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及其适用性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金萍

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馆,邮政编码671000

摘要

档案史料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档案史料编研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事业的良性发展。近年来,很多档案史料编研成果都是与热点事件、热点主题、与社会关注的民生议题相吻合的,显示了较强的实际价值和实践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传播环境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都给档案史料编研工作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数字环境下,多媒体使档案资料的传播和呈现形式变得更加便捷。文章将对数字环境下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为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环境;档案史料编研成果;多媒体;呈现形式;适用性

正文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文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做出了用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重要指示,并多次强调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袤的土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变得鲜活用心用情用力保管好、管理好、利用好;坚持政治、思想、艺术的统一[1]。活化档案史料编研成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使其活起来”“说出来”“动起来,既是对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研究的创新,更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贯彻落实。

一、注重感情价值,激活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社会意象

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社会意象也就是社会场域对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认知地位和价值评估,激活档案史料的社会意象,=就是要在意识形态上转变对传统档案史料固有的刻板印象,激励人们以新的角度对档案史料的作用和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建立更为科学的档案史料的价值形式。档案史料的价值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元的评估系统,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治理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而忽略了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要求。在档案史料的价值评估系统中引入情感性价值观是档案艺术为其激活提供灵感源泉,为其激活提供思想推动力。首先,数字环境下要注重感情价值,要把感情联系起来扩大档案史料的使用者面。从档案美术的角度来看,要想激活档案史料,就需要突破档案史料使用者对社会行政、历史研究的固有观念,发挥美术的普遍性及其与人们感情的共振,使更多的人注意到档案史料,发掘出可能的潜在群体,从而推动档案史料的激活[2]。其次,注重情感价值要以情感为取向,对包含在档案史料中的情感因子进行深度发掘,唤起大众的认同感和触动感,以实现情感价值为目标,创造出符合人类情感需要的档案史料精品。最后,注重情感价值要建立一种科学的社会记忆观点,注重对边缘社区的关注,以情绪为社区使用者和档案史料搭建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谋求多元整合,激活档案史料的主体范畴

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激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相关的系统工程,因此,数字环境下要激活档案史料,就必须激活其主体范围,明晰其主体责任。首先,为 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平台。通过整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题和资源进行档案史料协同研究,使之成为一种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取得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为档案史料的有效利用呈现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建立沟通主体之间的联系机制。在加强传统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宣传组织的基础上,也要根据时代的大环境,推进与档案史料编研成果影视、出版、旅游等行业的合作,促进档案史料的商品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展现形式,使其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最后,对参与主体的参与方式进行改革。在档案史料的传播工作中,通过开展开放式、互动式的交流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参与到档案史料的活化进程中来,让大众提出意见,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从而使群众对档案史料的文化了解更加深刻。

三、数字赋能,激活档案史料编研成果价值形态

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除传统的纸质档案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实物档案,如照片、音像资料、墓志石刻、编钟、简牍等。数字环境下,数智技术支持下的档案史料编研成果呈现需将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档案科学相结合,以档案艺术中的信息重构为核心,实现对档案史料价值的激活、重构与释放。数智科技对档案史料的激活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层次是通过电脑和数据获取系统,把记录在传统档案史料编研成果载体上的僵化、固态的符号内容转化为电脑可辨认的信息,它跨越了地理和空间的界限,能够在电脑中互相传递,生成元数据,从而激活档案史料的信息价值。第二个层次是数字化层次,通过数据处理的方式将原来的各种形式的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同时对海量的、离散的、混乱的元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实现对数据的分析与集成,生成知识,激活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知识价值[3]。第三个层次是数字化,利用云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数字化和数字化为基础,让计算机根据自己的逻辑持续地对其进行自我修正和重构,建立一个智慧化的档案史料资源构建平台,激活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智慧价值。

四、多措并举,构建完善档案保障体系

数字环境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档案史料编研成果的组织领导,将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规划、工作评估等内容,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报告,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在档案人员配备、档案库房设置、设施设备购置、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档案部门在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强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建设,对组织、人员、档案资源、技术力量、业务功能等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和完善各种支撑体系,形成涵盖自然资源全领域的档案工作程序,让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章法,促进档案工作的闭环化,提升档案史料编研成果呈现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在档案工作中,要将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规划之中,并选派档案工作人员到有关高校进行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档案工作的业务水平。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大对档案利用的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史料编研成果呈现的价值与功能,增强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的支持程度和美誉度,为档案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沈雅芹,周子晴.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单位发展史编撰为例[J].机电兵船档案,2025,(2):9-11.

[2]李克雷,孔艳君.民族传统体育数字化档案史料编研研究[J].山西档案,2015,(6):73-75.

[3]吕永明.新时代档案馆编研工作组织实施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档案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3,(7):6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