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金雷 吴超东

330724199303052438 330724198701241619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速率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满足温饱需求以后,人们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纵观实际可以发现,传统建筑施工中因为受到落后理念、工艺技术等多种要素的影响,产生了高污染、高能耗问题,与现阶段我国提倡的可持续战略相背离,如若不对这一情况进行优化改革,必然会影响建筑领域未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正文


中图分类号:TU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今社会,建筑工程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传统施工方式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在此背景下,绿色施工理念作为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通过整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质量管理,成为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1、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意义

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是按照“清洁、环保、节能”的理念使用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其目标是通过科学控制施工污染,实现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包括控制噪音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节约原材料、水资源、电能等资源的利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强调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能源、水、土地和材料等。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以及优化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能够显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如使用高性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减少建筑能耗,而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则有助于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注重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例如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涂料和粘合剂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而施工现场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则有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绿色建筑施工还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等。通过合理规划施工区域,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保证建筑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原则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它贯穿于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各个阶段,强调在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的同时,将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绿色理念中“安全”的原则是基础性原则,是保证节能与环保的基础。尤其是在建筑工程中,工程的安全性才是最关键目标,施工技术应用不能够保证人员和工程安全,将难以发挥节能、环保等技术优势。所以,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安全技术,重点实施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并解决,切实防止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应用需要遵循节能环保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施工技术研发与应用阶段,必须始终以建筑节能与环保为主要目标。一方面,施工技术应用需要控制能耗,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能耗相对较高,或造成较为严重的施工浪费,给我国本就严峻的资源形式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在当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求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在实施施工中,以环境保护为目标进行施工管理,从而保证施工高效开展,提升施工管理效率。

3、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

3.1、清洁与环保施工

绿色施工的核心在于将清洁环保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尤其在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系统化措施针对施工扬尘问题,通过设置防尘围挡、配备洒水降尘设备及车辆冲洗设施等综合手段,有效控制粉尘扩散在噪声治理方面,采取"时空双控"策略:时间上科学安排作业时段,空间上采用声屏障、减震基础等工程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源实施封闭式管理。水污染防治则强调分类处理原则,建立雨污分流系统,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和废水循环使用,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技术措施共同构成了现代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环境保护体系

3.2、建筑结构设计的绿色化

绿色建筑理念下的结构设计须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优化材料使用,提高结构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预制构件现场拼装,不仅减少保护了环境,还保证了工程的正常建设。例如,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可以减少传统浇筑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同时提高施工效率。轻量化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或组合结构可减轻建筑自重,提高抗震性能,并减少基础工程量。例如,轻钢龙骨结构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优点,适用于低层住宅建筑。合理的结构设计可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例如,在沿海地区住宅建筑中,可采用耐腐蚀钢筋、抗氯离子侵蚀混凝土,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相比传统混凝土施工技术、耐久性和耐环境侵蚀性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可减少材料用量,提高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例如,纤维增强混凝土可提高抗裂性能,减少后期维修工作。采用高强度钢材可减少钢材使用量,降低建筑自重,提高施工效率。例如,Q460钢材比传统钢材强度更高,可缩小结构构件的尺寸,从而节省材料。使用可回收、低碳排放材料,如再生混凝土、木质结构等。

3.3、主动绿色节能设计

主动绿色节能设计技术借助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自动化跟数据监控技术实施实时的调整与优化,可依据室内外环境的改变,动态调控建筑物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处于建筑的里面,智能建筑控制系统把温控、照明、电力和空调等系统集成起来,实行最优负荷分配及高效管理工作,不仅可减少能源的无谓消耗,还能增进建筑物的舒适状况和居住体验。高效空调系统应用把变频空调技术和热回收技术整合在一起,参照建筑实际负荷自动调整空调系统的工作情形,减少能源消耗并切实提升系统效率,尤其在季节交替的当儿,可充分利用外界现有的自然条件,雨水回收系统借助收集并贮存降水,以满足建筑内绿化、冲洗等非饮用水的需求,减少了建筑对外部用水资源的依赖,进一步达成了资源循环利用及节约效果。在末端治理上,通过安装高效除尘设备,如雾炮机、洒水车等,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进行定时喷雾降尘,有效去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同时,建立完善的扬尘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扬尘浓度,为采取针对性的防尘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4、节材技术

