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娇娇

榆林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加强多方协作,建立长效评价体系,为提高水利工程整体管理水平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对策措施

正文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与控制一直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达到质量标准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有效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风险,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水利工程通过系统工程措施的科学配置,有效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显著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对应对极端气候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现代水利工程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功能,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系统维护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发展。同时,水利设施在水电、内河航运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家能源安全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战略地位。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需要不断推进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创新,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施工目标的实现。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措施

2.1形成完善科学管理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组要优化组织体制和管理体制,形成三级管理模式。工程管理部门、施工部门和水利水电维护部门负责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总体规划和监督,定期检查施工单位的合规性,在施工阶段分别承担本部门的管理责任。项目需要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各项管理任务的分类标准,指导具体工作,确保所有现场管理问题都能被管理部门甚至管理负责人直接识别,从而降低项目的管理成本。在坚持项目全周期风险管理的同时,针对项目突发性风险,要制定触电、漏电等事故预案,明确报告路径和处理时限,防止因应对不当导致一般事故升级为重大事故。此外,施工单位应每季度组织联合演练,检验设备的可靠性。

2.2加强工程施工监理

提升工程施工监管水平,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强化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实行从企业总部到项目现场的“垂直监管”模式,对施工单位的隐患发布公告进行监管。总部要对重大隐患整改实施全过程监督,“下沉”一线核查。同时,建立事故责任“一案双罚”机制,对违规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同步追责。此外,项目团队应该通过优化监管技术来达到提高监管效率的目标。采用BIM技术模拟管道冲突,同时连接物联网传感器对混凝土温控、灌浆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可实现超限自动预警。工程管理部门应有专门人员或必要时成立专门团队开展数字化监理相关工作,确保数字化监理过程中发现的施工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2.3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除制定多阶段方案、分层次施工方案外,还应采用网络规划技术设置里程碑(如引水堵气、首台发电机组等),并利用BIM模拟施工冲突,提前优化施工方案。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施工程序存在冲突,特别是隐蔽工程。在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之前,有必要通过模型仿真进行验证,以确保当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管理单位需建立施工计划滚动管理制度,按月分解总进度计划,实行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的控制。一旦施工进度延误超过10%,应自动触发施工监理报警机制。为有效解决施工质量不达标影响进度的问题,本项目应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措施增强施工的可控性。

2.4提高设备材料管理水平

工程管理部门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对施工现场的材料采购和材料进行管理。以施工企业为主导,建立供应商认证评价体系,从生产能力、技术资质、合作历史等维度进行打分和评级,形成分级授权清单,是企业优化材料采购的有效措施。其中,供应商作为建筑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应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供应商。为改善合作关系,企业应主动缩短物料支付周期,增强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稳定性。大型水电工程应在中央辐射区设置主仓,存放散装建材(水泥/钢材),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微周转仓,存放附件、辅助材料。建立动态的物料管理系统,及时了解物料的使用情况,并在物料储备不足时及时报警。

2.5优化资金管理

优化资本结构是解决资本问题的关键。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采用公私合作(PPP)等多元化投资方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推进金融创新,探索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等手段,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评价和风险管理,降低投资风险,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2.6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综合措施和多方面的努力来实现。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责任意识等措施,促进建筑业的整体发展和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加强监理工作,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监理强度,确保监理工作全面覆盖施工全过程,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和管理制度,杜绝劣质材料的使用,确保工程材料符合标准。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严肃处理质量问题,增强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意识。在水利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2.7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工程管理部门应完善分级响应方案,保证一般隐患24小时内处理,重大风险48小时内由项目法人主导闭环处理。此外,相关部门需要通过技术优化升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例如引入物联网监管,在混凝土浇筑、高边坡等关键位置部署温度、湿度、位移传感器,并在数据异常时自动触发预警。将AI技术引入安全管理,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不系安全带、交叉操作等违规行为,并实时推送到管理终端。在人员和设备管理方面,人员必须持有“操作证+工程备案证”,每季度通过AR设备更新培训考核,并在起重机械上安装振动监测仪器。超过限制值后,自动锁定并发送维护指令。

综上所述,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禄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水电站机电技术,2025(07).

[2]张彩霞.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J].城市施工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9).

[3]胡贤伟.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及改善举措探究.山西科技报,2024-06-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