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注意力机制的AI模型在汽车焊缝缺陷视觉检测中的应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昂

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

针对传统汽车焊缝缺陷检测依赖人工、精度低、效率不足,以及现有机器视觉方法对微小缺陷敏感度低、复杂背景干扰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AI检测模型。该模型以改进YOLOv8为基础架构,引入空间与通道注意力模块强化焊缝缺陷特征提取,结合类镜面缺陷检测中的LED结构光投射与相位偏折术提升缺陷深度量化能力,构建“二维特征识别-三维深度验证”检测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裂纹、气孔、未熔合等典型缺陷平均检出率达96.3%,最小可检尺寸0.15mm,检测速度25帧/秒,综合性能优异,可满足汽车制造实时高精度检测需求。


关键词

汽车焊缝缺陷;视觉检测;注意力机制;YOLOv8;相位偏折术;LED结构光

正文


一、引言

在汽车制造中,车身车架、底盘等关键部件的焊缝质量直接决定整车结构强度与安全性能。行业数据显示,汽车故障中30%以上与焊缝缺陷相关,裂纹、气孔等隐性缺陷易在长期使用中引发结构失效,高效精准的焊缝检测是质量控制核心环节。

传统检测以人工目视与超声探伤为主,人工检测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对宽度<0.2mm的微小裂纹检出率不足70%,效率仅3-5/小时,难以适配高节拍生产线;超声探伤虽能检测深层缺陷,但成本高、操作复杂,无法满足在线实时检测。现有机器视觉方法中,传统边缘检测技术受焊接弧光、飞溅干扰,误检率超15%;常规深度学习模型对焊缝与背景区分度不足,易误判表面杂质,且对微小凹陷缺陷敏感度低。为此,本文结合类镜面缺陷检测中的LED结构光与相位偏折术,提出融合注意力机制的AI模型,解决技术痛点。

二、相关技术基础

2.1相位偏折术原理

相位偏折术是类镜面缺陷检测的核心三维测量技术,通过向被测物体投射正弦条纹,采集条纹变形图像,经相位计算、展开与梯度积分重建三维轮廓。在焊缝检测中,该技术借助多幅不同相位的正弦条纹,捕捉焊缝表面因缺陷产生的微小形变,生成深度图像量化缺陷深度——如气孔导致的条纹凹陷、未熔合引发的条纹断裂,可直观区分真实缺陷与表面杂质,弥补二维视觉局限。

2.2LED结构光投射技术

类镜面缺陷检测系统中,LED灯珠屏幕是核心结构光投射装置。其通过控制电路实现1/4条纹周期的相移控制,投射多幅正弦条纹图像,刷新速率达10μs级,远超传统LCD显示屏,能精准模拟正弦波波动,确保焊缝表面条纹纹理清晰。同时,LED灯珠按136×240列分布、间距3.5mm,可独立控制行列亮灭,灵活切换横竖条纹,全面覆盖焊缝区域,捕捉多方向缺陷特征。

2.3注意力机制原理

注意力机制通过权重分配强化关键特征、抑制冗余信息,适配焊缝检测需求。本文采用混合注意力机制:空间注意力模块:对焊缝图像特征图进行全局平均池化与卷积,生成权重图,突出缺陷区域像素权重,减少车身其他部件、工作台面等背景干扰;通道注意力模块:基于特征通道相关性,评估通道重要性,强化裂纹边缘、气孔灰度变化等缺陷特征通道权重,弱化无关颜色、亮度通道信息,提升缺陷敏感度。

三、检测模型与系统设计

3.1模型整体架构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焊缝缺陷检测模型以YOLOv8为基础框架,在骨干网络与特征融合层间嵌入混合注意力模块,结构分三部分:特征提取层:采用CSPDarknet53骨干网络,通过残差连接与卷积提取多尺度特征,浅层特征图对应微小裂纹,深层对应中大型未熔合缺陷,实现全尺寸覆盖;注意力增强层:串联空间与通道注意力模块,先聚焦焊缝区域,再筛选关键缺陷特征通道,双重强化特征表达,降低背景干扰;检测输出层:采用PAN结构实现特征融合,输出缺陷类别、边界框坐标与置信度,同时生成缺陷区域特征掩码,为三维深度验证提供定位,提升检测效率。

