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尹万中

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山镇综合服务中心,131529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巴氏杆菌引起的腹泻

(一)流行病学

1.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菌种,通常呈卵形,单独或成对存在,它是引起鸡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体。对于这种细菌而言,其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很差,大多数消毒剂都能实现迅速地杀灭,尤其是对酸性和碱性的消毒剂,其抵抗能力非常弱。另外,在日照照射几分钟后,巴氏杆菌的活力就会下降,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中,这种菌种通常会在10分钟之内死亡。与此相反,如果处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该菌的活力就会相应地增强。

2. 易感鸡群

一般情况下,8-22周龄的鸡很容易被巴氏杆菌所传染,而年轻的鸡一旦被传染这种细菌,往往会出现急性死亡的现象,且死亡率在45%左右。而产蛋鸡和种鸡在受到巴氏杆菌感染后,通常会呈现慢性发病的过程。

3. 流行特征

巴氏杆菌引起的鸡腹泻在全年都有可能发生,并以冬天为高发期。这种病菌能够感染所有日龄的鸡群,并且在幼龄的鸡群中,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尤其以6周龄之前的雏鸡为最,其临床表现也十分突出。另外,这是一种通过口服途径侵入鸡消化道的特异性病原,在小肠中定植后可释放出肠毒素,导致肠内电解质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而鸡只发病后,病程越长,就越容易合并或继发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二)临床症状

有的病鸡在白天表现正常,晚上却突然死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大部分患有巴氏杆菌型腹泻的鸡都会出现以下症状:精神萎靡,脑袋低垂,羽毛蓬松凌乱;或者口干舌燥,吃不下饭;有些鸡只还会频繁地摇头,鸡冠与肉髯呈现青紫或者暗红色调。部分鸡只还会排出一些灰色或者灰绿色的稀薄的粪便,同时出现体温的显著上升,一般可以达到42至43摄氏度。最后,病程一般会持续1至3天,而患病鸡只会在抽搐中死亡。在死亡之前通常会张开嘴巴,有些时候伴随粘液性或者浆液性分泌物从口鼻中流出[1]

(三)防治对策

尽量控制好饲养量和密度,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并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严格落实执行。在冬季,要注意加强鸡舍的御寒保暖。另外,要通过接种巴氏杆菌的灭活疫苗来对鸡群进行及时的免疫,在每个鸡的胸肌内注射1毫升的毒苗。当病鸡群被感染时,可以给予抗菌素治疗,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可以看到疗效。

二、沙门氏菌型腹泻

(一)临床症状和流行特征

沙门氏菌是导致沙门氏菌型腹泻的最常见的致病细菌,这种细菌对外部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用普通的消毒剂来杀灭,对强酸、强碱也比较敏感。它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分别是禽伤寒、禽副伤寒和鸡白痢。这3种病全年都能发生,但在换季期间更容易出现,且能以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长期存在,给养鸡场带来极大的危害。

鸡伤寒的特征是典型的黄、绿颜色的大便,多见于成熟的鸡,剖开后可以看到肝的青铜色和坏死。染病之后,病程大部分都会持续八周左右,最急的甚至会在一晚上就死亡。对于长期患病的鸡群,极有可能造成慢性腹膜炎,这时常出现企鹅体态。

对鸡副伤寒来说,其病原体和鸡白痢很相像,不同之处是病原体的周围有一圈可以移动的鞭毛。其临床表现饮水量大增,且出现水样腹泻,粪便中有血丝。解剖后会发现严重的出血性肠炎,并且在肝脏和脾脏等部位有坏死。

白痢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在两个月内发病,主要表现为“糊肛”,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肛门堵塞,不能正常地排泄。且患病鸡只通常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蛋鸡会伴随产蛋量降低等;病鸡就算能耐受,一般也会发育得很差,体形瘦小而肚皮鼓胀,成为带菌的鸡;有些病鸡不会腹泻,但会因为肺炎而难以呼吸,经常会伸长脖子,张开嘴巴。经过临床解剖,可见到肝脾肿大、肠壁变白、卵黄吸收不良等。鸡白痢多发于两周以下的鸡只当中。

