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支旭娇

曲阳县城市建设工程服务中心

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其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的特点,已成为建筑行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方向。然而,其施工过程中仍存在预制构件质量不稳定、运输储存管理难度大、现场安装精度控制困难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本文围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关键环节,分别从构件生产、运输储存、现场安装和质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与质量控制策略,以推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精度管理

正文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建造模式,因其具有建设周期短、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高效等突出优势,在国内外建筑领域得到快速推广。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体系尚未完善,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参差不齐,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构件易损坏,现场安装精度难以保证,制约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因此,研究施工技术要点并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对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件生产环节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

构件生产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础环节,其生产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构件的模具质量,确保模板的刚度和尺寸精度,避免因模板变形导致构件尺寸偏差。同时,钢筋绑扎环节需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和保护层厚度适中,钢筋位置偏差会严重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此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密实性,避免孔隙、裂缝等缺陷的产生。为进一步提升质量保障能力,企业应配备自动化生产设备,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生产一致性和构件标准化水平。

为确保构件生产质量,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制定详细的质量验收标准与检测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指标如构件强度、尺寸偏差、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关键工序设立专职质检人员进行过程跟踪。此外,生产完成后,严格实施科学养护措施,控制养护温度与湿度,保障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应通过超声波检测、射线探伤等无损检测手段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排查,从源头上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坚实保障,确保装配式建筑后续环节顺利推进。

二、构件运输与储存环节的技术措施与质量控制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通常重量大、体积较大,在运输与储存阶段易发生损坏或变形,从而严重影响安装精度与工程质量。因此,在构件运输过程中,需选用承载力充足、配备缓冲减震设施的专用运输车辆,提前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线,减少长途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与冲击。运输过程中应实时监测构件状态,避免因构件之间摩擦或碰撞引起表面损伤或结构性破坏。同时,为避免雨淋、高温或寒冷气候对构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应在运输车辆上设置有效的遮挡与温控保护措施。

储存阶段同样需加强技术管理,要求堆放区域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和平整度,构件之间合理设置缓冲隔离材料,避免因堆放不当引起的受力不均匀而导致构件变形或开裂。构件堆放高度应遵循相关规范要求,不可超出安全限值,必要时可设置防倾倒支撑结构,以保障构件稳定性和人员安全。同时,针对长期存放的构件,应定期进行外观检查与质量复检,包括检查构件是否存在裂缝、翘曲、钢筋锈蚀等现象,确保构件在现场安装前保持良好状态,避免对后续施工进度与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对运输与储存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防止构件物理性能下降,提高装配效率与工程整体质量。

三、现场安装施工环节技术要点及实施策略

现场安装环节直接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与安全性,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在安装施工开始前,应对基础标高、轴线及安装支座进行精确测量与复核,确保现场条件满足构件安装精度要求。此外,构件的吊装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吊装起吊点位置,防止构件因吊装受力不均导致局部破损或变形。构件定位应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确保安装精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同时,为了保证吊装过程的连续性与协调性,应根据构件尺寸和重量合理配置起重设备,并做好现场交通组织,避免因场地限制影响吊装效率和安全。

在连接节点施工中,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高强螺栓连接、灌浆连接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并加强连接节点的现场质量检测。针对不同构件的连接特性,需选用匹配的连接材料和技术工艺,防止因接口处理不当导致结构薄弱。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需加强施工过程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安装误差,确保各构件间连接紧密可靠、整体结构稳定安全。此外,还应建立安装精度评估机制,对关键节点进行二次复核和抽检,全面提升安装质量控制的严密性与可追溯性,防范因节点连接失效引发的安全风险。

四、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与管理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是贯穿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企业应制定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与操作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验收标准,确保从构件生产到现场安装各环节严格落实质量控制要求。应注重质量问题的源头防控和事前控制,做到生产前有标准、过程中有监管、完成后有验收,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其次,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如BIM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可视化监控,实时记录各环节施工质量状况,实现质量问题的快速定位和精准处理,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信息集成能力和执行效率。

此外,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质量意识培养也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质量安全教育,提升施工人员整体技术素养,确保各项施工技术措施准确落实,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效率与质量保障能力。从管理角度看,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强化监督机制,提升工程质量全过程可控性。同时,应加强对原材料质量、施工环境与施工设备的综合监管,消除施工中的各类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促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增强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构件生产、运输储存和现场安装的全过程。针对生产环节,强化模板控制、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管理,确保构件质量稳定;在运输储存阶段,实施科学合理的运输计划与构件保护措施,防止构件损伤;现场安装阶段,精确控制构件安装精度与连接节点施工,确保结构整体安全性。通过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并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提升施工精度和工程质量,助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可靠技术支持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运丰.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PC构件施工技术策略[J].建筑,2025,(05):113-115.

[2]赵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连接技术研究[J].砖瓦,2025,(06):181-183.DOI:10.16001/j.cnki.1001-6945.2025.06.015.

[3]陈维谋.装配式建筑下的预制混凝土外墙防水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08):49-51.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08.0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