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生态位现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生态位;教育生态学
正文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重塑教育生态,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需兼顾学生基础语言能力与行业所需的跨文化交际、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英语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向“课程开发者”“跨文化协调者”等多元角色。但应用型高校“重教学、轻科研”“重应用、轻理论”的定位,使英语教师面临困境,繁重教学挤占专业发展时间,而信息化工具迭代要求教师持续更新知识,学校培训资源却难以满足需求,导致教师生态位萎缩错位,核心竞争力缺失。本研究将借用教育生态学,揭示技术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提出“动态生态位”理论框架,强调教师需随技术环境调整角色。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生态位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教育系统视为由“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生态位是衡量系统平衡的核心指标。根据Hutchinson(1957)的“n维超体积”理论,教师生态位可理解为一个由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技术素养等多个维度构成的“资源空间”,每个维度的取值范围决定了教师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优势。
具体而言,教师生态位具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多维性,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职能领域;二是动态性,随技术环境、政策导向的变化而发生位移;三是竞争性,当多个教师在同一资源维度上高度重叠时,会引发“生态位重叠”现象,导致资源浪费与恶性竞争。
本研究借鉴Odum(1971)的“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二分法,将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然角色”(基础生态位)与“实然角色”(实际生态位)的差距定义为“生态位缺口”,并通过量化分析发现,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的平均生态位缺口显著高于研究型高校。这一发现为后续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英语教师生态位现状
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兼顾教龄、学历、年级变量均衡性。教师样本为按教龄分为3年以内、3-10年、10年以上,与该校教师实际结构一致;学生样本为英语专业本科生,覆盖大一至大四。通过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的教师与学生问卷、聚焦信息化教学障碍与角色期待的半结构化访谈,及SPSS22.0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等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师角色单一化
教师角色定位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仍以“知识传授者”为主要角色,教学活动聚焦教材讲解与语法训练;仅有少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者”相关工作;而承担“跨文化实践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拓展角色的教师占比更低。整体来看,当前教师角色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特征,多元角色转型尚未充分实现。
教师角色类型 | 占比 | 角色主要工作内容 |
知识传授者 | 65% | 以教材内容讲解、语法规则训练为核心 |
课程开发者 | 18% | 参与编写校本教材、设计实训项目等工作 |
跨文化实践指导者 | 8% | 承担跨文化实践指导相关工作 |
职业技能培训者 | 9% | 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工作 |
表1教师角色定位调查结果
(二)工具使用两极分化
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频率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基础类工具虽使用广泛,但多限于知识点展示,未发挥交互功能;而虚拟仿真、智能测评、在线协作等深度信息化工具的应用程度较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虽具备使用深度工具的能力却较少应用,主要受操作难度、配套资源短缺、学生设备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
信息化教学工具类型 | 使用率 | 工具使用特点/情况 |
多媒体课件(PPT) | 85% | 使用率高,主要用于知识点展示,未发挥交互功能 |
虚拟仿真软件 | ≤20% | 属于深度信息化工具,使用率低 |
AI语音测评 | ≤20% | 属于深度信息化工具,使用率低 |
在线协作平台 | ≤20% | 属于深度信息化工具,使用率低 |
教师对深度工具的使用态度 | - | 45%的教师表示“会使用但不常用” |
不常用深度工具的原因 | - | 操作复杂:38% |
表2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频率调查结果
(三)认知存在偏差致关系疏离
师生对互动现状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学生普遍认为课下与教师沟通不足,期望通过线上渠道增加互动;而教师多将互动困难归咎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认为在线讨论任务参与度低。这种认知偏差使得师生关系呈现“疏离化”趋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多局限于答疑场景,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的教师占比不高。
类别 | 具体内容 | 占比/数据 |
师生认知差异 | 学生认为“与教师课下沟通不足”,希望通过微信群、在线论坛等渠道增加互动 | 40%(学生) |
教师将互动困难归因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认为“布置的在线讨论任务很少有人参与” | 30%(教师) | |
师生关系现状 | 学生表示“仅在答疑时与教师交流” | 65%(学生) |
教师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 | ≤25%(教师) |
表3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结果
(二)核心矛盾与成因分析
