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自我救赎意识
摘要
关键词
史铁生;《我与地坛》;自我救赎意识
正文
一、史铁生与《我与地坛》概述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双腿残疾之后,面临沉重打击,在地坛中体会人生、思考人生创作出的一篇抒情散文。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残疾之后的心境进行了描绘,并层层推进地对生命、死亡以及文学等人生问题进行分析,将自己的人生哲思记录了下来。《我与地坛》可以说是史铁生的救赎之作,也是其让生命意义再次伟大的重要作品。
二、《我与地坛》中的自我生命意识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对世间万物生命历程的体会以及对世俗事物的留恋和渴望,明显地展示了其自我生命意识,展现了作者对健全身体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在残疾时,这样的向往和渴望会成为一种痛苦,但正是由于其心中的向往永不熄灭,才能够在低谷中不断的自我救赎,体会生命真正的意义。
1.主人公对世间万物生命历程的体会
对外物生命历程的共情是《我与地坛》中作者自我生命意识体现的关键。在散文中,作者对人文景观以及自然风物进行了大量的描写,这些景观描绘以及叙述充分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情绪。作者与地坛的初次相遇,地坛是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古园,自然景观的衰败和作者双腿残疾的痛苦人生有相应的映照。但是,在地坛景物的描绘和记述中,作者也通过历史回望的眼光,将地坛曾经的灿烂逐一回溯。这种对自然风物、景观生命历程的体会,是其痛苦人生中自我生命意识的体现。
2.主人公对世俗事物的留恋和渴望
主人公充分地表达其对世俗事物的留恋和渴望,也对自己悲惨的命运有憎恨的情绪,他对世俗事物的留恋也是其生命意识的直接流露。史铁生在文中说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同时,他也将死作为“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来体会。史铁生在散文中的多处对比都暗示着其生存的希望,他将这种渴望归结为“欲望”。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历经苦难,却一直没有走向死亡。
三、《我与地坛》中的生命救赎意识
通过了解作者对于生命死亡问题的讲述、作者对于人生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我与地坛》中作者对文学创作的体会等内容,能够更进一步感受到文中的生命救赎意识,对于作者的思想和精神理念能够更好地理解。
1.作者对于生命死亡问题的讲述
生命死亡问题的分析和讲述是作者生命救赎意识的重要体现。史铁生在文中反复的追问过自己“要不要死”,但是,由《我与地坛》中的大部分思考内容看来,史铁生一直致力于如何让自己活得更有依凭。因此,“要不要死”这个问题在一开始就是否定的。作者在死亡问题的追寻中,逐步地了解了死亡的必然性,将坦然接受死亡并享受生活这一过程作为人生的真正意义,这样便将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拉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作者对于人生生活意义的理解
在“要不要死”这一问题解决之后,“为什么活”成为《我与地坛》中更具研究价值的一个问题。史铁生将亲情羁绊、自我开导以及精神皈依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人生意义来逐一讲述。其中,“母亲”这一角色成为其生存意志进一步燃烧的关键。母亲在史铁生的心中是温暖和爱的代表,为其埋下了一颗坚强的种子,让他有勇气去面临生活的一切[1]。
3.《我与地坛》中作者对文学创作的体会
对于文学的探讨和分析也是《我与地坛》中的关键内容。史铁生的写作动机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母亲,同时,他也直接写到:“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由此可见,写作已然成为其生活的关键环节,是其生存、生活甚至生命历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史铁生也感受到了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救赎,让其感受到自身人生价值的体现。
在对《我与地坛》大部分内容的了解过程中,能够发现是史铁生对死亡、生命以及文学等不同内容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也充分推动了其自我救赎意识的体现。因此,在文学分析欣赏过程中,需要对具体的作品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够感受作者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内涵,充分体会作品的文学价值[2]。
四、自我救赎意识在《我与地坛》中的思索体现
在《我与地坛》的创作过程中,史铁生逐渐明白,生死是相生相伴、更替轮回的。史铁生将其对生命的三种形态进行了讲述,分别是孩子、老人和情人。其中,作者将孩子与老人作为生死的起始和终端。而“情人”则是生死必然情况相下人们“求生”的矛盾现象[3]。
同时,在史铁生的人生哲学中,并没有将生与死作为对立的两者来分析,而是将循环更替作为生命的真正运行规律。作者通过太阳日出日落以及地理位置的比喻来让人们理解生命的内涵:即太阳每时每刻都是下山的夕阳,也都是正在升起的旭日。对于生死的生命哲思,让作者在残疾之后有了热爱生活的理由和动力。
史铁生对于苦难的思考也是其自我救赎意识的思索体现。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认为苦难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态,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对苦难的坦然接受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愤然抗争真是人生命的绚烂底色。由此,我们能够逐渐理解史铁生在挣扎痛苦中仍旧期待并相信美好的心情。结合《我与地坛》与作者的其他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史铁生已经不需要等到来世去设计一个令人艳羡的美好的人生了,他已经把今生今世给活透了,活精彩了。永远活在当下,把当下这一刻过得好、过得精彩;不管是快乐与幸福,还是痛苦与折磨,都要好好享受,这是史铁生在对悲惨命运思考过后得出的人生答案[4]。
五、结语
《我与地坛》是作者在悲痛人生中的深刻哲思,是其对人生、生死的体会和感悟。在《我与地坛》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给我们应该学会的事。我们应当庆幸,不用受那么大的人生创伤,就可以借作者的思想,来明白这样的道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自我生命救赎在《我与地坛》中主要内容体现,并明确文学创作过程中,深刻思考和人生体会带给读者的共鸣体验的重要意义。只有将自身真挚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进行讲述,才能够用文字打动读者的心,确保自身思想以及精神内容的完整讲述,才能让文学作品成为真正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叶永乐.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以《我与地坛》《赤壁赋》联读教学为例谈写景抒情散文中精神家园的构筑[J].语文新读写,2023(02):107-109.
[2]陈思晗.基于“生本对话”视域谈高中哲理散文教学策略——以《我与地坛(节选)》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2):20-21.
[3]豆盼盼.沉入静穆,体悟亲情,感悟生命——从印象批评的角度解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J].青年文学家,2022(26):84-86.
[4]宋全会,袁泉.“双新”背景下的教学问题设置思考——以《我与地坛》(节选)教学为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Z1):1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