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及自动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机电技术;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智能控制;能源管理
正文
引言;在现代化建筑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电气工程机电与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已经逐步成为促进建筑运行效率,节能减排以及保障安全等方面的关键要素。机电系统及自动化技术以智能化控制,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来对建筑电气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运行。
1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1.1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作为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类建筑类型中,例如办公楼,商业中心,宾馆,住宅小区等等。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装置协同作用,可根据周围环境光照强度,室内人员活动情况,使用时间段等情况对照明设备开关及亮度进行自动调整。以某办公楼为例,利用光传感器与人体红外探测器相结合的方式,当光照强度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系统会自动打开光线;在发现房间里没有人的情况下灯光会自动熄灭。数据表明,通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某些建筑项目的电力消耗可以减少15%至30%。另外,通过定时开关和远程控制,本系统可以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及节能的效果。在设计智能照明控制时,该系统一般通过集成中央控制平台让用户可以集中管理与监控全楼照明系统。以某智能办公楼为例,介绍一种以楼层分区为单位的照明控制方法,各区域照明设备可以根据实际用途自动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目标与舒适度之间的均衡。
1.2 智能家居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智能家居系统是通过融合各种自动化技术来对家庭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与自动化管理,这些自动化技术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安防,语音控制以及远程监控。以一个高端住宅项目为例,加装智能家居系统之后,户主可通过手机App或者语音助手对住宅内灯光,温控等进行操控、窗帘这样的装置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情景自动调整家庭环境,比如早上起来自动调整室内温度,拉开窗帘,开动咖啡机。这些智能设备整合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还能使住宅能源利用更有效率。市场研究表明,智能家居系统能有效地帮助居民在空调和照明等方面减少10%至30%的电力消耗,尤其是在优化家庭能源使用和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比如智能家居系统能够按照用户生活习惯对设备运行模式进行自动学习和优化,比如按照气候变化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自动调整,或者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家中安全情况,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
2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技术
2.1 能源消耗实时监测与分析技术
能源消耗实时监测技术主要依靠各类传感器及智能设备,采集建筑物内部电力,空调,照明及其他设施能源利用情况的实时数据。比如智能电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流量计都能连续采集数据并且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对其进行解析。依据市场调查的数据显示,采用能源监测技术的建筑能够实现平均10%至20%的能效提升,特别是在空调和照明系统的管理方面,节能效果更为突出。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应用实例,通过智能能源监测系统的设置,实现对建筑能耗的准确监测,管理人员可实时了解各层能源消耗状况,并与预设节能目标相比较做出调整。该系统可根据用电模式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出预报,并智能调节空调及照明打开时间及力度,满足不同需要。比如,当晚上或工作日处于低峰时段时,该系统将自动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该系统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能源浪费风险并给出调整建议甚至对设备的运行策略进行自动调整。
2.2 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优化算法
AI算法分析了建筑能源使用模式,可以预测出未来能源需求情况,以此为基础自动地调整建筑内部各设备运行策略。具体地说,AI系统可以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进行学习来确定不同时段、不同环境情况下能源消耗规律,以达到准确进行能源调度的目的。比如AI算法能够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室内温湿度及设备负荷变化等信息对空调系统,照明设备及供热设备等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维护舒适室内环境。依据所收集的研究数据,当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优化技术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总体节能表现可以提升15%至30%,尤其在空调和照明系统的优化管理上,其节能效果尤为突出。
2.3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自动调度技术
分布式能源系统一般由太阳能光伏,风能,地热能及储能系统组成,它通过智能化调度技术来自给自足地智能优化能源。自动调度技术通过传感器、物联网(IoT)工具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了建筑内外各种能源生产和消费设备的有效连接,组建智能能源网络,通过对各种能源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调整在具体运用中,分布式能源系统自动调度技术能够根据建筑负荷需求与可再生能源供给情况,对能源流向进行智能调整。比如晴天太阳能光伏出力大,系统自动调度将光伏电力优先投入运行,多云或夜晚,将依靠储能电池或外部电网的补充。该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电价的波动情况以及能源需求预测自动购买或者储能能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3 自动化应用建筑安全监控系统
3.1 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分析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分析技术对于建筑安全监控系统,尤其是增强安全性,实时响应以及事件检测准确性等方面起着日益显着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依赖人工监控和录像回放不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学习技术来实现的、计算机视觉和其他技术,可以对视频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快速发现和应对潜在安全威胁。这些系统能够自动对监控视频进行动态分析,发现异常行为,非授权入侵,人员跌倒和火灾烟雾等安全风险问题,极大地增强建筑物安全保障能力。就建筑安全监控而言,智能分析技术被用于异常行为检测,入侵检测以及事件预警等三个大的领域。该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经过算法持续优化后,能迅速识别异常行为如有人闯禁止区域,出现推搡或者打斗行为时,系统即时报警,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监控人员,降低人为监视压力及漏报概率。入侵检测主要是通过比较正常场景和监控画面的动态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的入侵情况,这对于夜间或非工作时段的建筑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设计与实现智能门禁系统