对于现阶段的建筑工程而言,材料浪费情况十分严重,且材料浪费也是限制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故而,为打造绿色建筑项目,普定县翡翠湾一期项目中,积极应用了节材技术。首先,施工单位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了精细化的设计,以能从根源上减少对施工材料的浪费。具体而言,为避免过度采购而导致施工材料浪费情况的发生,施工单位在设计环节,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进行了精准计算,这有效地保证了施工材料采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为切实减少材料损耗,施工单位还积极采用了预制构件技术,即针对墙板、楼板等,选择在加工厂内完成,有效地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切割环节和加工环节。其次,施工单位强化了对废旧材料的回收与应用。普定县翡翠湾一期项目具有施工量大的特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旧的钢材、木材和混凝土块等,若不能对其进行科学处理,则会产生大量浪费。所以,施工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废旧材料回收体系,并组建了专门的废旧材料回收小组,由其对废旧材料进行专门处理[1]。施工单位还加强了对绿色建材的应用。为更有效降低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该项目中,施工单位优先考虑了环保、绿色的施工材料,包括再生骨料混凝土、竹材等绿色环保材料。

3.5、预制临时设施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而预制临时设施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正以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引领着施工现场的绿色变革。预制临时设施,包括预制道路板、预制排水沟、预制泵管支架等,通过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组装的方式,为住宅建筑工程提供了全新的临时设施解决方案。预制道路板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施工现场道路铺设的方式。这些道路板通常采用高强度、耐磨损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和抗变形性能,能够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保持道路的平整与稳定。更重要的是,预制道路板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标准化与规模化,不仅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还减少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等传统作业带来的粉尘污染和噪声干扰。此外,这些道路板易于拆卸与重复使用,有效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预制排水沟同样展现出了绿色节能施工的优势。在住宅建筑工程中,排水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而预制排水沟以其快速安装、维护简便的特点,为施工现场的排水问题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2]。此外,这些支架还拥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长期保持其使用性能,减少了因支架损坏而导致的设备停机与更换成本。

3.6、应用新能源技术

绿色建筑施工中,新能源技术的运用正成为重要趋势,特别是太阳能与地源热泵技术的结合应用,既能实现环保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有力推动建筑工程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在绿色建筑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太阳能集热装置,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为建筑物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供应。现代光伏组件具备优异的光电转换性能,能高效地将阳光转变为电力,满足建筑物的基础用电需求,显著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同时,太阳能集热系统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来加热生活用水,有效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例如:某一商业建筑在施工中就将绿色环保为核心目标,并积极应用了新型节能技术,选用热阻值为4.5m2K/W的保温材料,平均每一年所节省的能耗量高达60000kW·h,同时该建筑还安装了5000m2的太阳能光伏板,高效满足了整个建筑10%左右的电能需求,也显著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

3.7、节地技术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周边环境科学规划场地。详细设计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将材料堆放区靠近施工部位,减少二次搬运距离,提高施工效率。根据功能区使用需求确定面积和位置,避免空间浪费或相互干扰。同时,充分考虑施工流程和顺序,使功能区联系紧密,减少交通拥堵和场地混乱。例如,将加工区设置在材料堆放区和施工部位之间,方便材料加工和运输。临时设施是施工必需,优化布局可实现节地。建设临时设施时,充分利用建筑物周边空地和地下空间。如在周边设置临时停车场,满足施工车辆停放需求且不额外占用大量土地。大型项目可建设地下临时仓库,存放不常用材料和设备,减少地面空间占用。临时设施应采用可拆卸、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和结构,工程结束后可方便拆除和搬迁,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占用[4]

4、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探索与发展

今后的建筑现场将迎来绿色化和智能化融合的新时代,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可以实时分析建筑现场的所有环境数据。智能系统不仅能够自动调节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最佳节能效果,还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智能调整施工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例如,当施工现场的温度过高时,智能系统能够迅速响应,自动开启冷却设备,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温度,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这种智能化的施工管理系统,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显著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分析和预测大数据,施工团队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绿色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将不断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5]

结束语

在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工程技术在住宅项目的规划、施工和运营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绿色施工管理、节水节能技术及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措施,进一步推动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可聚焦物联网监测技术与评价模型的实时联动,进一步优化指标权重分配机制,推动绿色施工质量管理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建筑业低碳转型提供更具普适性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参考文献:

[1]黎敏.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工程科技,2024,3(22):13-15.

[2]喻心伟.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实践[J].价值工程,2024,43(32):128-131.

[3]杨志高.绿色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21):84-86.

[4]姜潍.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业,2024,(10):49-51.

[5]陈义红.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9):136-138.DOI:10.16673/j.cnki.jcfzdx.2024.06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