(二)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沙门氏菌所致鸡腹泻性疾病,主要的原则就是坚持自繁自养,并且及时消灭阳性感染鸡,这样能够从传播途径上着手,严格切断此类传染病在鸡群内的水平传播。例如,养殖场可以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措施,严格执行日常保洁及内部消杀的工作要求。同时,也要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订免疫接种计划,定期开展鸡群血清学或者分子生物学检疫。一旦检测出该种致病菌,养殖人员就必须要在检测到疾病后第一时间阻断传染源,并做好隔离,消杀等措施。对于已患病鸡群,应结合疫情具体情况做出判断。若沙门氏菌所导致的鸡群腹泻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需要坚决淘汰[2]

早期患病鸡只症状轻微,可以采用积极治疗,用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等药物持续治疗。在治疗之前需要做药敏试验。也可用含有呋喃唑酮浓度为0.04%的饲料,定期喂鸡。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接种前和免疫接种后不可以用抗菌药,否则很容易干扰抗体的生成,影响防治的效果。

在饲料中加入氯霉素或加倍的合霉素,使之达到0.5%的浓度,或将1kg的饲料与2000mg土霉素混匀,连续饲喂1周,便可有效阻止鸡只死亡。各种药物中,治疗效果最好的是呋喃鎓啶、呋喃唑酮,但是长期添加到饲料或者饮水中,会引起沙门氏菌抗药菌株的产生。对此,笔者建议选择不同类别的药物进行交替应用或者轮换应用。近年来,人们应对鸡的沙门氏菌型腹泻,主要通过扰乱微生物本身酶合成,导致正常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影响细菌增殖进程。通过促使细菌本身蛋白质变性,改变细胞膜渗透性,可以较好地达到抑菌效果,这也已成为禽类沙门氏菌腹泻疾病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三、大肠杆菌型鸡腹泻

(一)流行病学特征

1. 病原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co li)是导致鸡大肠埃希菌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由于存在噬菌体(O)、鞭毛(H)和表面抗原(K)而有许多血清型存在,但致病性大肠杆菌O1、O2、O36和O78型仍是最常见的致病血清型。

2. 易发群体

不同龄期的鸡只均可感染该病,但雏鸡对该病的易感性较高,20-45天龄为该病的高发期,临床表现也比较突出。

(二)临床症状

感染大肠杆菌的鸡只,通常腹泻症状较为严重,大便颜色多为灰白色,也有一些鸡的粪便是绿色的,这有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其它疾病。此外,感染大肠杆菌型腹泻的病鸡,一般都是无精打采,胃口不佳,甚至于呼吸出现困难,表现出懒散而不愿意进行运动的特点。病鸡在腹泻时会排出一些白色的、石灰样的粪便,有些还会粘在鸡的屁股上。但是,目前许多饲料中都加入了腐殖酸钠等物质,导致鸡的排泄物呈黑色,从而影响饲养员的判断,此时就要看鸡的臀部,是否潮湿或者是肮脏。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一般会出现心包炎、关节炎、气囊炎等并发症。发病时间约为3至4天,病死率为5%至20%。因此,如果发现鸡群有拉肚子的情况,饲养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3]

(三)防治策略

对于鸡群的大肠杆菌型腹泻,可以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来进行治疗。然而,虽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由该菌引起的腹泻问题,但是由于以往一些养殖者对抗生素的滥用,从而导致了大量耐药株的产生。对于这一疾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强力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服用3至4天后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另外,通过科学、合理地采取免疫、检疫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发生,因此只有加强养殖全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完善综合控制措施,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和阻断疾病的传播。

结语:

近些年来,家禽细菌性痢疾的患病率、致死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多发性暴发的趋势,给养殖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对策防止鸡细菌性腹泻的发生。首先,应加强“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控思想,注重鸡场的生物安全,加强日常养殖管理,并且要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净化,对鸡群做好日常保健。在此基础上,做好病原检测和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可以使鸡群的健康状况得到全面提升,降低或者消除疫病的发生率,进而提升鸡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