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
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升级是保障能源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我国煤矿机械化率虽达85%,但自动化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自适应控制、设备健康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基于此,本文旨在构建覆盖设计、实施、运维全周期的自动化技术体系,为行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1自动化技术的定义
自动化技术是指通过传感技术如光电传感器检测精度±0.1mm、PLC控制如扫描周期1ms、远程监控如数据传输速率100Mbps和人工智能如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准确率≥95%等技术手段,实现机电设备的自主运行与智能决策。该技术体系包含现场总线通信如PROFIBUS-DP传输速率12Mbps、机器视觉如分辨率1920×1080@60fps和专家系统如规则库容量≥1000条等核心模块,能够完成数据采集、逻辑运算、运动控制和状态预测等功能,使系统响应时间控制在50ms以内,设备综合效率提升30%以上。
2煤矿机电设备的类型
煤矿机电设备主要包括采煤机、输送机、通风设备和排水系统等核心装备。采煤机采用电牵引驱动如功率2×400kW,具备记忆截割功能如定位精度±50mm,适用于0.8~6.5m煤层开采。带式输送机配置变频调速系统如带速0.8~4m/s,运量可达3000t/h,配备钢丝绳芯输送带如强度ST2500。主通风机采用对旋式结构如风量30~600m³/s,配套变频控制系统如调节范围5~50Hz。排水系统由多级离心泵如扬程200~1000m和智能控制柜组成,排水能力达850m³/h,可实现水位自动监测如精度±10mm与泵组轮换控制。
3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具体应用
3.1采掘设备自动化
在煤矿采掘设备自动化领域,智能采煤机的无人化操作与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核心发展方向。通过集成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如定位精度±10cm、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包括振动、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基于工业以太网的远程控制系统,采煤机可实现工作面全自动截割、自主调高如调高范围0.8~4.5m和记忆截割如重复定位误差≤5cm。故障诊断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LSTM神经网络,实时分析电机电流如额定电流300A±5%、轴承振动如采样频率10kHz等参数,实现齿轮箱磨损、液压系统泄漏等典型故障的早期预警如诊断准确率≥92%。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采煤机虚拟模型,通过实时数据映射优化截割轨迹规划如响应延迟<50ms,显著提升开采效率如单班产能提高15%~20%并降低故障停机时间如MTBF延长至800小时以上。
3.2运输系统自动化
煤矿运输系统自动化中,带式输送机的智能调速与监控技术通过变频驱动如功率范围55~1600kW、激光扫描物料流量检测如精度±2%和分布式控制系统如DCS实现动态调速。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根据瞬时运量如0~5000t/h自动调节带速如0.8~6.5m/s,降低能耗15%~25%。同时,基于红外热成像如测温范围-20℃~550℃和振动监测如采样率10kHz的智能诊断模块可实时识别皮带跑偏如阈值±50mm、滚筒轴承过热如报警阈值75℃等故障,并通过工业物联网平台如传输延迟<100ms实现远程启停与运维决策支持。
3.3通风与安全监控自动化
煤矿通风与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中,瓦斯浓度实时监测采用红外光谱吸收原理如检测范围0~100%CH₄,分辨率0.01%,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如采样间隔≤5s和CAN总线网络如传输速率1Mbps构建多节点监测体系。系统集成模糊控制算法,当瓦斯浓度超限如阈值≥0.8%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如响应时间<1s并联动变频风机如调节范围0~50Hz,实现风量精准调控如误差±3%。同时,基于LoRa无线传输如传输距离≥2km的移动巡检终端可实时显示瓦斯时空分布云图,结合历史数据趋势分析如R²≥0.95预测瓦斯涌出异常,有效提升预警准确率至98%以上。
3.4排水与供电系统自动化
煤矿排水与供电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排水控制采用PLC如响应时间≤10ms与液位传感器如精度±0.5%联动,实现多级水泵如扬程50~800m的变频调速如调节范围5~50Hz和轮换启停,使排水能耗降低18%~30%。电力负荷优化系统基于动态潮流分析如采样周期1s,通过SVG无功补偿装置如容量±10Mvar和负荷预测算法如误差率≤5%,实时调节变压器如容量630~2500kVA运行参数,将功率因数稳定在0.95以上,并优先保障排水、通风等关键负荷供电如切换时间<0.2s,显著提升电网可靠性如故障率下降40%。
3.5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系统依托工业大数据平台如采样频率≥10kHz和深度学习算法如CNN-LSTM混合模型,通过实时采集振动如量程0~20g、温度如-40℃~200℃、电流如精度±0.5%等多维度数据,构建设备健康指数模型如评估准确率≥93%。系统采用边缘计算架构如延迟<50ms实现特征提取,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同步仿真运行状态,可提前72小时预测轴承磨损如误差±5μm、绝缘老化等故障,并生成最优维护策略如MTTR缩短40%,使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至85%以上。
4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技术优化策略方面,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煤矿机电设备的深度融合,通过部署五G网络架构和边缘计算节点显著提升数据传输与处理的实时性,同时着力研发适应井下复杂环境的矿用专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构建高可靠性的煤矿自动化技术体系。在管理提升策略方面,重点组建专业化的自动化设备运维团队,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技术人员对智能系统的操作维护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体系,规范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和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确保自动化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结束语
总之,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标志着煤炭工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PLC控制、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技术,可实现设备群协同作业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未来,需重点突破设备异构通信协议标准化、边缘计算实时性优化等技术瓶颈,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启宸,宋欣隆.煤矿机电设备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作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4,(15):222-224.
[2]陈军.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14):115-117.
[3]吕良,李锋.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12):178-180.
[4]欧振杰,覃仕明,韦清映.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06):58-60.
[5]王亮,魏贺玲.煤矿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07):136-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