传统门禁系统一般只依靠物理钥匙或者单纯密码输入实现访问控制,现在智能门禁系统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利用生物识别、远程操控、物联网(IoT)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筑物的安全管理变得更为高效和智能化。智能门禁系统一般由身份认证设备,控制单元,通信网络以及管理软件组成,可有效地提高人员进出控制精准度与安全性。以某些高档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及政府机关等楼宇为例,智能门禁系统普遍使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及虹膜识别这些生物识别技术来代替传统磁卡或者密码卡。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在极大地提升安全性、避免卡片丢失或者密码泄露等危险的同时,也可以对出入人员信息进行实时记录、产生详细访问日志。此外,智能门禁系统还通过与建筑的其他自动化系统(比如安防监控系统,访客管理系统等等)进行联动,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在某些建筑项目中,例如一些办公楼和商业综合体,智能门禁系统可以与建筑物的整体管理平台连接,从而实现远程管理和实时监控,管理人员可在手机或者电脑终端上随时观察并控制门禁状态甚至远程开锁。智能门禁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特别适用于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地方。某些市场研究显示,智能门禁系统的使用可以降低超过60%的非法侵入事件,同时也降低了超过30%的管理人员成本。通过数据分析智能门禁系统可以识别门禁系统中潜在的风险,例如出入异常时间段,违规接入尝试等等,及时将警报信息发送给管理人员,保障建筑中的人与财产安全。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出入管理进行优化,对访客出入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对物业管理进行有效决策。
4 机电一体化设计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4.1 机电设备的集成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在项目的初始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与合作设计,涵盖电力系统、暖通空调(HVAC)以及供排水系统、消防和其他许多系统都和建筑物结构设计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保证各个系统有效地工作和最佳地配置。机电一体化设计通过使用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可以在虚拟环境下模拟各种机电设备的布置和运行状况,保证各个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以某商业综合体工程为例,BIM技术有助于设计团队合作于同一平台,保证电气布线和空调管道及排水系统空间不矛盾,并能优化设计方案、减少空间浪费、降低施工冲突、最终达到提高建设效率与质量的目的。另外机电设备的集成设计可以准确地计算系统负荷、优化设备选型、提高建筑能源效率、降低能耗及运营成本。从部分工程实例来看,机电一体化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建筑电气工程高效可靠运行。以特定的高层办公楼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机电集成设计后,电气设备的整体能源消耗相较于传统设计减少了大约15%。另外,该系统协调性得到极大提升,建筑物内空调,电力供应及照明系统效率更高,降低过度运转及能耗浪费现象。施工阶段机电设备集成设计还极大地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冲突、降低成本、建设进度更受控。
4.2 BIM 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设计领域,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逐步被视为建筑电气工程的核心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构建一个三维的数字化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团队之间更好的协同工作和数据共享。BIM技术具有将建筑、电气、暖通空调(HVAC)、给排水、消防等多个系统的设计信息进行整合的能力,它为设计提供了高效的协同和可视化支持,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施工的效率。第一,BIM可以帮助设计团队通过三维建模精确模拟出工程前期各种机电设备位置,大小及布置情况,从而避免传统设计普遍存在的矛盾及设计误差。以某综合性建筑项目为例,BIM技术能够对电力管线,空调管道以及建筑结构等空间冲突进行预先辨识,进而达到设计方案优化和调整的目的,避免在施工阶段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返工,浪费。依据实际运用情况,BIM技术有能力将设计阶段所需的修改频率降低大约30%,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项目的整体施工周期。在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时,设备的合理选择是保证系统平稳、高效工作的关键。BIM可以对电力系统,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其他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仿真与优化,以降低能源浪费并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在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中,BIM技术协助设计团队通过实时的能耗分析来优化空调系统的配置,这使得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了15%,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消耗。BIM也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提供数据支撑。施工阶段BIM可以通过其数字化模型为设备提供准确的安装地点及安装需求,降低施工中出现的误差,提升安装精度及质量。并且在后期运维阶段BIM能够向设施管理人员提供设备详细资料,包括设备型号,性能参数,维护记录,便于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与故障诊断。基于若干工程实例,采用BIM技术之后,建筑维护的费用减少了10%-20%。
结论;
将机电及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建筑电气工程当中,显著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能效以及安全性。通过将智能控制系统,能源管理与安全监控相融合,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运行效率与可持续性。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机电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领域将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助推该行业走向更为高效、智能化和环保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智敏. 机电及自动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J]. 办公自动化, 2024, 29 (23): 28-30.
[2]张晓峰. 论建筑机电安装中电气预留预埋施工要点 [J]. 陶瓷, 2024, (10): 200-203.
[3]刘有灼.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电气管线施工研究 [J]. 建筑与预算, 2023, (12): 71-73.
[4]顾洪平. 高层建筑中机电工程智能化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 (19): 54-56.
[5]邱勇,王传喜.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研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3, (04): 151-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