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床煤气化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瓶颈;突破路径;煤化工
正文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且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能源,其清洁高效利用愈发受到关注。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凭借其高效、环保等优势,成为煤炭清洁转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如用于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原料气制备,以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系统中的煤气化环节[1]。然而,随着行业对气化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气流床煤气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暴露出诸多技术瓶颈,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因此,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瓶颈并探寻有效的突破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概述
2.1技术原理
气流床煤气化在1300-1700℃高温及高压环境中进行,将极细煤粉或水煤浆与氧气、水蒸气等气化剂,以切线或并流方式高速喷入气化炉。煤颗粒在悬浮状态下快速完成热解、燃烧和气化反应,生成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的粗煤气。其特点是煤颗粒停留时间仅几秒,反应速度快且气化强度高。实际应用中,水煤浆通过专用烧嘴喷入后,水分快速蒸发并发生反应;干煤粉则以高压气体为载体送入炉内反应。
2.2技术优势
相比其他煤气化技术,气流床煤气化优势显著。一是煤种适应性广,能高效气化高灰分、高硫分劣质煤及褐煤等。二是气化效率高,碳转化率超95%,煤炭利用率高。三是因高温液态排渣,煤气中甲烷含量低,有效气体(CO+H₂)体积分数达80%-90%,适合作为化工合成气。此外该技术易实现大型化、连续化生产,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三、气流床煤气化生产中的技术瓶颈
3.1气化效率提升困难
气流床煤气化虽效率较高,但进一步提升受限。煤种性质波动影响显著,不同煤种的挥发分、灰分等特性差异大,原料变化时炉内反应条件难精准调控,导致效率不稳定,如高灰分煤会消耗热量并可能引发结渣堵塞[2]。同时炉内反应涉及气固多相流、传热传质等多耦合过程,反应机理研究不足,难以通过参数优化显著提升效率。
3.2设备磨损严重
在高温高压且含大量固体颗粒的工况下,设备磨损问题突出。气化炉烧嘴承受高温火焰冲刷、煤颗粒撞击及气体腐蚀,头部材料易变形磨损,寿命仅50-90天,频繁更换既增加成本,又影响生产连续性。此外,气化炉内衬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受熔融灰渣侵蚀和固体颗粒冲刷,耐火材料易剥落、开裂,导致内衬减薄,影响炉体保温性能与结构稳定性,甚至引发安全隐患。黑灰水管线因输送介质含大量高硬度黑灰颗粒,高速流动时持续冲刷内壁,加之介质可能的腐蚀性,使管线内壁磨损变薄,缩短寿命,还可能因泄漏导致生产中断,增加维护成本与安全风险。
3.3高能耗问题突出
煤气化过程能耗高,涵盖煤的干燥、磨粉、气化剂制备及高温高压维持等环节。其中空分装置能耗占系统总能耗的30%-40%,为维持炉内高温需消耗大量燃料或电能,进一步推高能耗。这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与节能减排要求相悖,对能源可持续利用构成压力。
3.4环境污染问题
生产中仍存在环境污染风险。气化灰渣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处理方式多为填埋或简单利用,资源化程度低,处置不当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同时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若脱除不彻底,排放后易引发酸雨,还会影响后续化工产品质量。
四、气流床煤气化生产技术的突破路径
4.1优化气化工艺
在煤种适配与预处理上,为应对煤种性质波动对气化效率的影响,需加强煤种筛选和适配研究,建立煤质数据库并结合工艺特点选煤;同时对原料煤预处理,采用洗选技术降灰分、硫分,干燥技术控水分以提高煤质稳定性,还可通过添加催化剂等改性处理提升煤的反应活性,改善气化效果。在气化炉内反应过程优化方面,要深入研究复杂反应机理,借助先进数值模拟技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气固多相流、传热传质及化学反应,以此优化炉体结构设计和操作参数,如调整气化剂喷射角度、速度和比例,优化炉内温度场与流场分布,像采用多喷嘴对置式结构形成撞击流,增强混合效果,提高反应均匀性和速率[3]。
4.2设备创新与材料研发
在新型设备研发上,通过研发提升设备性能与可靠性,比如开发带自修复功能的烧嘴,利用智能材料或涂层技术让其磨损后自动修复,延长使用寿命;设计高效气化炉内衬,如多层复合结构,增强耐高温、耐磨和抗腐蚀能力;研发新型输气管道,采用特殊管材和内涂层技术,减轻固体颗粒的磨损。在高性能材料应用方面,为解决设备磨损问题,烧嘴选用耐高温、高强度且抗热震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或高温合金;气化炉内衬采用优质耐火材料,优化配方和制备工艺以提高耐磨抗侵蚀性;输气管道选用高硬度、韧性好且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内壁涂覆碳化钨等耐磨涂层,减少固体颗粒冲刷磨损。
4.3节能降耗技术开发
在能源梯级利用上,引入该理念优化整合煤气化系统能量,如用废热锅炉回收气化炉高温煤气显热并转化为蒸汽,供发电或其他工艺加热;优化空分装置能耗,结合变压吸附、膜分离等先进空气分离技术与传统深冷空分技术,降低制氧能耗,同时优化系统工艺流程以减少能量浪费、提高利用效率。在余热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除回收高温煤气显热,还可通过灰渣冷却器回收气化炉灰渣余热,将热量传递给循环水产生热水或低压蒸汽用于其他生产环节;回收处理气化系统冷凝水,去除杂质后循环用于气化剂制备等环节,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能耗与生产成本。
4.4环保技术改进
在灰渣资源化利用上,需加大相关技术研发力度,一方面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灰渣,提取铝、铁、钛等有价金属实现资源回收;另一方面将处理后的灰渣用于生产水泥、砖、陶瓷等建筑材料,提高综合利用率,减少填埋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用气化灰渣制备高性能水泥混合材,既能降低水泥生产能耗,又能提升水泥性能。在酸性气体高效脱除方面,要研发高效脱除技术以提高煤气净化效果,采用低温甲醇洗、深冷分离、PSA解析等先进脱硫、脱碳工艺,高效脱除煤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同时加强脱除过程中副产物的处理与回收,如回收脱硫产生的硫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还可探索生物脱硫、膜分离脱碳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脱除效率并降低成本。
五、结论
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在现代煤化工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气化效率提升困难、设备磨损严重、高能耗以及环境污染等技术瓶颈。通过优化气化工艺,包括煤种适配与预处理、气化炉内反应过程优化;进行设备创新与材料研发,如研发新型设备和应用高性能材料;开发节能降耗技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余热回收循环利用;改进环保技术,加强灰渣资源化利用和酸性气体高效脱除等一系列突破路径,可以有效解决这些技术瓶颈,提升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整体水平,促进煤化工产业的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有望在能源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和应对环境挑战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庆云.气流床煤气化细渣中不同类型残碳分离表征及形成机理解析[D].宁夏大学,2024.
[2]刘建宇.气流床加压煤气化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23,43(12):36-38.
[3]于利红.气流床煤气化粉煤输送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0,(02):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