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管理中的数字化模式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孙亚军 李国宝

华能海南昌江核电有限公司 海南省 昌江黎族自治县 572732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行业的日益壮大,电力工程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数字化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

电力工程管理;数字化模式;分析

正文


引言

对于存在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电力建设工程建设水平是一项重要保障,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电力结构,电力建设工程面临的环境和条件较为复杂,对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数字化模式

模块构成。(1)电力供应系统。建立数字化的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的发展需要,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确保数字化融入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相关员工必须充分理解供电系统的关键要素。研究表明,电源系统是电力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系统主要包括电压、电流和内部传输电阻,其相关性随着电源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已成为改善供电系统的根本原因和必要要求。电源系统的电力传输通常在高压或低压信息传输中进行,直接影响电力传输产生的电流及其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电力运输的效率,必须改进电力供应系统中的电力运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运输质量。(2)电力服务系统。电力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模式实际运行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电力服务系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逐步完善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改善电力供应与运输的整体关系。在传统电力运输系统的基础上,以数字模型主要监控运行结构进行管理。可以理解,外部供电系统与自动电力传输的连接直接影响资源供应效率。从现代电力供应系统的现状来看,数字化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对电力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其资源能力和供应效率。从供电系统的现状来看,其服务结构的综合能力对整个网络的运行、传输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利用数字模型进行电力建设工程建设和发展,大大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同时,促进电力供应的资源结构,为电力建设项目的升级和数字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电力工程管理中的数字化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技术层面问题

1)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电力工程管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电气、通信、土建等,而各专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数字化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受到限制。(2)设备与软件兼容性问题:在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各种设备与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不尽如人意,影响了数字化模式的顺利实施。(3)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不足:电力工程涉及大量数据,如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的数据。然而,当前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电力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

2.2组织与管理层面问题

1)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各个子领域可能存在不同的技术标准,导致数字化模式的推广与应用难以实现统一。(2)组织结构不合理:部分电力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主义,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影响数字化模式的实施。(3)人员素质与技能不足:电力工程管理数字化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然而,目前部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尚待提高。

3电力工程管理中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3.1单台设备调试的典型环节

我们以测试数字保护装置为例。(1)检查设备的状况。机组上电后无异常信号,机组运行正常。(2)人机界面检查:通过LCD面板检查人机界面模块的运行情况。(3)SV采样检查:通过数字测试仪向仪器添加电流和电压信号,检查仪器参与SV采样的有效值、相位指示和数量是否一致,检查仪器的SV采样通道配置和SCD文件配置是否一致。(4)检查GOOSE功能:通过仪器的打开功能发送GOOSE信号,检查并确认数字信号分析仪正确打开GOOSE信息;通过数字测试仪模拟打开仪器的GOOSE信号,检查并确认仪器的GOOSE信号正确打开。(5)验证设备的功能:按照设备测试的基本方法。检查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否正确。(6)检查计时功能:给设备一个计时信号,检查并确认设备的计时功能是否正确。(7)维护功能检查:给设备发出维护信号(如果有硬模板直接浇注),检查确认设备的维护状态是否正确。(8)光口传输功率接收、精度等级测试:每个发射器光口测量设备的光功率,测试传输功率。设备的传输功率应大于20dBm;数字校验仪的光传输口应通过光分解装置与设备的光接收口相连,调整分解,使设备不能接收GOOSE信息。设备的每个光口的接收灵敏度不得超过30dBm。

3.2系统设置的典型部分

以主变压器系统的校验为例。(1)一般电路的sV校验:对于普通变压器,用校验仪将量直接加到区间结合块和母线结合块上。对于电子变压器,先用信号模拟器中的加量测试仪,通过伍德13连接到相应的组合块,检查所有的保护值和该区间的测量值是否正确,并检查保护两侧采样值的相位角是否正确;对于电子变压器,先用信号模拟器中的加量测试仪,通过连接到相应的组合块,检查所有保护值和该区间的测量值是否正确。检查保护两边的采样值的相位角是否正确。(2)检查远动和触发回路:模拟各种远动和连锁信号的输入,检查并确认接收装置是否正确接收输入的开口;模拟保护装置或后台的所有触发、远动和连锁信号,检查并确认相关智能终端的触发触点是否闭合。检查并确认区间内GOOSE跳闸量是否正确(母线故障保护跳闸、一般三跳的母线故障动作、重新投入连锁的跳闸等)。(3)保护逻辑检查:检查该间隔保护的逻辑功能是否正确。

3.3运维阶段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运维阶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运维模式。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设备状态,可以实现故障的快速诊断和预测性维护,从而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运维系统更是为电力工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类系统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维效率。通过智能算法,运维人员可以迅速定位故障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案,大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此外,智能运维系统还具备预测性维护功能,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从而提前采取维护措施,降低故障风险。同时,这类系统还能够实现运维资源的智能调度,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运维人员、设备和物资,提高整体运维效率。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运维阶段对数字化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政府和企业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如今,智能运维系统已经在我国众多电力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结语

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可以减少电气结构的设计误差。数字技术在未来电力规划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完成电力建设工程中的精确计算,充分考虑与土建工程规划的融合,不断改进设计工作。未来,数字技术将通过不断更新和发展,成为电力建设工程设计中的主导技术,相关人员应顺应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素质,为电力建设工程设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婷.电力设计企业工程管理数字化平台构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15):58-59.

[2]龚波涛,肖斌,汪孔屏等.电力建设工程管理数字化应用[J].电力与能源,2019,43(01):92-94.

[3]胡全,李会超.数字化管控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业,2019(03):82-83.

[4]石凯元.数字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9,39(10):216-2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