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对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的影响与优化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陈炜

654001198710282119;新疆兵团市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立足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需求,系统剖析建筑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多维度影响,明确其关键作用,指出当前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通过精准匹配技术与工程需求筑牢质量基础,依托标准化工艺规范施工行为,借助全过程管控实现质量动态纠偏,结合人员培训强化技术落地能力。旨在推动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深度融合,提升房建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保障工程安全耐用与使用价值。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房建工程;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

房建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居住安全、使用功能及社会公共利益,而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手段,其先进性、适用性与规范性,直接决定质量控制的成效。随着房建工程向高层化、复杂化、智能化发展,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愈发严苛,从装饰装修到设备安装,每一项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都深刻影响着工程质量的最终呈现。本文聚焦建筑施工技术与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在关联,分析技术对质量的具体影响,探索优化策略,以期为房建工程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1建筑施工技术对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影响

建筑施工技术通过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设的“过程与结果”,从结构安全、功能实现、耐久性保障三个核心维度,深刻影响房建工程质量控制效果,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框架。

1.1对结构安全的决定性影响

结构安全是房建工程质量的底线,施工技术是确保结构安全的关键载体。基础施工技术直接决定建筑的承载稳定性,技术选用不当或施工偏差,易导致地基沉降、基坑坍塌等严重安全隐患;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结构强度、刚度与整体性,工艺执行不规范会引发结构裂缝、构件变形等问题,削弱建筑抗荷载、抗灾害能力;节点连接技术的可靠性,决定结构传力路径的完整性,技术缺陷可能导致结构受力失衡,威胁整体安全。

1.2对功能达标率的直接影响

房建工程的使用功能需通过对应施工技术实现,技术应用质量直接决定功能达标程度。防水施工技术的材料选用、涂刷工艺、节点处理,直接影响工程防水效果,技术疏漏易引发渗漏问题;保温节能技术的施工精度,决定建筑能耗指标与室内热环境,工艺偏差会导致保温层脱落、热桥效应明显,影响居住舒适度;装饰装修技术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空间观感、使用便利性,技术缺陷会出现墙面空鼓、地面起砂、管线堵塞等功能问题。

1.3对工程耐久性的基础性影响

工程耐久性决定房建项目的使用寿命,施工技术是延长耐久性的核心保障。材料处理技术直接影响建材性能留存,养护不及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锈蚀,缩短结构使用寿命;防腐防锈技术的应用质量,决定建筑抵御自然环境的能力,技术不到位会加速建筑老化、损坏;细部构造技术的合理性,影响建筑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技术缺陷易引发裂缝、渗漏,加剧结构损耗。

2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中影响质量控制的突出问题

当前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技术适配性差、工艺标准化不足、管控体系薄弱”三大问题,导致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质量优势,制约质量控制成效。

2.1技术选用与工程需求适配性不足

部分项目存在“重先进、轻适配”的技术选用误区:盲目追求新型技术,忽视工程地质条件、结构类型、使用需求的实际适配性,导致技术与工程脱节,反而引发质量隐患;技术组合缺乏系统性,各施工环节技术选择孤立考虑,未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如基础技术与主体技术衔接不当,导致结构受力不均;技术选用未充分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增加施工难度与质量风险,降低技术应用稳定性。

2.2工艺执行缺乏标准化与精细化

施工工艺标准化程度低,是导致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缺乏统一的工艺操作规范,不同班组、不同人员的施工手法差异大,导致同工序质量参差不齐;关键工序工艺控制不严,对施工参数的监控不足,易出现参数偏差超标;细部处理工艺粗糙,对节点、转角等质量薄弱部位的技术要求不明确,施工中易出现疏漏,形成质量通病。

2.3技术管控体系不健全,过程监管缺位

技术管控未能贯穿施工全过程,导致质量问题发现滞后、整改被动:事前技术交底不到位,未向施工人员清晰传递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导致施工人员对技术要点理解偏差;事中过程监控不足,缺乏对技术应用的实时监测,难以及时发现技术偏差;事后验收把关不严,对技术应用质量的验收标准不细化,验收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排查技术隐患,导致质量问题遗留。

2.4人员技术素养与技术要求不匹配

施工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的素养,直接影响技术落地质量:一线施工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对新型施工技术、复杂工艺的操作不熟练,易出现操作失误,影响施工质量;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对技术方案的审核、技术问题的研判能力不足,难以识别技术风险;人员质量意识薄弱,存在 “重进度、轻质量” 的倾向,在技术执行中简化流程、降低标准,导致技术要求难以落地。

3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的保障措施

3.1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总部-项目现场”两级技术管理架构,明确总部负责技术标准制定、重大技术方案审核及资源统筹,项目现场聚焦技术落地、过程管控及问题反馈,通过定期例会、线上沟通等机制确保技术管控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制定涵盖技术选型、工艺执行、质量检测、隐患整改等全流程的技术管理制度,细化各环节操作细则与责任清单,形成“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的技术管理秩序;加强技术档案数字化管理,搭建电子档案平台,完整留存技术方案、交底记录、检测数据、整改报告等资料,实现档案实时查询、动态更新与全程追溯,为技术优化、质量复盘及后续工程参考提供坚实依据。

3.2加大技术与设备投入

加大对新型施工技术、智能化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引进投入,设立专项技术研发基金支持校企合作攻关,重点突破高层施工、绿色建造等领域关键技术,同步引进成熟的智能化监测设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结合不同工程类型精准配置专业检测设备,针对结构安全、防水保温等关键指标配备专项检测仪,确保技术应用质量可量化、可监控;建立企业级技术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案例库、标准库、专家库三大模块,系统整合企业内部优秀技术案例、工艺标准及技术专家经验,为项目技术选用与优化提供全方位支撑。

3.3强化多方协同管控

构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协同管控机制,明确各方在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形成管控合力;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技术应用中的跨方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技术偏差;引入第三方技术咨询机构,对复杂工程、新型技术应用提供专业指导与质量评估,提升技术管控的专业性。

结束语

建筑施工技术是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抓手,其对结构安全、功能达标、耐久性的影响直接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当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质量控制成效。通过精准化技术选用、标准化工艺建设、全过程技术管控、专业化人员提升,可实现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深度融合,提升技术对质量的保障能力。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施工技术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强化多方协同,让先进施工技术真正成为房建工程质量提升的“引擎”,为构建安全、耐用、高品质的房建工程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温珲.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5(4):148-150.

[3]张亮亮.房建工程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中州建设,2025(5):50-51.

[3]周丽梅.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中施工现场管理[J].石材,2024(2):76-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