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设备数据传输延迟的成因及优化方案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设备数据;传输延迟成因;优化方案
正文
引言: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系统,它将互联网和工业设备紧密相连,实现了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并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安全。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建筑等领域。在工业互联网中,数据传输是最关键的环节,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工业物联网中设备数据传输延迟成因,并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案,以期提高工业物联网的整体性能。
一、工业互联网概念和特点
工业互联网是指通过对工业设备和生产环境的智能化感知、识别、监控,实现对工业设备和生产环境的远程监控、智能化控制以及与云端的信息交互,为工业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工业互联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设备端,通过传感器采集工业设备运行数据,并传输给云端服务器;第二,在网络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云服务器;第三,在云端,通过云计算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云端服务器;第四,在云端服务器,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存储的数据处理分析后传输给客户。这些特点使得工业互联网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二、工业物联网设备数据传输的重要性
在工业物联网中,设备数据的传输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对数据传输进行优化,以提高物联网设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传统的无线传输方式主要是有线传输,而无线传输方式可以在任意位置进行数据传输,其数据传输距离远、延迟小、功耗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无线网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物联网中的无线传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延迟较高、功耗大、易受干扰等。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优化,提高工业物联网设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高效、可靠、智能的支持。
三、设备数据传输延迟成因分析
3.1网络拓扑结构对传输延迟的影响
目前工业互联网中使用的网络拓扑主要有星型网络、总线型网络和网状网络。其中星型网络是最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即由多个节点组成的星形网络结构。星型网络结构中,由于所有节点均处于一个星形连接中,每个节点都要进行通信,整个网络结构复杂、拓扑不稳定,因此其数据传输延迟较大。一般情况下,在多条路径上的数据传输路径都是断开的,这些断开的路径即为数据传输延迟的原因。例如:当设备与控制器之间存在2条以上的路径时,在第1条路径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需要通过第2条路径进行传送。
3.2数据包丢失和重传导致的延迟
网络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数据包丢失和重传,同时也与网络拓扑结构有直接关系。网络延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传输数据量,二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连接情况,三是网络拓扑结构。传输数据量:在无线网络中,数据传输速率越高,对延时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在进行工业物联网无线网络设计时,应当选取传输速率相对较高的无线链路作为传输链路,并尽量避免使用小数据包(如500 kb)作为传输介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连接情况:由于工业物联网设备中节点众多,所以在进行工业物联网无线网络设计时应考虑多个节点同时处于通信状态下的情况。
3.3设备硬件性能和网络带宽限制
设备硬件性能是影响数据传输延迟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工业物联网设备的CPU处理速度慢,或者某些网络协议(TCP/IP)版本老旧,导致设备运行性能无法满足需求,也会影响数据传输效率。目前主流的工业物联网设备CPU主频一般为1.8 GHz~2.5 GHz,内存为4~8 GB。部分设备支持串口功能,但串口通讯带宽也有限,为保证通讯速率,串口通讯带宽限制在100 Mbps左右。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工业物联网设备网络接口也存在差异,导致TCP/IP协议版本不一致,这也会影响数据传输效率。
四、优化传输延迟的方案研究
4.1基于协议优化的方案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提到了三种协议优化方案。一种是通过软件解决,可以采用简单的RTP/RTCP协议,实时获取数据流的每一次传输;另一种是通过硬件解决,比如采用FPGA、DSP、ARM等芯片来实现;还有一种是基于IP技术实现的,主要是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上述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第一种需要硬件支持,第三种需要硬件支持。最后一种方案既可以硬件实现又可以软件实现,理论上不存在对协议的依赖。目前业界对于IP技术的应用比较多,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因为IP协议可以很好地解决无线网络的网络接入问题。
4.2数据压缩和加速传输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是指在不影响信息传输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压缩、重组以提高传输效率的方法。可以从数据的大小、数据的相关性和数据的统计特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数据量不大时,可以采用基于经验模型的压缩方法,例如小波变换,或者是基于线性模型的压缩方法,例如JPEG、LZW等;在数据相关性不强时,可以采用基于统计特性的压缩方法,例如PCM、LZW等。此外,通过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传输时延。例如,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采用串行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将并行处理技术应用到网络传输中,使传输时延更小。
4.3网络优化和质量控制技术
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如果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不匹配,将导致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过长,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收到多个数据包,则会导致接收端出现大量的重传、丢包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网络中断的现象。因此,为了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首先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其次,在工业物联网系统中还需要对传输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例如:当两个客户端需要发送大量的数据时,可以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冗余数据传输;还可以采用速率控制技术来降低对服务器端资源的占用率;还可以利用时间戳技术来优化数据传输。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物联网中,数据传输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工业互联网数据传输延迟成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设备硬件性能、网络传输速率、数据压缩和加速传输技术是影响数据传输延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基于协议优化的方案和加速传输技术和网络优化和质量控制技术等三种优化方案。这些优化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物联网的整体性能。同时,这些优化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物联网中其他环节,如工业生产线、工业产品检测、生产调度等领域,以促进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珑.基于5G通信的工业物联网设备数据低延时传输方法[J].电工技术,2025,(14):237-239+242.
[2]艾墨轩,马雪芮.基于5G工业物联网的造纸设备运行数据实时采集监控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25,44(06):116-120.
[3]王卫萍.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云服务体系结构与协议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25.
[4]张自强,杨云吉.工业互联网驱动的设备数据资产分类与预测性维护系统研究与实践[J].中国信息界,2025,(05):162-164.
[5]邹函君.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车间智能安防平台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