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优化与应用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建武

372924198101031810

摘要

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面临的问题,从生物安全防控、疫病检测技术、产品溯源技术等方面对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进行优化,并结合规模化猪场应用案例进行实践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安全防控和产品溯源技术是当前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的重点,能够为我国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旨在为我国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疫病检测;产品溯源

正文


引言: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自20188月我国首次报道以来,其暴发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截至20197月,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约4700起非洲猪瘟疫情。由于非洲猪瘟具有高度接触性、高传染性等特点,疫情暴发后防控难度极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面临的非洲猪瘟疫情形势,结合我国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优化实践,探讨了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的关键技术和实践效果。

一、规模化猪场面临的问题

①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模式单一: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模式一般是单栋猪舍,且饲养管理较为简单,养殖设施比较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养殖效益低。②疾病防控困难:规模化猪场是一种集约化、大规模的饲养模式,其疾病防控难度较大。③环保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规模化猪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规模化猪场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规模化猪场的优势,提高养猪效益,文章对目前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猪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针对这些规模较大的猪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二、常态化防控技术原则

1)防控措施全覆盖。包括非洲猪瘟防控关键区域,包括猪场外围、围墙、道路、进出车辆、人员,以及所有猪群的免疫、检测、治疗和净化措施。

2)人与物全管控。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猪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猪场;强化消毒工作,特别是对所有生产区、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彻底消毒;强化生物安全管理,确保生物安全体系有效运行。(3)技术措施可复制。包括“三强化一加强”,即强化场区环境消毒、强化人员防护、强化猪群净化和加强监测净化。(4)监测与净化相结合。通过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病原,同时借助净化手段实现长期稳定的持续净化。

三、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优化

3.1技术优化的必要性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的高度传染性和隐匿性,以及高致病性,是导致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主要原因。ASFV进入中国以来,全国各地疫情不断出现,说明ASFV已成为影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大风险。特别是在2018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全国多个省份暴发,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极大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在当前防控ASFV常态化的形势下,如何从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疫病监测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水平是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3.2技术优化的方向

随着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建立,猪场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也不断发展。但在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导致猪场建设、饲养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猪场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因此,规模化猪场应当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对现有生物安全技术进行优化。首先,应对猪场人员管理进行优化;其次,应完善猪场动物管理制度;最后,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猪群保健方案。此外,还应加强对猪舍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猪群健康状况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过程中猪群不受感染。

3.3技术优化的方法

1)开展多场平行检测。可以通过监测猪群抗体水平、病原负荷、病毒载量等指标,分析猪场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问题。(2)开展猪群的精准防控。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猪场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疫苗免疫程序。(3)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做好猪场生产环境的消毒工作,保持猪场内部干净整洁,尽可能减少人员、物资的流动,切断疾病传播途径。(4)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强化对免疫缺失猪只的补免工作,尽可能减少生物安全措施对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5)做好外来人员管控和生物安全管理。

四、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应用实践

4.1应用效果评估

为评估“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应用效果,在某规模化猪场应用“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开展生物安全评估,结果显示:该规模化猪场的出猪台、栏舍、母猪群、保育舍、保育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控制在5%以下,同时该规模化猪场的出猪台和保育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要求[6]。此外,该规模化猪场对猪场进行生物安全监测,结果显示:在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该规模化猪场未出现新的疫情,并对疑似病例进行采样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由此可见,应用“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后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该规模化猪场通过对猪群进行定期监测,能够及时淘汰高风险猪群,对低产猪群进行营养调控,从而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

4.2实践经验总结及启示

规模化猪场在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应严格按照“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要求,进行疫情监测、净化消毒和生物安全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此外,规模化猪场应将“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与“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执行机制,并确保该制度能够落实到位[1]。同时,为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规模化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和生物安全培训机制,加强员工生物安全培训力度,并将“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融入到日常生产管理中,保障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为规模化猪场的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针对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技术优化与应用实践,本文总结出以下结论:(1)要实现非洲猪瘟的常态化防控,需要从提高消毒质量、强化消毒效果、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2)针对规模化猪场,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其中,加强猪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生物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和提高防疫人员专业水平是保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举措。(3)规模化猪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同时,要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和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进行处置。

参考文献:

[1]王彩凤.非洲猪瘟防控特点及防范措施[J].养猪,2025,(05):32-34.

[2]孙启武.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非洲猪瘟防控效果评估[J].中国动物保健,2025,27(09):1-2.

[3]余今朝,金林.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土猪养殖生物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J].猪业科学,2025,42(09):123-125.

[4]董应光,李朝震,杨志忠,等.边境地区生猪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模式构建——基于云南省施甸县的实践[J].中国动物保健,2025,27(09):148-1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