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氢电源的三相LLC谐振变换器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黄刚

513822198606261119

摘要

为满足制氢电源对高功率、高效率及宽电压输出的需求,本文研究一种适用于制氢场景的三相LLC谐振变换器。通过分析三相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其等效电路模型,推导谐振频率、电压增益及效率的关键计算公式;采用调频控制策略,结合制氢电解槽负载特性,优化变换器的参数设计,以实现宽范围输出电压下的高效运行。搭建额定功率15kW的实验平台,对变换器的静态特性、动态响应及效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在输出电压30V-150V范围内,最高效率达96.8%,且负载突变时输出电压超调量小于5%,动态恢复时间小于200μs,可稳定匹配制氢电解槽的负载需求,为制氢电源提供可靠的功率变换方案。


关键词

制氢电源;三相LLC谐振变换器;调频控制;电解槽负载;效率优化

正文


一、引言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新能源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电解水制氢是当前规模化绿氢生产的主流技术。制氢电源作为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核心部件,需为电解槽提供稳定的高功率直流输出,且需适应电解槽在不同工作阶段(启动、稳定运行、负载波动)的电压与电流需求。传统制氢电源多采用相移全桥变换器,但该拓扑存在开关损耗大、轻载效率低及宽电压输出时性能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功率制氢场景的高效运行需求。

LLC谐振变换器凭借软开关特性、高功率密度及宽电压增益范围等优势,在新能源发电、储能等领域广泛应用。相较于单相LLC谐振变换器,三相LLC谐振变换器通过多相叠加,可有效降低输入电流纹波与输出电压纹波,提升功率等级与系统稳定性,更适配制氢电源的高功率需求。目前,三相LLC谐振变换器的研究多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充电、工业电源等领域,针对制氢电解槽负载特性(低电压、大电流、负载易波动)的专项优化研究仍需补充。本文针对制氢电源的应用场景,设计三相LLC谐振变换器,通过拓扑分析、参数优化与实验验证,实现其与制氢电解槽的高效匹配。

二、三相LLC谐振变换器拓扑与工作原理

(一)拓扑结构设计

本文采用的三相LLC谐振变换器拓扑如图1所示(注:文中拓扑图略,实际论文需补充),主要由三相全桥逆变器、三相LLC谐振网络、三相全桥整流器及滤波电容组成。其中,三相全桥逆变器由6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构成,将输入直流电压逆变为高频交流电压;三相LLC谐振网络由3组谐振电感Lr、励磁电感Lm及谐振电容Cr组成,实现能量传递与软开关;三相全桥整流器将高频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经滤波电容Cout滤波后为制氢电解槽供电。

该拓扑采用Y型连接的谐振网络,通过三相之间的相位差(120°),使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纹波相互抵消,降低对输入电源与负载的纹波要求,同时提升变换器的功率处理能力,适配制氢电源的高功率需求。

(二)工作原理分析

三相LLC谐振变换器采用调频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开关频率f_s与谐振频率f_r的比值(f_s/f_r)改变电压增益。当f_sf_r时,变换器工作在容性区域,IGBT实现零电压开通(ZVS);当f_sf_r时,工作在感性区域,整流二极管实现零电流关断(ZCS)。在制氢场景中,电解槽启动阶段需低电压大电流,稳定运行阶段需较高电压,通过调节开关频率,可实现30V-150V的宽范围输出电压,匹配电解槽不同工作阶段的需求。

基于基波分析法(FHA),忽略高频谐波成分,将三相LLC谐振网络等效为交流电阻负载。推导得到电压增益G的计算公式为:

G=(π3/6)×(1/√[(1-(f_r/f_s)²)²+(f_r/(f_s×Q))²])

其中,Q为品质因数(Q=ω_r L_r/R_acR_ac为等效交流电阻),ω_r为谐振角频率(ω_r=1/√(L_r C_r))。由公式可知,电压增益随开关频率降低而增大,通过调节开关频率可精准控制输出电压,满足制氢电解槽的电压需求。

