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有为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

当前,各项基础设施项目越来越完善,公路桥梁工程作为其中重要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各地区经济增加。软土地基具有承载能力低、压缩性高、稳定性差等特点,若不进行有效处理,可能会导致工程沉降、变形甚至坍塌等问题。其中。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由于软土地基所带来的质量问题,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会为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转埋下安全隐患。


关键词

公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正文


引言

软土地基具有土质松软、水分含量高、容易沉降等特点,是公路施工的重要环节。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包括强夯法、换填法、排水固结法及注浆加固法等,但不同技术方法的适用条件不同,需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合理选取。

1软土地基成因分析

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地质、水文以及人为因素密切相关。第一,地质因素是软土地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软土地基通常在沉积环境中形成,如河流、湖泊、滨海等地区,这些地方的土壤主要由细粒土构成,包括粘土、粉土等。细粒土粒径小,结构松散,排水性差,因此容易发生压缩和沉降。第二,水文条件在软土地基的形成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地下水位高、土体含水量大时,土体的密实度较低,土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导致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沉降。当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时,土体的承载力明显不足,增加了发生不均匀沉降的风险。第三,人为因素也是软土地基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建设和工程施工中,不当的填土作业及排水系统设计、过度开挖地下水等行为,都会导致地基不稳定。例如,填土过程中若选择了不合格的填土材料,或者填土时压实不充分,均会导致地基的承载力不足,从而引发软土地基问题。

2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运用

2.1化学固结技术

化学固结技术作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的创新手段,基本原理就是将化学浆液灌注到地基当中,使软土在化学浆液中产生化学反应而凝固,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复合地基。该方法尤其适合用常规方法很难处理好的复杂软土地基。化学固结技术通常使用的化学浆液有水泥浆、石灰浆和高分子聚合物,这些浆液注入到地基中后,能与软土中水及矿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结晶体或者凝胶体来充填土壤颗粒之间的间隙,将土壤颗粒胶结起来,使地基强度增加,稳定性增强。在实践中,化学固结技术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化学浆液类型及性质、注浆工艺参数以及地基土性质,在通常情况下,选用适当的化学浆液及注浆工艺参数对保证化学固结效果至关重要。以某市公路桥梁工程为例,以水泥浆为化学浆液,利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对软土地基进行灌注并固化一定时间,地基的抗压能力增强了大约30%,同时地基的形变也得到了有力的管理。化学固结技术处理效果良好,施工快捷。

2.2夯实技术

夯实技术是一种通过机械方式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常用方法,其最初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近年来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重锤或者大型机械设备多次夯实地基,使土中颗粒间隙被挤压,土层中空气、水分被排出,使地基密实度得到提高。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施工成本较低,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尤其适用于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处理。另外,经过夯实过程能够有效地降低地基沉降和加强地基整体稳定性,从而为公路桥梁工程长远运行打下基础。但是地基夯实技术的施工也有其不足之处。夯实时引起的高强度振动及噪音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周围居民日常生活。另外,深厚软土地基处理中夯实技术效果也可能受到一定限制,需配合其他更专业的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稳固效果。

2.3粉喷桩施工技术

粉喷桩技术作为地基处理的核心工艺,采用专用钻探设备实施机械化施工。该工艺包含二个核心作业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液压系统驱动钻杆至设计标高,同步利用高压气泵将水泥基固化剂精准注入深层土体;第二阶段依据地质勘察数据实时调控浆料配比,实现固化剂与原位土体的充分拌合。水泥基材料在土体孔隙中发生水化反应,生成CSH凝胶及钙矾石结晶。这些水化产物通过物理填充与化学胶结双重作用,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可显著提升复合地基的力学性能。经静压试验验证,桩土协同承载体系可使地基承载力提升45%~65%。施工质量控制需重点关注:1)钻速与注浆压力的动态匹配(建议参数范围:钻速0.8~1.2/分钟,注浆压力0.4~0.6兆帕);2)固化剂掺入量波动值5%;3)桩体垂直度偏差<1%。工程验收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检测值≥设计值120%)结合低应变动力检测(桩身完整性系数>0.85)的双控标准。

2.4置换技术

置换技术作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直接有效手段。此法的核心是把地基上软弱和承载力不够的土层开挖出来,改用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砂、碎石、砾石或者混凝土。经置换后,地基承载能力及稳定性均可明显提高,并对上部结构起到了稳固的支承作用。置换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有:利用地质勘探及其他方法理清软弱土层分布的范围及深度,接着用挖掘机和其他机械设备对软弱土层进行开挖,对基底进行清理,以保证不遗留杂物,按设计要求选用适当置换材料按一定层厚及压实度的要求回填压实,最后对更换完成的基础进行了检测验收,以保证基础达到设计要求。置换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常与置换材料性能、置换深度及压实度有密切关系。通常置换材料强度大、稳定性高、置换深度大、压实度强,地基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强。举例来说,在某个公路桥梁项目中,使用碎石作为替代材料,对深度达5米的软弱土层进行了全方位的替换,并利用重型压路机进行了多次压实处理。经测试,更换后地基承载力增加了近1倍,沉降量明显减小,为该桥顺利建设及长期平稳运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值得关注的是置换技术在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施工难度及费用也比较昂贵,尤其当软弱土层广布且埋深较深时,置换施工更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另外,在置换时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的防护等,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破坏。所以在置换技术的选择上,要考虑到项目的具体情况及经济情况,以保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2.5 PTC管桩法

PTC管桩法是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一种先进技术,其显著特点在于桩体的强大穿透能力。通过采用静压或者锤击等手段使管桩向软土地基深处移动,直至嵌入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之中,从而形成刚性桩复合地基结构。该方法对于软土层厚或者对承载力要求高的工程项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公路施工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施工时管桩之上需铺一定厚度碎石褥垫层与桩帽之间土体相互作用来分担荷载以增加整体结构稳定性。在使用静压桩机进行施工过程中,设备运转过程中噪音低,效率快,但是对于施工场地平整度有很高要求。而且锤击桩机尽管噪声大,但是适合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实际施工时,需要结合现场地质条件与施工环境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选型,才能保证施工安全高效。

结语

总之,软土地基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公路桥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缩短使用寿命,增加通车运行后的维护成本。针对软土地基需做好科学处理,根据地基土的土层深度、性质等合理选择施工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赵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3):208-210.

[2]李辉,曹敏.高速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30):16-18.

[3]张永军.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4(18):160-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