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菁菁

220104198612290626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深度转型,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因其信息割裂、数据滞后、协同效率低下等弊端,已难以满足现代复杂建筑工程对成本精准管控的需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种包含丰富参数化信息的数字化工具,为实现建筑工程全过程、集成化、动态化的造价管理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路径。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BIM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各阶段(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的应用模式与价值。


关键词

BIM技术;全过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信息集成;动态控制;成本优化

正文


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标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将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求在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通常采用基于二维图纸和定额的静态、分段式管理模式。

一、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

1.BIM技术在投资决策阶段的应用

在投资决策阶段,准确的成本估算至关重要。BIM技术可以整合多种数据资源,如类似项目的造价信息、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情况等。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项目的规模、布局和结构特点。结合大数据分析,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快速的成本估算和效益分析。例如,通过改变模型中的某些参数,如建筑高度、建筑面积等,系统可以迅速计算出相应的成本变化,帮助决策者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方案,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巨大。利用BIM技术进行协同设计,不同专业的设计师可以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工作,实时共享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导致的设计冲突和变更,减少后期施工阶段的成本增加。同时,BIM模型可以进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结构、机电等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3.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在招投标阶段,BIM模型可以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准确的工程量清单。由于BIM模型中的数据是精确的,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招投标中因工程量计算误差而导致的纠纷。招标人可以根据BIM模型对各投标单位的报价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同时,投标人也可以利用BIM模型更好地理解项目的要求和特点,制定更合理的投标策略。

二、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各阶段应用

1.施工阶段应用

在施工阶段,BIM模型能为施工进度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将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进行关联,形成4D BIM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工程进度的动态变化。施工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施工阶段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安排,提前做好资源调配和准备工作,避免因资源不足或调配不当导致的工期延误。同时,利用BIM模型可以进行施工模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演,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施工顺序不合理、空间冲突等,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成本控制方面,BIM模型可以实时反映工程成本的变化情况。施工过程中,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与BIM模型中的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2.竣工结算阶段应用

在竣工结算阶段,BIM模型作为一个准确、完整的工程信息数据库,为结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于BIM模型记录了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详细信息,包括工程量、材料规格、变更情况等,结算人员可以直接从模型中获取所需的数据,避免了传统结算方式中对大量纸质资料的查找和核对工作,大大提高了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BIM模型的可视化特性使得结算过程更加透明和公正,各方可以基于模型对结算结果进行直观的审查和验证,减少了结算纠纷的发生。

3.运营维护阶段应用

在运营维护阶段,BIM模型可以为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通过将建筑物的运营维护信息与BIM模型进行集成,形成运营维护BIM模型,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建筑物的各种信息,如设备的位置、性能参数、维护记录等。利用这些信息,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三、实施挑战与对策

1.实施挑战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面临着技术层面的挑战。BIM软件的操作较为复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三维建模、数据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员工缺乏系统的BIM技术培训,导致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不同BIM软件之间的数据兼容性较差,在数据交换和共享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丢失或错误的情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造价管理的准确性。

BIM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软件购买、硬件升级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难以承担这些费用,从而限制了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的BIM模型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共享。这不仅影响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也制约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2.对策

针对技术层面的挑战,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BIM技术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邀请专业的BIM技术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同时,鼓励员工参加相关的认证考试,获取专业的BIM技术证书,提升员工的职业竞争力。软件开发商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提高不同BIM软件之间的数据兼容性,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和共享。

为了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对应用BIM技术的建筑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应用成本。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专项贷款,支持企业进行BIM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企业自身也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减轻资金压力。

为了完善BIM技术的标准和规范,行业协会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统一的BIM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明确数据格式、接口标准、模型交付要求等内容。政府应加强对BIM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监管,确保企业在应用BIM技术时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促进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结论

本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表明,BIM技术以其固有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可视化特性,与造价管理追求准确性、及时性和前瞻性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从投资决策的经济比选,到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再到招投标阶段的快速精准算量,直至施工阶段的动态成本控制和竣工阶段的高效结算,BIM技术深度嵌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彻底改变了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中信息割裂、被动滞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蔡明俐,马玉会.数字化背景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25,22(16):126-128.

[2]盛淑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3):169-171.

[3]王金东.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09):193-1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