三、关键参数优化设计

(一)谐振参数设计

结合制氢电源额定功率15kW、输入电压700V、输出电压30V-150V的需求,对三相LLC谐振网络参数进行优化。首先确定谐振频率f_r,考虑到IGBT的开关损耗与磁性元件体积,选取f_r=100kHz;根据电压增益公式,当输出电压最低(30V)时,需最大增益G_max=150/7000.214,代入公式计算得到Q=0.5;结合Q值与等效交流电阻R_ac,计算得到谐振电感L_r=45μH,励磁电感L_m=450μH(取L_m=10L_r,保证软开关范围),谐振电容C_r=56nF(每组)。

(二)开关管与磁性元件选型

开关管选用英飞凌IKW40N120H3IGBT,其额定电压1200V、额定电流40A,满足变换器的电压与电流需求,且开关损耗低,适配高频工作场景;整流二极管选用Vishay VS-30CPQ100型快恢复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短,降低关断损耗。

磁性元件方面,谐振电感与励磁电感采用铁粉芯磁芯(型号PQ5050),绕组采用多股漆包线绕制,降低趋肤效应;变压器采用三明治绕法,减小漏感,提升能量传递效率,确保变换器在高功率下稳定运行。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一)实验平台搭建

搭建额定功率15kW的三相LLC谐振变换器实验平台,输入侧采用700V直流电源,输出侧接模拟制氢电解槽的可变电阻负载;控制单元采用TI TMS320F28335DSP,实现开关频率调节与保护功能;测试仪器包括示波器(Tektronix MDO3024)、功率分析仪(Yokogawa WT3000)及直流电子负载(Chroma 63200),用于测量输出电压、电流、效率及动态响应。

(二)静态特性测试

在输出电压30V-150V范围内,测试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精度与效率。结果显示,输出电压误差均小于±2%,满足制氢电解槽对电压精度的要求;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当输出功率8kW-15kW时,效率维持在94%以上,最高效率达96.8%(输出电压100V、功率12kW时),相较于传统相移全桥变换器,效率提升约3%-5%,验证了该变换器的高效性。

(三)动态响应测试

模拟制氢电解槽负载突变场景(负载电流从50A突变至100A,再从100A突变至50A),测试变换器的动态响应。结果显示,负载突变时输出电压超调量小于5%,动态恢复时间小于200μs,无明显电压跌落或过冲,表明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抗扰能力,可适应制氢过程中电解槽的负载波动。

五、结论

本文针对制氢电源的高功率、宽电压输出需求,研究并设计三相LLC谐振变换器。通过拓扑分析与参数优化,确定基于调频控制的三相LLC谐振变换器方案,实现30V-150V宽范围输出电压;搭建15kW实验平台,测试结果表明该变换器最高效率达96.8%,动态响应快速稳定,可有效匹配制氢电解槽的负载特性。该研究为制氢电源的功率变换模块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方案,也为三相LLC谐振变换器在低电压大电流场景的应用提供参考。后续可进一步优化磁性元件结构,降低损耗,提升变换器在轻载工况下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兴,余畅舟,谢震.三相LLC谐振变换器的建模与参数优化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12):3612-3620.

[2]刘进军,王健,李辉.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负载的三相LLC谐振变换器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20,54(7):1-4.

[3]陈道炼,吴建锋,黄允凯.高频三相LLC谐振变换器的软开关特性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9,34(15):3182-3191.

[4]顾亦磊,吕征宇,钱照明.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衍生与应用拓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22):1-10.

[5]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35-242.

[6]赵争鸣,袁立强,鲁挺.新能源电力电子变换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189-198.

[7]谢小高,陈敏,周波.制氢电源用高功率密度三相LLC谐振变换器设计[J].电源技术,2022,46(5):543-5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