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监督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消防安全;企业管理;消防监督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形态复杂化,火灾风险日趋多元隐蔽。新业态如石油化工、锂电池储能等带来新型隐患,对传统消防管理形成挑战。尽管《消防法》明确了各方责任,重特大火灾仍时有发生,暴露出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监督机制存在短板。系统分析管理弱项、优化监督效能、完善应对策略,对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与现状分析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依照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一系列活动。
(一)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1.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构建:这是管理的基石。企业必须确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逐级细化、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责任网络。
2.消防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建立:企业需建立健全包括防火巡查检查、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管理、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等在内的全套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3.火灾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这是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定期组织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辨识危险源(如易燃易爆物品、电气线路、危险工艺等),建立隐患排查台账,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闭环管理。
4.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与维护:按照国家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器等),并定期组织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5.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定科学、实用、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提升员工扑救初起火灾、引导人员疏散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6.宣传教育与培训: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员工日常培训体系,确保所有员工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懂得逃生的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四懂四会”)。
(二)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体责任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思想普遍存在。部分企业负责人将消防安全视为成本支出而非必要投资,心存侥幸,对消防安全投入不足,管理流于形式。
2.管理制度与执行“两张皮”:虽然许多企业都建立了成套的消防安全制度,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未真正融入日常经营管理。防火巡查检查走过场,隐患排查不深入、不彻底,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
3.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无法有效履行管理职责。普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对“四懂四会”内容掌握不清,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4.经费投入保障不足:在经济效益下滑时,消防安全投入往往成为首先被削减的对象。导致消防设施老化、损坏后得不到及时更新维修,埋下严重安全隐患。
5.对新业态新风险认知不足:对于涉及锂电池、氢能源、新型化工材料等新工艺、新材料的企业,管理者对其潜在的火灾爆炸特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和应急预案。
三、消防监督的作用机制与面临的挑战
消防监督是指消防救援机构依法对企业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技术指导活动,是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外部关键力量。
(一)消防监督的作用机制
1.行政许可与源头管控:通过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从源头上确保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2.监督检查与行政执法: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采取责令改正、行政处罚、临时查封、强制执行等措施,督促企业整改。
3.宣传培训与技术服务:向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的宣传教育,为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咨询和指导。
4.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发生火灾后,依法开展火灾事故调查,查明原因,认定责任,既为改进技术标准和管理提供依据,也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形成法律震慑。
(二)当前消防监督工作面临的挑战
1.监督力量与监管任务不匹配:消防救援机构的监督人员数量有限,而需要监管的社会单位数量庞大、类型繁多,导致监管覆盖面有限,难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
2.专业能力与复杂风险不匹配: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火灾隐患越来越专业化、复杂化。监督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否则在检查中难以发现深层次、技术性的隐患。
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平衡难题:在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许可的大背景下,如何既保障消防安全底线不被突破,又避免过度干预企业经营,是对消防监督智慧和能力的考验。
4.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单纯的罚款、查封等行政处罚有时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如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安全与发展的统一,需要创新监管方式。
四、强化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与优化消防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企业自身管理的内部建设(企业自律)
1.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企业决策层必须从思想根源上彻底扭转“安全与效益对立”的错误观念,将消防安全真正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加大安全投入,确保“资金、人员、设备、管理”四到位。
2.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化、标准化:积极引入国际通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如ISO45001)或国内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模式,建立系统化、文件化、程序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3.深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如消防安全物联网系统)建立动态风险数据库和隐患电子台账,实现风险实时监测、预警和隐患整改的全程跟踪管理,提升管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4.创新宣传教育培训模式: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消防安全体验和演练,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常态化、碎片化的知识推送,提升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确保员工真学、真会、真用。
(二)优化消防监督的外部效能(政府他律)
1.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依据企业火灾风险、信用及管理状况,建立“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机制。差异化抽查高低风险单位,优化监管资源配置。
2.推行“智慧消防”建设:搭建消防物联网平台,接入企业消防设施和重点部位,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预警,推动监管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3.强化信用与共治机制: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实施联合惩戒。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评估、检测等服务,增强监管合力。
4.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加强监督人员培训,尤其注重新业态新技术知识更新。建立专家库,参与复杂检查,弥补专业短板。
5.监督与服务并重:在严格执法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培训、技术指导和风险提示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向“我要安全”转变。
五、结论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其管理效能决定火灾防控水平;监督作为外部保障,直接影响责任落实。
面对新形势下的火灾风险,须系统思维、双管齐下:企业内部应夯实基础、提升科技应用;外部监督应向精细化、智慧化转型。唯有“自律”与“他律”深度融合、同向发力,才能筑牢安全防线,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阳. 企业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要点分析[J].水上安全,2024,(06):148-150.
[2]李玳玮. 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分析[J].今日消防,2024,9(02):76-79.
[3]张建春.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与消防监督分析[J].今日消防,2024,9(01):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