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技术与耐久性提升对策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彭浩

513825199212073215

摘要

在高温高湿地区进行混凝土施工面临诸多挑战,裂缝问题和耐久性不足是较为突出的难题。本文聚焦于高温高湿环境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深入探讨裂缝产生的原因,如温度应力、湿度变化、水泥水化热等。针对这些问题,详细阐述了一系列裂缝控制技术,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改进等。从结构设计、防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的对策。旨在为高温高湿地区的混凝土施工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关键词

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耐久性提升;施工对策

正文


引言

高温高湿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该地区,高温会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高湿环境又会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不均匀,造成干湿变形差异。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混凝土极易出现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高温高湿还会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进一步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研究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技术和耐久性提升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温度应力的影响

在高温高湿地区,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而内部温度上升相对较慢,从而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水化热过程中,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当温度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此时混凝土内部会产生收缩变形,若受到外部约束,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

2.湿度变化的作用

高湿环境使得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缓慢,而内部水分在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导致混凝土内外湿度差异较大。这种湿度差异会引起混凝土的干湿变形,表面湿度大时膨胀,内部湿度小时收缩,从而产生拉应力,引发裂缝。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如果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也会导致表面干缩裂缝的出现。

3.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水化反应速度加快,热量释放更为集中。大量的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使得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形成较大的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水泥的品种、用量等因素也会影响水化热的大小,进而影响裂缝的产生。

二、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1.原材料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关键。在水泥方面,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这些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相对较少,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幅度。要控制水泥的用量,避免过多的水泥导致水化热过大。在骨料方面,应选择级配良好、质地坚硬、含泥量低的骨料。良好的级配可以减少骨料之间的空隙,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缓凝剂、减水剂等。缓凝剂可以延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降低水化热的释放速度,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2.配合比的优化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水胶比、砂率等参数。降低水胶比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适当提高砂率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减少骨料之间的摩擦,降低混凝土的内应力。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可以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同时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

3.施工工艺的改进

改进施工工艺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分层浇筑、分段振捣的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分层浇筑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要控制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浇筑导致混凝土内部热量积聚。在振捣过程中,要确保振捣密实,避免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在高温高湿地区,应采用覆盖保湿养护的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减少水分蒸发。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等材料,定期浇水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不少于14天。

三、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耐久性提升对策

1.结构设计的优化

在结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高温高湿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合理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少应力集中,降低裂缝发生风险。例如,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伸缩缝或诱导缝,有助于释放温度与收缩应力。应科学确定配筋率,优先采用细而密的配筋方式,增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提升结构整体性和抗裂能力。同时,注重构造细节设计,如避免突变截面、合理布置角部加强筋等,以改善应力分布。还应强化结构防水与防潮措施,采用可靠的防水层、止水带及排水系统,防止外部水分侵入。此外,选用抗碳化、耐腐蚀性能良好的混凝土材料,并控制水胶比,提升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有效延缓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劣化,确保结构长期耐久性与安全性。

2.防护措施的应用

在混凝土表面涂抹防护涂层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措施之一。防护涂层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减缓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常见的防护涂层有环氧涂层、聚氨酯涂层等。这些涂层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耐腐蚀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还可以采用外包防护材料的方法,如采用玻璃钢、不锈钢板等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外包防护。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3.定期检测与维护

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和维护是确保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裂缝、碳化、钢筋锈蚀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超声波检测、回弹法检测等。对于发现的裂缝,可以采用灌浆修补、表面封闭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钢筋锈蚀问题,可以采用除锈、防锈处理等方法进行修复。还应定期对混凝土结构的防护涂层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损坏的涂层,确保防护效果。

结语

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和耐久性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高温高湿环境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的裂缝控制技术,如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等。要采取相应的耐久性提升对策,如优化结构设计、应用防护措施、定期检测与维护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高温高湿地区混凝土的性能和破坏机理,不断完善裂缝控制技术和耐久性提升对策,为高温高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星星.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耐久性分析[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5(-1)[2025-09-15].

[2]陈国武,蒋涵波.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与治理对策[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3(6)[2023-06-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