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感应伸缩坠落防护方法及装置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凌华春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330106

摘要

针对现有坠落防护措施在操作便利性、安全系数、空间利用率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自感应伸缩坠落防护方法,并设计了配套装置。该装置采用三层可伸缩防坠网结构,结合导向装置、驱动装置及自动感应装置,实现自感应伸缩与双向开启功能,支持手自动一体控制模式。通过多场景测试验证,该装置能有效提升安全性能、作业便捷性及空间利用率,且成本可控、拓展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开放式地沟、高空平台边缘、电梯井道等存在坠落风险的场景。


关键词

自感应伸缩;坠落防护;防坠网;手自动一体;双向开启;安全装置

正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运营等场景中开放式地沟、高空平台边缘、电梯井道等区域存在较高坠落风险。现有防护措施如机械推拉网、穿绳拉网式等,普遍存在操作繁琐(如机械推拉网开关耗时约2分钟)、安全隐患大(如手动操作易夹伤、抗坠落强度不足)、空间占用多(如完全打开占据约一半地沟空间)及成本高昂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防护需求。因此,研发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坠落防护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自感应伸缩坠落防护方法及装置,实现以下目标:

1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从源头预防人员及设备坠落事故;

2优化操作流程,兼顾自动感应与手动控制,提高作业效率;

3减少空间占用,通过灵活结构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

4控制成本并增强场景适应性,实现多领域推广应用

该研究可为坠落风险区域的安全防护提供新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二、装置总体设计

自感应伸缩坠落防护装置基于“感应-驱动-防护-控制”一体化理念设计,核心由机械装置导向装置、驱动装置、自动感应装置及控制模块组成,整体结构如图1(总体结构示意图)所示。装置具备自感应伸缩、双向开启特性,支持手自动一体控制,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调整防护状态。

三、关键部件设计

(一)机械装置:三层可伸缩防坠网

采用“上层卷轴+中层串联+下层可变”的复合结构,结合防坠杆与滑轮设计,实现防护性能与空间适应性的平衡。

基础结构:中层采用X”型串联与横杆组合,通过前后伸缩调整形态,减少非作业状态下的空间占用;防坠杆两侧配备滑轮,确保伸缩顺畅。

场景适配设计

高空防尘/动火场景:上层高密度防火工程布卷轴展开,阻挡火花及细小颗粒坠落;

大型设备吊运场景:下层折叠结构通过推杆从“网”状转为“田”状,增强对大型坠落物的阻挡能力;

日常通行场景:下层恢复“网”状,保障通风与视野。

(二)导向装置:防偏移承轨设计

左右两侧设置轴承承轨,单侧配备导向轨,限制防坠网开关过程中的左右偏移(图3)。通过轴承与导轨的配合,降低运动摩擦,确保防护网沿预设轨迹稳定运行。

(三)驱动装置:多模式动力系统

动力源设计:以220V电力驱动为主,小型应急储能电池与机械手动摇柄为备用。主电源故障时,储能电池临时供电;电力完全中断时,手动摇柄保障基础防护功能。

动力传输:可调谐逆变电机通过链条驱动主轴,主轴经轴承连接板连接防坠网,两端橡胶摩擦轮沿承轨行走;配备配重块,可根据防护网长度与重量增减,适配不同场景。

智能功率调节:通过智能模块实时监测负载(如阻力、风力、额外承重),自动调整电机输出功率。例如:地沟设备安装时加大功率以承载设备重量;高空强风环境下稳定动力,避免运行异常。

安全防护:电机链条外装防护盒,防止人员夹伤及灰尘侵(图 4)。

(四)自动感应装置:场景化检测控制

核心功能:通过高精度感应器(如漫反射感应器、超声波感应器)检测触发信号,传输至中央控制单元,自动控制防护网动作。

场景应用

开放式地沟:漫反射感应器检测车辆磁场/红外信号,触发防护网自动开启;无信号时保持常闭,预防人员坠落;

高空平台:通过距离感(如检测50cm内人员靠近)控制防护网伸缩;

电梯井道:结合电梯运行状态信号联动防护;

环境适应:配备温湿度、烟雾传感器,高温高湿时预警腐蚀风险,检测到烟雾时自动展开防护网至安全状态。

(五)双向开启与控制模式

双向开启:一侧电机驱动,另一侧设锁合装置,支持双向开启。以地沟场景为例,开启面积占比达80%,空间利用率较传统单向开启提升 30%(图5)。

手自动一体控制

自动模式:系统根据感应信号自动操作(如车辆驶入时开启,驶离后关闭);

手动模式:作业人员通过按钮调整开度,权限高于自动模式;

应急控制:急停按钮强制断电,优先级最高(图2:感应器工作原理图;图3:手自动切换控制流程图)。

四、工作原理

Ø 常态防护:防坠网默认常闭,阻断坠落风险;

Ø 感应触发:感应器检测到车辆/人员靠近等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

Ø 驱动响应:控制单元指令驱动装置启动,电机经链条带动主轴,防护网沿导向轨伸缩;

Ø 状态反馈:行程开关检测防护网到位状态(如打开/关闭极限位置),触发停止信号;

Ø 模式切换:自动模式优先响应感应信号;手动模式下,作业人员通过按钮精准控制,适用于特殊作业需求。

五、应用效果验证

(一)安全性能提升

Ø 自动常闭状态从源头避免人员意外坠落;

Ø 手自动一体设计消除传统手动操作的夹伤隐患;

Ø 多动力模式保障极端情况下的防护功能连续性。

(二)作业便捷性增强

Ø 自动感应开启减少人工干预,作业流程更连贯;

Ø 手动模式支持开度灵活调节,适配设备安装、检修等特殊场景。

(三)空间利用率优化

Ø 双向开启使地沟等场景有效作业面积提升30%

Ø 非作业状态下防护网收缩,减少空间占用。

(四)成本与拓展性

Ø 采用通用材料,无非标制作,降低成本;

Ø 可拓展至地下停车场入口、桥梁检修通道等场景,适配多种坠落风险环境。

六、具体实施步骤

(一)感应器选型与安装

地沟场景:选用红外/地磁感应器,安装于车辆驶入路径旁,确保无遮挡检测;

高空平台:安装超声波距离感应器,设定50cm 检测阈值;

定期校准感应器灵敏度,确保信号检测准确。

(二)防护网制作与安装

根据场景承载需求选择材料(如高强度钢材/合金),地沟场景采用防腐处理;确保防护网与驱动装置连接牢固,滑轮、承轨润滑充分。

(三)驱动装置调试

测试三种动力模式的切换逻辑,验证储能电池续航与手动摇柄的操作流畅性;调试智能功率调节功能,模拟负载变化(如加装重物、模拟强风),观察电机功率自适应效果。

(四)系统联调与优化

模拟场景测试:输入车辆驶入、人员靠近等信号,验证感应 - 驱动 - 防护的联动准确性;

实际操作测试:作业人员切换手自动模式,检查防护网开度调节与应急停止功能;根据测试结果优化参数(如感应器灵敏度、功率调节阈值)。

七、附图说明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结论

研究提出的自感应伸缩坠落防护方法及装置,通过三层可变防坠网、多模式驱动、智能感应与双向开启设计,解决了传统防护措施操作繁琐、安全系数低、空间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装置在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上优势显著,可广泛推广于各类坠落风险场景,为安全防护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