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程中关键技术应用及优化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武琳基

142603199605123720

摘要

生物制药工程作为制药领域的重要分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在治疗性蛋白、疫苗、基因药物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本文聚焦生物制药工程的关键技术,分析发酵工程、细胞培养、分离纯化等核心环节的应用现状,探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生物制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制药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培养;分离纯化;技术优化

正文


一、引言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体(如微生物、动物细胞)或其成分生产药物的技术领域,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显著等优势,已成为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核心手段。生物制药工程作为实现生物药物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支撑,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药物的质量、成本与可及性。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工程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中不断突破,但仍面临诸多技术瓶颈,深入研究其关键技术及优化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制药工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现状

(一)发酵工程技术

发酵工程是微生物药物(如抗生素、胰岛素)生产的核心技术,通过优化微生物菌株、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实现目标产物的高效合成。目前,基因工程改造菌株已广泛应用,例如通过CRISPR-Cas9技术编辑大肠杆菌基因,使其胰岛素表达量提升20%以上;同时,连续发酵技术逐步替代传统批次发酵,通过实时监测pH、溶氧量等参数并动态调控,发酵周期缩短15%~20%,产物浓度提高30%左右。

(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是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生物药物的主要生产方式,其核心是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实现目标蛋白的高效分泌。近年来,无血清培养基的研发突破解决了传统血清培养基成分不稳定、易污染的问题,使细胞密度提升至1×10⁷cells/mL以上;悬浮培养技术(如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单反应器体积可达2000L,满足大剂量药物的生产需求。

(三)分离纯化技术

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是保障药物纯度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需从复杂的生物基质中提取高纯度目标产物。当前,亲和色谱技术因特异性强被广泛用于抗体纯化,纯度可达99%以上;膜分离技术(如超滤、纳滤)凭借高效、低能耗的优势,在蛋白浓缩与除杂中逐步替代传统离心法,分离效率提升40%,能耗降低25%。

(四)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

生物药物结构复杂,质量控制需覆盖生产全流程。基于液质联用(L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的检测方法,可精准分析药物的分子量、纯度及异构体;同时,过程分析技术(PAT)通过在线监测细胞活性、产物浓度等参数,实现质量的实时调控,降低批次间差异。

三、生物制药工程技术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效率与成本失衡

动物细胞培养的密度与产物表达量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单抗药物的细胞特异性生产率仅为0.5~2 pg/cell/day,导致单位产量成本偏高;分离纯化环节占总成本的50%~70%,亲和色谱介质价格昂贵且使用寿命有限,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

(二)工艺稳定性不足

微生物发酵易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波动、杂菌污染)影响,导致产物浓度波动幅度达10%~15%;动物细胞对剪切力敏感,大规模培养中细胞存活率易下降,影响产物稳定性。

(三)技术转化周期长

实验室研发的高产菌株或优化工艺,在放大至工业化生产时,常因设备规模、操作条件差异导致效果衰减,技术转化周期平均长达2~3年,制约产业升级速度。

(四)环保压力凸显

发酵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与氮磷,处理难度大;分离纯化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绿色生产要求存在差距。

四、生物制药工程技术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菌株与细胞系改造: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高产基因线路,例如在CHO细胞中过表达抗凋亡基因,提升细胞存活率及产物表达量;

工艺集成优化:将上游培养与下游纯化过程耦合,例如采用原位捕获技术直接从发酵液中吸附目标产物,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低成本替代材料:开发新型亲和色谱介质(如基于纳米材料的仿生配体),降低材料成本30%以上,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二)增强工艺稳定性

智能化过程控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生产数据,建立发酵/培养参数的预测模型,实现温度、pH等参数的自适应调节,降低波动幅度至5%以内;

模块化生产设计:采用标准化生物反应器模块,减少放大过程中的参数差异,缩短技术转化周期至1年以内。

(三)推动绿色生产技术创新

废水资源化处理: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将发酵废水转化为沼气,实现能源回收;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废水,出水可循环用于清洗环节;

绿色溶剂替代:使用超临界CO₂、离子液体等环境友好型溶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80%以上。

五、结论

生物制药工程的关键技术在发酵优化、细胞培养、分离纯化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为生物药物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仍面临效率、成本、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智能化控制、绿色技术创新等优化策略,可进一步提升生物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向高效、低成本、可持续方向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物药物的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