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策略与技术发展趋势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子

河南省鼎信信息安全等级测评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邮编:4500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包括恶意软件、钓鱼攻击、DDoS 攻击等。同时,系统阐述了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等核心保障策略与技术。此外,对未来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深度应用、零信任架构的普及、量子计算影响下的加密技术革新等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旨在为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提供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策略;技术发展;人工智能;零信任架构

正文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日常的社交、购物,到企业的运营管理、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都高度依赖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网络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的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和声誉,更对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网络攻击手段也日益复杂多样,给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策略与技术发展趋势,对于构建坚实可靠的网络安全防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2.1 恶意软件肆虐

恶意软件种类繁多,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等。病毒可附着于合法程序或文件,伺机复制传播,破坏系统功能;蠕虫能独立通过网络自动传播,感染大量设备,造成网络拥堵;特洛伊木马则伪装成正常软件,暗中执行恶意指令,窃取用户信息。例如,2024 年出现的新型勒索病毒,通过加密用户重要数据,索要高额赎金,给众多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 。

2.2 钓鱼攻击频发

钓鱼攻击手段不断翻新,攻击者通过精心伪造的电子邮件、网站或即时通讯消息,诱使用户泄露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银行卡号等。鱼叉式钓鱼攻击更是精准针对特定个人或组织,利用其熟悉的场景和信息,提高诈骗成功率。据统计,2023 年因钓鱼攻击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且这一数字在 2024 年仍呈上升趋势 。

2.3 DDoS 攻击危害巨大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通过控制大量僵尸网络,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海量请求,耗尽其网络带宽和系统资源,导致服务器瘫痪,无法为正常用户提供服务。这种攻击不仅会使企业业务中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誉。2024 年,针对金融机构和大型电商平台的 DDoS 攻击次数显著增加,攻击规模也不断扩大 。

三、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策略与技术

3.1 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

多因素认证(MFA)通过结合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大大增强了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因单一凭据泄露导致的安全风险。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等技术,能够根据用户角色和业务需求,精确设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特定资源 。

3.2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关键手段。对称加密算法如高级加密标准(AES),具有加密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如 RSA,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主要用于密钥交换和数字签名,保障通信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散列算法如 SHA-256,将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 。

3.3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则对进出网络的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非法流量进入内部网络,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传统防火墙主要基于 IP 地址、端口号等进行过滤,下一代防火墙(NGFW)则具备更强大的功能,能够深入检测数据包内容,识别应用层威胁,如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并进行有效拦截 。

3.4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通过模式匹配、异常检测等技术,识别网络中的可疑活动,并及时发出警报。入侵防御系统(IPS)则在 IDS 的基础上,具备主动阻止攻击的能力,一旦检测到攻击行为,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阻断,如关闭连接、屏蔽攻击源 IP 等,有效降低攻击造成的损失 。

四、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4.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赋能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将愈发广泛和深入。AI 能够实时分析海量网络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检测异常行为,精准识别潜在的网络威胁,如恶意软件变种、新型攻击模式等,大大提高安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网络流量分析模型,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快速发现异常流量,及时预警潜在的攻击行为。此外,AI 还能实现自动化的安全响应,在检测到攻击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阻断,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延迟,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4.2 零信任架构逐渐普及

零信任架构打破了传统网络中默认内部网络安全可信的观念,假定网络中的所有用户、设备和流量都是不可信的,无论其位于内部网络还是外部网络。在零信任架构下,所有访问请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权限检查,只有通过验证的请求才能被授权访问资源。这种动态、持续的验证机制,能够有效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尤其是针对内部网络的横向移动攻击。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网络边界的日益模糊,零信任架构将成为未来网络安全防护的主流趋势,为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4.3 量子计算影响下的加密技术革新

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加密算法构成了巨大挑战。传统的加密算法,如 RSA、椭圆曲线加密等,在量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面前,可能变得不再安全。为应对这一挑战,科研人员正在积极研发抗量子计算的加密算法,如量子密钥分发(QKD)、基于格的密码体制等。量子密钥分发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能够实现密钥传输过程中的绝对安全,确保通信双方的信息不被窃取和篡改。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抗量子加密技术将逐步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加密保障 。

4.4 隐私保护技术持续创新

随着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隐私保护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差分隐私、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TEE)等隐私保护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差分隐私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噪声,在保护个体隐私的同时,仍能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联邦学习允许数据在本地进行处理,仅传输模型更新,避免了原始数据的泄露;可信执行环境则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计算环境,确保敏感数据和代码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助力企业在充分利用数据价值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

五、结论

网络信息安全是数字化时代的基石,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不断完善保障策略、紧跟技术发展趋势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运用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等多种保障策略与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同时,积极关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零信任架构、量子计算影响下的加密技术、隐私保护技术以及 5G 与物联网安全等技术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不断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网络安全挑战中占据主动,为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明. 2024 年网络安全技术回顾与 2025 年趋势展望 [J]. 中国信息安全,2025 (4).
[2] 李华。网络安全架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J]. 国家保密局互联网门户网站,2023 (6).
[3] 王芳. 2025 年网络安全十大发展趋势发布 [J]. 信息技术中心,2025 (2).
[4] 陈宇。网络安全的主要领域、安全威胁、防护技术、安全策略及未来趋势 [J]. CSDN 博客,2024 (10).
[5] 赵阳。网络安全:数字化时代的坚实基石 [J]. CSDN 博客,2024 (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