3.2视觉采集系统搭建

参考类镜面缺陷检测方案,搭建“LED结构光-图像采集-预处理系统:①LED结构光模块:采用136×240LED灯珠屏幕,灯珠间距3.5mm,外侧依次设置增透膜、扩散膜与亚克力板——增透膜提升光线透过率,扩散膜使光线均匀,亚克力板优化折射,确保条纹清晰投射;图像采集模块:选用2448×2048分辨率高帧率工业相机,搭配8mm定焦镜头,工作距离300mm,采集帧率25/秒,避免动态生产线图像拖影;预处理模块:通过千兆以太网传输图像至工业计算机,采用高斯滤波去噪,结合对比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提升缺陷与背景对比度。

3.3缺陷检测流程

检测分二维初检-三维验证两阶段:图像采集与预处理:LED投射正弦条纹,相机采集图像,经去噪与增强后输入模型;二维缺陷初检:模型通过注意力模块强化特征,输出缺陷位置、类别与置信度,置信度>0.85判定为疑似缺陷,生成ROI区域;三维深度计算:截取ROI区域条纹图像,基于相位偏折术计算折叠相位并展开,经梯度积分生成深度图像,量化缺陷深度;缺陷确认与量化:对深度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闭运算消内部噪点、开运算除外部干扰),深度差达阈值(0.05mm)则确认缺陷,输出长度、宽度、深度参数。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

4.1实验数据准备

数据集构建:采集低碳钢CO₂气体保护焊焊缝样本,涵盖裂纹(0.15-2mm)、气孔(0.2-1mm)、未熔合(0.3-1.5mm)等6类缺陷,原始图像5000张,按7:2:1划分为训练集3500张、验证集1000张、测试集500张;

数据增强:通过随机旋转(-15°~15°)、缩放(0.8~1.2倍)、翻转、添加高斯噪声扩充数据集至14000张,避免模型过拟合。

4.2 实验设置

硬件环境:工业计算机(Intel Core i7-13700K CPUNVIDIA RTX 4090 GPU64GB内存),Ubuntu22.04系统;

软件环境:PyTorch2.0框架、OpenCV4.8库,Adam优化器(初始学习率0.001,批量大小16,迭代100轮);

对比模型:传统机器视觉方法(Canny+模板匹配)、基础YOLOv8模型,评估指标为平均检出率(mAP)、最小可检尺寸、检测速度、误检率。

4.3实验结果分析

检测精度对比

检测方法

平均检出率(mAP%

最小可检尺寸(mm

误检率(%

Canny+模板匹配

78.2

0.3

18.5

基础YOLOv8

92.5

0.2

8.3

本文模型

96.3

0.15

4.2

 

由表可知,本文模型平均检出率较基础YOLOv8提升3.8个百分点,最小可检尺寸降低0.05mm,误检率降低4.1个百分点,验证了注意力模块与相位偏折术的有效性。

检测速度对比

检测方法

检测速度(帧/秒)

Canny+模板匹配

5

基础YOLOv8

22

本文模型

25

 

本文模型检测速度达25/秒,优于基础YOLOv8,满足生产线20/秒实时需求,较传统方法提升5倍效率。

深度量化精度

50个气孔缺陷深度测量,与激光测厚仪对比,误差均<0.02mm,误差率<4%,证明相位偏折术可精准量化缺陷深度,避免误判。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的AI模型融合注意力机制与类镜面缺陷检测技术,显著提升汽车焊缝检测精度与效率,实验表明其综合性能优于传统方法,可应用于汽车制造场景。未来将优化注意力模块以适配角焊缝等复杂形态,同时结合RGBD相机纹理贴图优化技术,提升缺陷细节捕捉能力,推动检测技术向更高精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昂,王敏雪,袁帅鹏,李建达.一种类镜面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119169002B[P].2025-03-28.

[2]张昂,王敏雪,朱旭彪,胡江洪.基于机器视觉的精确码垛方法及系统:118220723B[P].2024-07-26.

[3]张昂,王敏雪,李叙,袁帅鹏.一种RGBD相机纹理贴图优化方法及系统:116894907B[P].2023-11-21.

[4]王敏雪,李琦,袁帅鹏,张昂.内径测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15876108A[P].2023-03-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