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与隐患处理分析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隐患处理;结构安全;风险防控
正文
一、引言
水库大坝是水利工程体系的核心设施,承担着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多重功能。我国现有各类水库大坝数量众多,其中中小型水库占比超过95%,部分大坝因建设年代早、运行时间长、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安全隐患逐渐凸显。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大坝安全风险。
安全监测是掌握大坝运行状态、预警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而隐患处理则是消除风险、保障大坝安全的关键环节。传统监测方式存在精度低、时效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的安全管理需求。本文系统梳理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的技术体系与隐患处理流程,为提升大坝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实践参考。
二、水库大坝常见安全隐患类型及成因
2.1 结构安全隐患
大坝结构隐患主要表现为坝体裂缝、渗漏、滑坡及结构变形。坝体裂缝多因温度应力、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材料老化产生,如混凝土坝的干缩裂缝可能导致雨水渗入,加剧内部结构侵蚀;土石坝的坝体渗漏可能源于防渗体破损或坝基处理不彻底,长期渗漏会引发坝体浸润线抬高,甚至导致管涌、流土等险情。坝坡滑坡则常见于边坡过陡、抗滑稳定性不足的土石坝,尤其在强降雨或库水位骤降时易发生。
2.2 渗流安全隐患
渗流异常是大坝失事的主要诱因之一,包括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坝体渗漏表现为坝面湿润、渗水出逸点出现浑浊水流;坝基渗漏多因基础岩体裂隙发育或防渗帷幕失效,导致渗流量增大、渗透压力升高;绕坝渗漏则发生在坝肩与岸坡结合部位,长期发展会破坏岸坡稳定性,引发山体滑坡。
2.3 金属结构与启闭设备隐患
闸门、启闭机等金属结构长期暴露在水环境中,易发生锈蚀、变形或零部件磨损。闸门密封性能下降会导致漏水,影响水库调度;启闭机故障可能造成闸门无法正常启闭,在汛期危及防洪安全。此外,电气控制系统老化也可能引发设备运行异常,导致操作失灵。
2.4 隐患成因分析
大坝安全隐患的形成可归结为三类因素:一是设计与施工缺陷,如早期中小型水库因技术条件限制,存在坝体压实度不足、防渗措施简陋等问题;二是运行管理不当,如超水位运行、维修养护不及时,加速了结构老化;三是外部环境影响,如强震导致坝体结构损伤,持续暴雨引发库水位骤升,冲刷坝脚或岸坡。
三、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体系
3.1 监测内容与指标
大坝安全监测涵盖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及环境量监测。变形监测包括坝体沉降、水平位移、坝顶挠度等,反映大坝整体稳定性;渗流监测重点监测渗流量、渗透压力、渗水水质,评估防渗性能;应力应变监测针对混凝土坝或浆砌石坝,监测坝体内部应力、应变及温度变化;环境量监测包括库水位、降雨量、气温等,为分析大坝状态提供背景数据。
3.2 主要监测技术
现代监测技术已从传统人工观测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 自动化监测技术:采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监测坝体位移,精度可达毫米级;通过布设渗压计、量水堰实现渗流参数自动采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
- 无损检测技术:利用地质雷达探测坝体内部空洞或裂缝,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密实度,无需破坏坝体结构即可掌握内部缺陷。
3.3 监测体系构建
完善的监测体系需包含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及预警四大模块。数据采集层由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组成;传输层通过无线通信(如4G/5G)或有线网络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分析层利用专业软件(如大坝安全监测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异常变化;预警层根据预设阈值发出警报,提示管理人员采取措施。
四、水库大坝隐患处理流程与技术
4.1 隐患识别与评估
隐患识别依赖监测数据与现场排查。通过对比监测数据与设计值、历史数据,判断参数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现场排查重点检查坝面、坝脚、溢洪道等关键部位,记录裂缝长度、渗漏点位置等信息。隐患评估需确定隐患等级(一般、较重、严重),分析其发展趋势及可能引发的后果,为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4.2 常见隐患处理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隐患,采用针对性处理技术:
- 结构裂缝处理:对表层裂缝采用环氧树脂灌浆封闭,深层裂缝通过高压注浆填充,防止水分渗入;混凝土坝的结构性裂缝需结合锚固技术增强整体性。
- 渗漏处理:坝体渗漏可采用黏土防渗墙、高压喷射注浆等方式修复防渗体;坝基渗漏可通过帷幕灌浆加深或补强防渗帷幕,降低渗透压力。
- 滑坡处理:对坝坡滑坡,可采取削坡减载、放缓坡比,结合抗滑桩、格构梁等工程措施增强稳定性;同时设置排水孔降低坝体浸润线。
- 金属结构修复:对锈蚀闸门进行除锈、防腐处理,更换磨损零部件;启闭机故障需检修电气系统,必要时进行设备更新。
4.3 处理效果验证
隐患处理后需通过监测数据验证效果。如渗漏处理后,监测渗流量是否下降至设计允许值以下;结构修复后,跟踪变形监测数据,确认位移趋于稳定。同时,定期复查处理部位,防止隐患复发。
五、工程案例分析
5.1 某中型混凝土坝隐患处理案例
该坝建成于1985年,监测发现坝体存在多处纵向裂缝,最大缝宽5mm,且渗流量逐年增大。经检测,裂缝深度达0.8m,源于混凝土干缩与基础沉降不均。处理方案采用:对裂缝进行环氧树脂灌浆封闭,表面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坝基帷幕灌浆补强,增加防渗深度至15m。处理后6个月监测显示,裂缝未再扩展,渗流量减少70%,坝体位移趋于稳定。
5.2 某小型土石坝滑坡隐患处理案例
该坝坝高18m,因连续暴雨导致上游坝坡出现滑坡,滑体长度约20m。现场勘查发现坝体浸润线过高,抗滑稳定系数降至1.05(规范要求≥1.25)。处理措施包括:削坡减载,将坝坡比由1:2.5放缓至1:3.0;坡脚设置抗滑桩(直径1.2m,间距3m);坝体增设竖向排水孔,降低浸润线。处理后经汛期考验,坝坡未再滑动,稳定系数回升至1.32。
六、结论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是隐患防控的前提,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技术可实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隐患处理需遵循“识别-评估-处理-验证”流程,结合具体隐患类型选择适配技术。实际应用中,应强化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能力,建立“监测-评估-处理”闭环管理机制,同时注重老旧大坝的除险加固与日常维护。未来研究需推动监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提升隐患预测精度,为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建旭, 李雷.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J]. 水利学报, 2018, 49(2): 145-153.
[2] 顾冲时, 苏怀智.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与隐患诊断方法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 2019, 38(5): 67-76.
[3] 包腾飞, 王士军. 土石坝渗漏隐患探测与处理技术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 2020, 42(3): 456-463.
[4] 李典庆, 周创兵. 水库大坝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1, 51(4): 389-400.
[5] 蔡跃波, 伍鹤皋. 中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技术指南与实践[J]. 水利水电技术, 2022, 53(6):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