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列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体育系列教练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体育系列教练员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系列教练员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对其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分析,对于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而这正是体育系列教练员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薄弱环节。
一、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是指在14岁-21岁的青少年,是处于身体发育和人格形成阶段的特殊群体。在我国,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由于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在比赛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由于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原因,青少年运动员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二、体育系列教练员的角色和特点
体育系列教练员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其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然而,当前对体育系列教练员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分析,对于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而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系列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体育系列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因素
3.1教练员个人素质和能力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怀、心理的疏导和合理的引导。这就需要教练员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对于运动员来说,教练员是他们在训练过程中最亲近的人。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既要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所以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教练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3.2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比赛前,教练员如果没有及时关注到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会对运动员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当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处理不当时,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不能及时给予运动员鼓励和支持,当运动员取得成绩时又得不到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运动员出现“自负”的情绪,认为自己能力差、技不如人等。对于这些问题,教练员需要及时发现并做出正确地引导和处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能够给运动员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那么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会有很大帮助。
3.3教练员的培训和支持
教练员的培训和支持包括多种形式,如定期的学习培训、研讨会和网络交流。教练员的培训和支持不仅涉及专业技能,还包括指导行为、鼓励创新和促进团队合作等方面。在我国,目前还缺乏对教练员的专业培训。有些教练员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运动员心理问题是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问题,不能过分地指责和批评运动员。此外,部分教练员没有意识到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与自己的行为、态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容易把一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归因于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忽视了对教练员自身行为和态度的改进。因此,教练员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
四、提升体育系列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中的策略
4.1加强教练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首先,体育系列教练员要提高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其次,体育系列教练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体育系列教练员应熟悉掌握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健康促进的工作流程及内容,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能力。最后,体育系列教练员要有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开展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形势下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2建立健康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
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运动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教练员要以关心和爱护为基础,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人格,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教练员要与青少年运动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心理关系。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不同经历和背景的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对于青春期的运动员,可以更多地关注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特点,鼓励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对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运动员,则可以多关注其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
4.3设计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要想设计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项目,需要体育系列教练员和心理健康促进师的共同努力,如在项目上进行系统、科学的设置,注重培养运动员对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兴趣,鼓励运动员对运动训练和比赛进行积极的认知和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与青少年运动员交流,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日常生活状态,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同时,要积极帮助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自我调控,教会青少年运动员学会应对挫折与压力的方法。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掌握有效的放松训练方法,并引导其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比赛中出现的挫折和压力。
结语
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运动员个人的运动成绩,还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过提升体育系列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时间较短,在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干预,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晗琼.体育教练员职称制度改革方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2.
[2]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8,(21):30-36.
[3]张运亮.我国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特征及其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2:129.
[4]杨明.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科学化训练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07:303.
[5]张咏梅.今年我市高级职称社会化评审再添“新品”[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07/14(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