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风险分配机制与管控策略优化及项目收益保障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郑传勇

653201198112172016

摘要

在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从EPC总承包模式的内涵出发,对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风险分配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EPC总承包模式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风险分配机制的建议。为了保障EPC总承包模式项目收益,本文结合EPC总承包模式风险分配机制和管控策略优化方向,以某工程项目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项目前期应加强对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因素识别,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合同签订方式来降低项目风险。最后对工程项目收益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风险分配机制;管控策略优化;项目收益保障

正文

引言: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总承包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采用了EPC总承包模式,但由于EPC总承包模式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项目的收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多个环节,但由于总承包商缺少相关经验和技术水平,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风险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难点。

一、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业主将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都委托给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单位来完成,由总承包商向业主负责,并与业主共同分享项目的总收益。EPC总承包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主要有设计采购施工(EPC)和交钥匙(BOT)两种模式。其中,EPC总承包模式是指将项目中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都由一个单位负责完成,通过签订EPC合同来保证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利益平衡,有效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同时还能够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在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

二、EPC总承包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是工程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业主的作用仅仅是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来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同时还能避免工程项目中出现设计变更等问题,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3.1风险定义与分类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是指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试运行风险等。根据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多个环节,由多个因素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导致项目收益受到影响。因此,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合同签订方式来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对保障项目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分配机制

EPC总承包模式下风险分配机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将所有的风险均转移到总承包商,以保障总承包商的利益。在风险分配过程中,应将风险因素进行细致划分,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将风险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的参与方,从而将影响项目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地分配。目前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分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合同中约定的由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即通过合同约定确定各个参与方对该项目所承担的责任;第二种是合同中未约定由承包商承担的风险,即通过合同约定由业主承担该项目所承担的风险。

3.3风险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风险分配机制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作为支撑,使得风险分配机制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第二,EPC总承包模式下风险分配机制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且不同形式的风险分配机制对项目收益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风险分配机制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且不同形式风险分配机制对项目收益所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第三,风险分配机制的建立往往需要各方共同参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因各方利益诉求不同而使其难以达成一致。

四、管控策略优化

4.1风险管控策略概述

EPC总承包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紧密联系,因此,在项目前期应加强对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因素识别,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合同签订方式来降低项目风险。如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责,设计单位作为技术服务方,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能够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和采购工作;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对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进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风险。因此,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应建立以设计为主导、采购为支撑、施工为保障的管控模式,使项目各参与方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4.2风险管控策略优化方向

首先,应建立以设计为主导的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加强设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其次,应建立以采购为支撑的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加强采购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最后,应建立以施工为保障的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加强施工单位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此外,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风险管控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权责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这就需要在项目前期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工作,严格把关项目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4.3管控策略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房建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控策略为例,该项目建筑面积达到了6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到了17亿元人民币,其中EPC总承包合同价为8.7亿元,设备采购合同价为6.9亿元。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风险:一是成本控制风险。由于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价较高,项目成本控制难度较大;二是资金管理风险。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三是材料设备采购风险。由于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且部分材料设备采购价格昂贵,导致采购成本增加。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项目收益难以保障等。因此,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控工作,使风险得到合理分担,并将项目收益保障工作落实到位。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该模式下风险分配机制和管控策略优化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樊文俊.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2025,(20):65-67.

[2]于国锋.浅议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质量及进度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3):29-31.

[3]杨天炜.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机制研究[J].建筑,2025,(07):88-90.

[4]郭育新.EPC总承包模式下新能源服务企业审计风险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25.

[5]马立斌.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优化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6):100-1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