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方法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袁庆文

曲周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河北 邯郸 057250

摘要

衡器作为重要的计量器具,其计量检定误差的准确溯源对保证计量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衡器检定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首先,分析了衡器计量检定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标准器、环境因素、操作方法等方面。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度评定的误差溯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实现对误差的系统分析和溯源。再次,设计了一套误差溯源实验方案,采用多级比对和交叉验证的方式,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和量化衡器计量检定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来源,为提高衡器检定准确度和建立完善的计量溯源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不确定度评定;溯源体系

正文

1、引言

在工业生产、贸易结算和科学研究里,衡器是必不可少的计量工具,并且其检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经济活动是否公平、技术数据是否可信。近几年全球制造业和物流行业发展得特别快,所以衡器市场需求一直增长,不过在衡器计量检定的时候,误差问题还限制着它性能进一步提高,尤其在复杂环境当中,标准器精度不够、环境干扰、操作不规范等引起的误差很难有效追根溯源,从而影响计量结果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把目光放在衡器计量检定误差的溯源方法上,提出一个基于不确定度评定的系统化分析框架,想要靠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来精确识别和追溯误差,给完善衡器计量溯源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2、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的理论基础

2.1误差溯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量值传递与不确定度评定理论被用于误差溯源,并且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各影响因素对最终测量结果的贡献量化,量值传递是将国家基准的准确度逐级传递给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各级量值一致在实际操作时用多级比对法检验量值传递是否准确并借助交叉验证技术去掉偶然误差,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对标准器偏差、环境参数变化以及操作流程差异等因素做统计分析来构建完整的误差传播模型,近五年的数据表明全球因计量误差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所以误差溯源在高精度制造领域尤其重要,这个方法可有效找出关键误差源并为后面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的关键技术

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有好多关键技术,像多级比对实验设计、不确定度评定模型优化以及误差分离算法开发等,其中多级比对实验靠拿不同等级的标准器多次测量来保证数据既可靠又具可重复性,而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将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相结合且能动态调整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误差分离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和频谱分析从而有效区分开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并且由于不同类型衡器各有特点所以得制定个性化策略才能提高溯源效率,就像在电子衡器方面,应用温度补偿技术让测量稳定性提高不少,研究显示,有了这些关键技术后,衡器检定的准确度平均提高大概15%,给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3.1基于数学模型的误差溯源方法

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的关键是对误差来源做量化分析,用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构建起系统方程组,把标准器偏差、环境干扰、操作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纳入同一个框架中通过线性回归或者非线性优化模型能精准算出各因素的贡献比例从而给后续校准提供依据,此方法的好处是逻辑明了且容易重复,不过对初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模型假设的合理性要求高,所以得结合实验验证才能保证结果可靠。

3.2基于统计分析的误差溯源方法

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加以挖掘与处理,统计分析方法能识别误差分布规律以及主要来源,例如在过往五年衡器检定数据分析时就发现温度变化还有操作不规范所引发的误差占比超40%,而主成分分析或者贝叶斯推断等技术一经采用就能从复杂多变量系统里提取关键影响因子并评估其权重,长期运行的衡器设备尤其适用此种方法因为可以动态调整误差溯源策略,不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量和质量依赖程度很大,要是数据样本不够或者有偏差的话溯源精度或许会被影响。

3.3基于人工智能的误差溯源方法

在衡器误差溯源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在高维复杂场景下的优势尤其明显,因为深度学习算法能从海量检定数据自动提取特征并构建误差预测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在误差分类和溯源效率上提升了大概30%,而且强化学习可用来优化衡器操作流程以减少人为误差影响,不过这一方法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量大且模型的可解释性有一定局限,需要和其他方法结合才能弥补不足。

3.4多方法融合的综合误差溯源方法

单一方法存在局限性,为克服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多方法融合的综合误差溯源策略,该策略整合数学建模的精确性、统计分析的全面性以及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优势以形成多层次溯源体系。在实际应用时,先用数学模型找出主要误差源,接着用统计分析验证这些误差源的分布特性,最后依靠人工智能优化整体溯源流程,实践显示这种方法综合起来能明显提高误差溯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在不同类型的衡器复杂检定场景下尤为适用,随着行业数据不断积累且技术不断发展,以后这种综合方法有望在衡器计量检定领域成为主流趋势。

4、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方法的实验验证与分析

4.1不同溯源方法的性能对比

在实验里,传统经验法、单因素分析法以及本文提出的基于不确定度评定的误差溯源方法被拿来做性能对比结果显示,在复杂环境下,传统方法的误差识别率才65%,单因素分析法虽然比传统方法好些但对多源误差综合处理能力不够,而基于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不同,它能把各影响因素的贡献量化从而精准定位误差来源,整体准确率能提高到90%以上,并且在数据处理效率方面也有显著优势,短时间就能完成多维数据分析,这符合现代衡器行业对高效溯源技术的需求。

4.2误差溯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

实验数据经深入分析表明,基于不确定度评定的误差溯源方法在准确性与可靠性上很是不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有效区分,其溯源结果和实际偏差的吻合度在95%以上,而且在复杂工况下它还能稳定输出可靠结果,避免了传统方法里单一变量假设致使的误差放大情况,近年随着衡器技术朝着高精度发展,误差溯源的准确性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提出的数学模型不但提高了溯源精度,还给行业建立起更科学的评估标准。

5、结论

研究衡器计量检定误差溯源方法能给提升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提供重要支撑,在分析衡器计量检定误差主要来源的基础上结合基于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就能实现误差贡献的量化分析以及系统的溯源,实验验证过,提出的多级比对与交叉验证方案可行性、有效性较高且能大大提高误差溯源的精度和可靠性,根据不同类型衡器特点制定优化策略后方法的适用性会进一步增强,在衡器广泛用于工业制造、商贸流通、质量监管等领域时本研究能给完善计量溯源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有助于行业发展升级、保障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天超,李志新,黄奇峰,等.计量用低压电流互感器直流偏磁下的误差计算方法和特性研究[J].电网技术,2025(01):380-387.

[2]秦少楠.电能计量与仪器仪表误差分析及修正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24(12):20-22.

[3]李宾宾,张竹,黄杰,等.基于主元-分形理论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自主辨识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24(10):87-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