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导向下的园林设计创新方法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凤玲

安徽九旭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

在全球气候问题凸显背景下,低碳理念于园林设计中意义重大。本文探讨其导向下的创新方法,园林作为城市生态关键部分,践行低碳理念可从多方面着手。植物选择上,青睐碳汇强、构建复层植被的种类;水环境方面,提高透水率并善用雨水;材料选用时,优先本地低碳材料。后期养护采取近自然法,减少人工干预。还可融入地域特色、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绿化垃圾资源化等。总之,让低碳理念贯穿全程,利于减碳增汇,推动园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理念;园林设计;创新方法;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

正文


一、引言

当前,全球气候问题愈发凸显,极端天气频发、气温持续上升、海平面不断升高等现象已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被认定为主要诱因,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有着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诸多生态功能。将低碳理念融入园林设计,不仅能有效降低园林建设及后续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提升其碳汇能力,助力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对于打造宜居环境、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低碳理念下园林设计的关键要素

2.1植物选择层面

2.1.1碳汇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分析

不同植物的碳汇能力存在差异,像乔木中的银杏、水杉等,因其生长周期长、植株高大且枝叶繁茂,能大量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是碳汇能力较强的代表。选择这类植物可显著提升园林的碳汇功效。

2.1.2构建复层植被结构的意义与方法

复层植被结构模拟自然生态群落,通过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增加了叶面积指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例如,上层种植高大乔木遮荫,中层搭配花灌木增添色彩与层次,下层铺设草本植物覆盖地表。这样的结构不仅美观,更能增强光合作用效率,让植物整体的碳汇能力得以强化,同时还能为动物提供多样化的栖息空间,完善生态系统功能。

2.2水环境设计层面

2.2.1提高绿地透水率的策略

可采用透水性好的铺装材料,如透水砖、植草砖等替换传统不透水材料,使雨水能快速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同时,在绿地地形设计上,适当制造微地形起伏,利于雨水自然汇聚与渗透。

2.2.2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具体方式

设置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设施,雨水花园中种植耐水湿植物,当下雨时可汇集并过滤雨水,储存的雨水后续可用于浇灌园林植物等;下凹式绿地则能有效滞蓄雨水,缓解城市内涝压力,让雨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实现低碳节水目标。

三、园林后期养护的低碳策略

3.1近自然园林养护方法的内涵

近自然园林养护方法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减少人为对园林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它以尊重植物、动物以及整个生态群落的自然生长和演替过程为核心,让园林能够像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实现自我调节、自我修复与循环发展。例如,不过度修剪植物的造型,而是依据其原本的生长习性,保留自然的形态,使植物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

3.2近自然养护减少人工干预的具体体现

在灌溉方面,依据不同植物的耐旱特性以及季节变化、降水情况等,合理控制灌溉频次与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浇水操作。对于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引入害虫的天敌,构建自然的生物链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既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人工喷洒农药等作业环节。同时,在园林植被的更新方面,允许自然的优胜劣汰,只对那些确实影响整体景观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植株进行适度处理,最大程度维持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实现低碳养护的目标。

四、其他低碳理念下的园林设计创新举措

4.1融入地域特色的低碳设计思路

园林设计融入地域特色可充分利用当地既有资源,减少外来材料运输等带来的碳排放。比如在北方园林中,可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的石材来打造景观小品,其古朴质感与当地环境相得益彰。同时,融入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元素,像江南园林中呈现的独特的水乡建筑符号、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等,传承文化的同时避免了模仿外地风格而造成的资源浪费。而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生植物,这些植物适应本地环境,无需过多人工调控就能良好生长,降低养护成本与能耗。

4.2可再生能源在园林中的利用途径

太阳能可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安装太阳能路灯为园路照明,白天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夜晚为游客提供光亮,既环保又节能。风能也可被利用,在空旷处设置小型风力发电机,为园林内部分设备供电。此外,利用园林中的生物质能,将修剪下来的树枝、落叶等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园林植物养护,既减少了垃圾处理压力,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从能源角度践行低碳理念。

4.3绿化垃圾资源化的实施方法

园林日常维护产生的大量树枝、树叶等绿化垃圾不应简单丢弃。可以通过粉碎、发酵等工艺,将其制成有机覆盖物铺在植物根部周围,起到保墒、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或者将其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用于园林内的一些热能供应需求。通过这些方式,让绿化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园林低碳发展的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园林整体的低碳效益。

五、低碳理念贯穿园林设计全过程的意义

5.1减少碳排放的作用

在园林设计之初,选择本地低碳材料能削减材料运输环节产生的大量碳排放,避免因长途运输消耗能源。建设过程中,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可减少对高能耗的市政排水系统依赖,降低相关建设能耗。而在后期养护时,近自然养护方法以及绿化垃圾资源化等手段,减少了化学药剂使用、垃圾处理等过程中的碳排放。从整体来看,低碳理念贯穿各环节,使得园林从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助力城市达成减碳目标,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

5.2增加碳汇功能的成效

挑选碳汇能力强的植物并构建复层植被结构,可扩充植物群落叶面积,更多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融入地域特色确保植物适生,使其稳定发挥碳汇作用,这不仅改善园林内部空气质量,还对周边微气候有益,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营造舒适环境,让园林成为城市重要碳汇“据点”,提升城市整体碳汇储备。

5.3对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推动

低碳理念下的园林设计重视资源循环与生态自我维持。像可再生能源利用、绿化垃圾资源化保障了能源和物质可持续供给。合理植物配置与近自然养护利于生态群落自然演替,减少后续大规模改造成本与资源消耗,使园林长久保持生态、景观与社会效益,持续为人们提供优质休闲空间,推动园林行业朝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契合城市与社会长远需求。

六、结论

低碳理念导向下的园林设计创新需从多方面协同推进。植物选择上聚焦碳汇强的种类并构建复层植被;水环境注重透水与雨水利用;材料选用优先本地低碳材料,后期养护遵循近自然法。同时,融入地域特色、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实现绿化垃圾资源化等也不可或缺,各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助力园林低碳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与科技的持续进步,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将更为深入和广泛。未来有望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手段,精准量化碳排放与碳汇情况,开发出更多低碳新材料、新设备,打造出兼具生态、景观与低碳优势的高品质园林,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参考文献:

[1]李泓仁.低碳理念倡导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5(6).

[2]迟翔.低碳理念下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创新[J].城镇建设,2024(10).

[3]刘飞凤.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及方法创新——以低碳理念为切入视角[J].现代城市研究,202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