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进入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新阶段。英语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构成。八年级是学生认知能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正处于塑造阶段。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机融入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便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一)呼应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质疑、分析、评价和反思,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递,而是升华为一场思维的淬炼。
(二)应对八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
八年级的学生正经历着认知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他们开始具备初步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能力,对世界充满了探究欲和质疑精神。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容易压抑学生的这种认知天性。而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运用和发展这些新兴认知能力的平台。
(三)推动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刻转型
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能够从根本上推动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型。教学的重心将从“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转变为“学生中心、探究主导”。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困境
(一)教学目标偏向于知识记忆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范式的影响,许多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仍主要集中在词汇记忆、语法分析和文章主旨的概括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回答标准化测试中的相关题目为首要任务,而对于文本背后作者的意图、潜在的偏见以及论证的逻辑性等需要批判性审视的元素则较少触及。
(二)课堂提问局限于浅层信息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但在许多教学场景中,教师的提问多为事实回忆型(Fact-based questions),例如“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或“What happened in the end?”。
(三) 评价体系侧重于标准化答案
现行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各类测试,大多以客观题和有固定答案的主观题为主。这种评价体系强化了“唯一正确答案”的观念,使得学生倾向于寻求和记忆标准答案,而非进行开放性的、具有个人见解的思考。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搭建问题支架,驱动思辨探究
以牛津译林版八年级上册 Unit 1 Friendship 的 Reading《My best friend》为例,教师需围绕文本中 Betty 和 Max 的描写,设计“浅→深”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信息获取走向意义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文本标题《My best friend》及配图(Betty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画面、Max 与同学说笑的场景),提问:“结合标题和图片细节,你觉得 Betty、Max 分别是怎样的人?比如从 Betty 让座的动作、Max 笑的表情中,能找到哪些支持你判断的线索?”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推测,并说明依据,初步建立“观点需证据支撑”的思维意识。
学生初步阅读后,先填写“人物品质-文本细节”对应表,梳理基础信息;随后教师抛出深度问题,引导学生辩证审视文本逻辑。
梳理文本后,提出开放性问题:“Betty 擅长‘默默帮助、倾听支持’,Max 擅长‘用幽默和活力带动他人’,你觉得友谊中哪种品质更重要?为什么?作者对两人的描写,有没有让你觉得‘不够真实’的地方(比如没提小缺点)?
(二)引入多维文本,拓宽思辨视域
两篇文章均采用“外貌 + 品质 + 细节”结构,但细节的具体程度、表现力有差异。设计任务:“对比作者描写 Betty 和 Max 的方式,同样是‘品质 + 细节’,谁的细节更生动?比如写 Max‘幽默’,只说‘讲笑话’,若想让这个品质更突出,还能补充什么(如笑话的类型、同学的具体反应)?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让 Betty 的‘可靠’和 Max 的‘乐观’形成差异的?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以“文本评价者”视角,分析写作技巧与说服力的关联。
在学生认知“理想朋友”后,引入补充文本 —— 一段关于“朋友因性格差异产生摩擦,最终互相包容”的短文(示例:朋友 A 像 Betty 一样“过度关心”,让朋友 B 感到压力;朋友 B 像 Max 一样“太爱开玩笑”,曾无意伤害 A,最终两人通过沟通理解了彼此的善意)。
(三)设计辩证性活动,深化思辨交锋
围绕“好朋友更应该像 Betty(善于倾听、可靠),还是像 Max(幽默、充满活力)”开展辩论。学生分组后,需从文本中找证据(如 Betty 帮作业、倾听烦恼;Max 逗乐大家、鼓励朋友坚持),结合自身经历补充论据。
设置真实情景任务:“班级要组织‘校园文化节’,需选一位负责人,负责策划活动、调动氛围、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从 Betty 和 Max 中选一人,小组讨论后准备发言,说服全班你的选择。”学生需结合“负责人职责”,分析两人品质的适配性(如 Betty 的“细心帮助”适合解决同学困难,Max 的“幽默活力”适合调动活动氛围),并综合权衡决策,让文本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得到批判性应用。
(四)倡导评价性读写,巩固阅读收获
布置任务:“Write about Betty or Max in 80 - 90 words. Include their looks and one or two qualities with details from the text.”。这样的任务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关键信息,在写作中强化对 “品质 - 细节” 对应关系的把握。
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时代背景下,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使命已远不止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承载着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附加任务,而应是一种贯穿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与学习评价全过程的思维习惯。通过搭建精巧的问题支架、引入丰富的多维文本、组织深度的辩证活动以及倡导富有挑战的评价性读写,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智识活力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冯秋霞.核心素养视域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J].当代教研论丛,2024,10(5):52-55
[2]刘庆.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9(10):84-86
[3]王强.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界,2024(10):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