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袁鑫蕊

新疆兵团市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政工工作与党建工作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建设与组织发展的核心支撑,二者在价值导向、目标任务与工作内容上高度契合—— 党建工作为政工工作提供政治引领与组织保障,政工工作为党建工作落地提供实践载体与群众基础。本文基于事业单位的职能特性与工作实际,系统构建政工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通过统一价值导向、完善协同机制、优化工作内容、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实践载体,实现深度融合。研究旨在为事业单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强化组织凝聚力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政工工作;党建工作;融合路径

正文


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益服务、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组织,其思想政治建设直接关系到公益服务质量、队伍稳定性与组织发展方向。随着新时代对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建设要求的提升,推动政工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已成为强化事业单位组织力、提升公益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性,剖析二者融合的核心要点,构建系统化的融合路径,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方案。

1理念融合

1.1统一价值导向,锚定融合目标

“立德树人、服务公益”为核心,明确政工与党建融合的价值目标:党建工作需将政治引领融入职工思想建设,通过理论武装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确保政工工作的政治方向不偏差;政工工作需将职工思想动态、诉求反馈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通过人文关怀与思想疏导,将党组织的要求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实现“政治引领”与“思想凝聚”的统一。同时,将二者融合目标与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结合,如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需聚焦“服务群众、提升效能”,科研类事业单位需聚焦“科技创新、攻坚克难”,使融合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避免“为融合而融合”的形式主义。

1.2强化“一盘棋”思维,打破工作壁垒

引导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政工干部与党务工作者树立“一盘棋”思维,认识到政工与党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体两翼”——党建是“纲”,决定工作方向;政工是“目”,支撑工作落地,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定期召开思想动员会、工作座谈会,统一干部职工对融合工作的认知,破除“党建归党委、政工归工会”的部门壁垒;在工作计划制定环节,明确党建工作需纳入政工工作的思想引导内容,政工工作需体现党建工作的政治要求,实现“目标同定、责任同担”,让融合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

2机制融合

2.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压实融合责任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政工与党务部门协同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事业单位党委为融合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委书记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研究融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成立由党委牵头,政工部门、党务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成的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融合方案、统筹资源配置、监督工作落实;将融合工作责任纳入领导班子、部门及个人的岗位职责,明确政工干部需参与党建工作部署,党务工作者需参与职工思想调研,形成“党委牵头、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责任链条。

2.2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提升融合效率

建立政工部门与党务部门的常态化协同联动机制:在工作对接上,实行“月度碰头、季度会商、年度总结”制度,政工部门通报职工思想动态、诉求问题,党务部门通报党建工作进展、政治学习要求,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在资源共享上,整合党建活动阵地与政工服务平台,如将党员活动室作为职工思想交流阵地,将政工的心理咨询、权益保障服务纳入党建服务内容,实现场地、人员、数据等资源共享;在工作推进上,推行“党建项目+政工载体”模式,如党建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可结合政工的“职工技能竞赛”“岗位建功”活动,使党建工作更接地气、政工工作更有高度。

3内容融合:实现政工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

3.1将党建理论学习融入职工思想引导

以党建理论学习为抓手,提升政工工作的政治高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最新政策理论,转化为职工易于理解的“家常话”,通过政工部门的“思想宣讲会”“谈心谈话”“线上学习平台”,融入日常思想引导;结合职工思想困惑,开展“党建理论解疑惑”活动,如针对职工对职业发展的迷茫,用“初心使命”“担当作为”等党建理念引导职工树立长远事业观;将党建学习与职工能力提升结合,如在政工开展的“业务培训”“技能提升”中,融入“工匠精神”“敬业奉献”等党建倡导的价值理念,实现“理论武装”与“思想解惑”的双重效果。

3.2将政工人文关怀融入党建组织生活

以政工人文关怀为载体,增强党建工作的温度与活力:在党建“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中,增加“职工诉求倾听”“思想动态分析”环节,将党组织的关怀传递到每一位职工;将党建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与政工的“结对帮扶”结合,党员干部对口联系思想波动、生活困难的职工,通过谈心谈话、实际帮扶,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在党建的“评优评先”中,兼顾政治表现与工作实绩,将政工部门掌握的职工工作态度、群众评价作为重要参考,确保评选出的先进典型既有政治高度,又能被职工认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队伍融合

4.1推行交叉任职与轮岗交流,提升队伍协同能力

建立政工干部与党务工作者交叉任职机制:选拔优秀政工干部担任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参与党建工作决策;安排党务工作者兼任政工部门职务,参与职工思想工作,实现“一人双岗、双向融合”;推行政工与党务岗位轮岗交流,要求新入职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在政工、党务岗位各轮岗至少1年,通过实践掌握两类工作的方法技巧,破除“专岗专干”的局限,培养既懂政治理论又懂职工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4.2强化能力培训,提升融合工作素养

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提升队伍的融合工作能力:培训内容涵盖党建理论、政工方法、融合技巧,如党建方面包括党的最新政策、组织生活规范,政工方面包括心理咨询、思想疏导、群众工作方法,融合方面包括协同机制设计、活动策划、矛盾协调;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授课+案例研讨+实践演练”,邀请党建与政工领域的专家授课,组织学员围绕融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研讨,通过模拟“联合活动策划”“职工思想问题解决”等场景,提升实战能力;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将培训成绩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确保培训实效,避免“学用脱节”。

结束语

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工作叠加,而是理念、机制、内容、队伍、载体的全方位协同,其核心在于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工为抓手,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组织凝聚力、发展推动力。当前,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与思想政治建设要求的提升,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事业单位需结合自身职能特性与工作实际,动态优化融合路径:在理念上持续强化协同意识,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在内容上紧扣中心任务,在队伍上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载体上创新实践形式。只有通过持续深化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政工与党建的协同效能,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质效,强化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为事业单位履行公益职能、服务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与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薛芹.事业单位政工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J].四川劳动保障,2024,(11):15-16.

[2]王克松.新时期基层事业单位党建政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社会与公益,2024,(10):41-43.

[3]章舒.单位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对策分析[J].活力,2022,(02):108-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