1.角色单一化与学生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学生学习需求调查显示,学生对行业相关英语资源、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在线答疑服务有明确需求;但从供给端来看,能够为学生提供此类资源、案例及定期在线答疑的教师占比偏低,学生核心学习需求与教师实际供给之间存在明显缺口,供需匹配度有待提升。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教师角色转型滞后于学生需求变化。访谈中,一多半学生反映他们将来要去企业工作,但课本内容太理论化了,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频率较低。而教师则无奈表示他们也想增加一些行业内容,但既没有现成的教材,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很难做好。
2.工作负荷与信息化投入的矛盾
量化数据显示,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的周均教学课时为14节,远超研究型高校的8-10节;同时,学校在年底考核时要求有申报项目和发表论文,这种“教学+科研”双重压力使得教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大量教师表示每天下班后已无精力学习信息化技术,且仅在公开课、评比课时才使用信息化工具。
生态位重叠指数计算结果显示,3-10年教龄的教师群体重叠度最高,这意味着中年教师在教学资源、科研项目等方面的竞争最为激烈。他们既要和老教师比经验,又要和青年教师比信息化,夹在中间,很难找到优势。
3.师生角色重构中的适应不良
文化观念的差异导致师生对角色定位的期待出现冲突。学生希望教师成为“学习伙伴”,能够平等探讨问题;而教师仍坚持“课堂主导”理念,认为教师就应该有权威。这种冲突在Z世代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对教师的依赖度显著降低,而部分教师尚未适应这种“去中心化”的教学环境。
四、生态位优化路径
(一)构建多维复合教学环境
1.虚实融合课堂模式
该模式将50%的知识传授内容(如词汇、语法)转移至在线平台,学生可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在线测验实现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聚焦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这种模式既减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深度。
2.模块化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按“通用英语+行业模块+文化拓展”三级架构设计,其中“行业模块”每个模块均配备:①10-15分钟的微课视频(讲解核心概念);②5-8个企业真实案例(附音频、视频素材);③自测题库(含AI自动批改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组合模块,有效降低资源开发成本。
(二)实施弹性生态位调整策略
1.角色分层发展机制
根据教龄和能力特征,为不同阶段教师制定差异化发展目标。青年教师重点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参与智慧课程制作、在线教学工具培训等项目,掌握微课录制、在线互动等基础技能,使其能独立开展混合式教学;中年教师侧重科研教学融合,鼓励将翻译实践、跨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资深教师主导课程体系设计,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牵头构建英语微专业课程群,明确各课程的衔接关系与能力培养目标,提升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实用性。
2.生态位互补教学团队建设
打破传统的教研室管理模式,按“1名资深教师+2名中年教师+3名青年教师”的结构组建跨年级教学团队。资深教师负责课程整体设计与质量把控,中年教师承担科研转化与案例开发任务,青年教师专注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在线辅导,形成“经验引领+科研支撑+技术赋能”的互补格局。
(三)完善支持保障体系
1.制度创新
推行弹性工作制,即每周3天集中课堂教学,1天弹性用于信息化备课、企业调研或科研工作,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时间。设立“信息化教学成果奖”,将资源库建设、混合式教学改革等成果纳入绩效考核,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与本地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每学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弥补行业经验不足的短板。
2.技术赋能
联合教育科技公司开发智能备课软件,集成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可自动插入行业数据与案例的课件模板库;二是语法检测工具,能实时识别教学素材中的语言错误并提供修改建议;三是文化案例推荐系统,基于课程内容自动匹配相关国家的习俗禁忌、商务礼仪等资料。该工具可使教师备课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大幅降低信息化教学的技术门槛。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得出:其一,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生态位呈“教学强、科研弱、服务空”失衡状态,信息化环境放大此失衡,平均生态位缺口大;其二,教师生态位优化需从教学环境、角色定位、支持体系协同发力,虚实融合环境是基础,弹性角色认知是核心,制度与技术支持体系是保障;其三,量化数据证实教师生态位宽度与学生满意度成正比,生态位优化直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样本范围较窄,仅选取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研究可聚焦“AI+教师”的协同生态位构建,探索智能辅导系统与教师角色的分工边界等。
参考文献:
[1]樊玉成,周晓瑜.生态位视域下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5,(06):85-87.
[2]徐佳.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师生态位的扩充构想[J].互联网周刊,2022,(12):50-53.
[3]樊玉成.宽泛化、特长化、多元化: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位策略指向[J].江苏教育研究,2022,(Z3):88-92.
[4]毛平,卢静,查晨慧.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师生态位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探究——以江苏某高校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189-191.
作者简介:胡光华(1984.02--),女,汉族,郑州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三门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课题项目:2022年度郑州经贸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立项项目“信息化时代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师生态位现状研究”(项目批准号:QK2233)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