅拌设备。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有机的问题,开展了土著微生物活化、广泛、稳定性好的工程菌的筛选,研究开发微生物制剂和营养素的配方和加入技术,对土壤在恢复期间的特性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微生物的检测与监控。有效的克服土壤结构破坏、费用高昂、技术产业化推广困难等问题,减少修复费用,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产业化,为建设用地提供更为有效、经济的修复道路。

3.3重视矿山建设用地污染土地修复

为解决矿山环境中酸性废水和尾矿的环境问题,研究开发中和沉淀法、化学氧化还原法、微生物修复法等综合工艺和工艺技术,实现酸性矿山废水的快速、稳定、快速、安全的工艺综合与工程应用。通过对矿区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污染土壤进行钝化/稳定处理,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可利用,选择新的能源作物和培育方式,并对受污染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开发适用于矿山尾矿预处理、钝化/稳定化及能源植物生态恢复的配套设施,开展中试及工程演示。

3.4重视工业建设用地污染场地修复

针对复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的土壤淋洗、化学氧化等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技术,对各个工序的主要参数进行耦合,均衡分析各工序材料,开发了便于拆装和运输的模块式淋洗装置。此项技术的研制成功,有助于克服中国现有处理技术规模小,效率低,设备集成程度低等问题,能有效提升技术的产业化和应用。

4结语

总之,科学遵循城市绿色环保建设规范,合理修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工作人员的重点项目工程之一。因而就需要人员提升修复技术能力水平,有效掌握土壤污染本质,针对性明确修复要点,通过稳妥技术措施,提升污染物治理成效,为相关环保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鹏,陈霞.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及修复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06):138-140.

[2]董聪慧.上海某地块多重污染土壤修复及其效果评估[J].上海国土资源, 2022(043-001).

[3]李岳.建设用地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0):181-183.

[4]林静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J].清洗世界,2023,39(02):131-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