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土木安全工程中的消防安全体系构建
摘要
关键词
高层建筑;土木安全工程;消防安全体系构建
正文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其土木安全工程中的消防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构建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体系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土木安全工程中消防安全体系的创新构建。
1.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与挑战
1.1火灾隐患特征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呈现隐蔽性强、蔓延迅速的特点。电气线路老化是主要诱因,上海静安区某32层住宅楼曾因住户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线路短路引发火灾,火势沿外墙保温材料向上蔓延,30分钟内窜至10层。管道井成为火灾竖向蔓延的重要通道,深圳某45层写字楼火灾中,未封堵的电缆井使浓烟在5分钟内扩散至多个楼层。易燃装修材料增加火势荷载,广州某28层酒店因使用不合格聚氨酯隔音材料,火灾发生后15分钟内房间即完全燃烧。面对越来越多机构复杂、人员密集的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做好消防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进行分析,强调高层建筑中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2消防设施短板
现有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中存在明显适配不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压力不稳定,武汉某63层写字楼曾因水泵扬程不足,20层以上喷淋系统在火灾时无法正常出水。排烟系统联动失效问题突出,北京某38层公寓火灾中,机械排烟与火灾报警系统未联动,浓烟积聚导致疏散困难。应急照明续航能力不足,郑州某40层住宅楼火灾时,25层以上应急灯在断电后30分钟内熄灭,人员被困黑暗环境。消防电梯故障率高,上海某52层办公楼火灾中,两部消防电梯因烟感误触发自动迫降,导致消防员无法快速抵达起火楼层。这些短板使得设施在火灾初期难以有效控火。
1.3安全管理困境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面临责任分散、执行不力的难题。物业与业主权责划分模糊,杭州某35层小区因业主占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物业多次劝导无效,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堵塞,造成3人受伤。日常巡查流于形式,西安某42层写字楼物业虽每日记录巡查情况,但未实际进入管道井检查,致使电缆井防火封堵失效未被发现。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成都某50层酒店的消防演练仅在底层进行,未涉及高层客房疏散,实际火灾中高层住客不知避难层位置。此外,老旧高层建筑改造困难,沈阳某2000年建成的30层住宅楼,因业主反对动用维修基金更换老化消防管道,消防设施长期处于瘫痪状态。
2.消防安全体系构建创新思维
2.1智能预警新思路
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全域感知的预警网络。在电气回路安装智慧断路器,天津某48层公寓通过该装置实时监测电流、温度变化,一年内预警12起线路过载隐患。电梯前室部署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灵敏度较传统设备提升10倍,上海某55层办公楼借此在火灾初期30秒内发出警报。建立管道井温度监测系统,深圳某60层综合体在每层管道井安装光纤传感器,实时传输温度数据,成功预警因电线短路引发的井内阴燃。将预警数据接入城市消防指挥平台,广州某38层写字楼的火灾预警信息同步推送至消防救援站,使出警响应时间缩短至4分钟。
2.2疏散设计新理念
突破传统疏散模式,构建分层分区疏散体系。在避难层设置智能疏散诱导系统,南京某52层写字楼的避难层配备动态指示牌,根据火灾位置自动切换疏散方向,引导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采用“垂直疏散+水平避难”结合模式,重庆某45层住宅楼在15层、30层设置可拆卸式防火隔墙,火灾时可分隔出临时避难空间。针对行动不便人群设计专用疏散通道,北京某30层老年公寓在楼梯间设置缓降电梯,配合折叠式担架,确保疏散时能快速转移失能老人。开发疏散模拟推演系统,上海某60层综合体通过BIM技术模拟不同火灾场景下的疏散路径,优化楼梯间宽度与位置设计。
2.3防火分区新策略
采用动态防火分区技术提升阻隔效果。在楼层水平方向设置可升降防火卷帘,武汉某40层商场在营业时间卷帘隐藏于吊顶,火灾时30秒内降至地面,将1000平方米大空间分隔为多个防火单元。管道井采用智能封堵系统,广州某50层办公楼的电缆井安装温控防火阀,温度超过70℃时自动关闭并填充膨胀材料,阻断烟气流通。外墙设置防火隔离带,西安某35层住宅楼每隔10层采用A级不燃材料设置1.5米宽隔离带,有效阻止火势竖向蔓延。
3.消防安全体系构建对策
3.1法规标准完善
修订适应高层建筑特点的消防法规体系。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增加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数量要求,明确50层以上建筑每15层设置一个避难层。制定智能消防技术应用标准,规范物联网预警设备的安装位置与数据传输要求,北京市已出台《高层建筑智慧消防系统技术规程》,对传感器布设密度作出具体规定。建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强制标准,要求高层建筑每月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末端试水,每季度测试消防水泵联动功能,上海市将该要求纳入物业星级评定指标。此外,针对老旧高层建筑改造,出台消防设施更新补贴政策,沈阳市对2000年前建成的高层住宅给予每平方米20元的改造补贴。
3.2技术应用推广
建立消防技术示范工程引领推广。在雄安新区某50层住宅楼试点全域智能预警系统,集成电气火灾监测、烟雾感应、温度传感功能,运行一年来预警准确率达98%,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推广新型防火材料,在广州某42层办公楼外墙采用凯夫拉防火纤维,经实际火灾测试,火焰持续灼烧1小时未穿透材料。强制淘汰落后设施,深圳市规定2005年前建成的高层建筑必须更换老式湿式报警阀,改用具有压力补偿功能的新型阀门,确保高层供水稳定。搭建消防技术交流平台,每年举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展,展示防火分隔、智能疏散等创新成果,促进企业间技术合作。
3.3人员培训强化
构建多层次人员培训体系。对物业管理人员开展实操培训,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在实训基地搭建30层模拟建筑,培训内容包括消防水泵启停、排烟系统操作等,考核合格方可上岗。针对业主开展常态化宣传,上海某35层小区每月组织“消防开放日”,指导住户使用灭火器、识别火灾隐患,参与人员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加强消防演练针对性,广州某48层酒店每季度开展分层疏散演练,要求不同楼层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避难层,演练结果纳入酒店安全考核。要全面提高建筑内部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安全素质,由于高层建筑内工作人员稳定性差,素质高下不等,这也就使得对其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结束语:通过对高层建筑土木安全工程中消防安全体系构建的探讨,提出创新思维与对策。未来应持续优化和完善消防安全体系,以适应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需求,切实保障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董永保,苏桂花,梁海鹏.高层建筑消防工程设计与安全疏散策略研究[J].智慧中国,2025,(06):54-55.
[2]杨滨.高层建筑应急安全防范工程:消防与逃生系统的协同设计[J].今日消防,2024,9(12):97-99.
[3]宫元.既有高层建筑加固工程消防安全技术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4,10(08):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