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优化控制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协同优化;控制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其出力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给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实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优化控制,能有效解决功率波动、电压偏差等问题,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是当前电力领域的研究热点。
1. 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概述
1.1分布式电源类型与特点
分布式电源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小型水电等类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其输出功率受到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显著影响。例如,在晴天光照充足时,发电功率较高,而阴天或夜晚则几乎无功率输出。风力发电依赖于风能资源,风能的不稳定性导致风力发电功率波动较大,并且在不同季节和地域,风能资源差异明显。生物质能发电利用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其发电规模和稳定性受到生物质原料供应的限制。小型水电则与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密切相关,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发电能力有较大差别。这些分布式电源虽然具有各自的优势,如清洁能源、分布式布局有利于减少输电损耗等,但由于其输出的不稳定性等特点,也给配电网的运行带来了挑战。
1.2配电网结构与运行特性
在中国,配电网的结构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辐射状网络、环状网络以及两者混合的网络结构。辐射状网络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在农村和一些小型区域广泛应用。环状网络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当某条线路故障时,可以通过切换操作实现对用户的不间断供电,城市的核心区域多采用这种结构。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配电网需要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需求,包括工业、商业和居民用户等,这些用户的用电负荷特性差异较大。工业用户的用电负荷相对稳定但功率较大,商业用户的负荷在营业时间内波动明显,居民用户的用电高峰集中在早晚时段。另一方面,配电网的电压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与输电网相比,其线路阻抗较大,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容易出现电压越限等问题。
2. 协同优化控制的必要性
2.1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
随着分布式电源在我国的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功率平衡方面,分布式电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使得配电网的功率平衡变得复杂。例如,当大量太阳能光伏在中午光照最强时集中发电,如果配电网不能有效消纳,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功率过剩的情况。在电压稳定性方面,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潮流分布,可能引起电压升高或降低。如在分布式电源接入点附近,如果发电功率较大且配电网无功补偿不足,可能导致电压升高超出允许范围。在保护协调性方面,传统的配电网保护是基于单一电源、从电源到负荷的单向潮流设计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潮流双向流动,这可能导致传统保护装置误动作或拒动作,影响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2.2协同优化控制的作用
协同优化控制对于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带来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协同优化控制,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功率平衡协调。例如,根据配电网的负荷需求和分布式电源的发电能力,合理调度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功率,避免功率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在电压调节方面,协同优化控制能够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无功资源,对电压进行有效的调节,保证电压在允许范围内波动。对于保护协调性,协同优化控制可以重新设计保护策略,使其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双向潮流情况,提高配电网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 协同优化控制策略
3.1多目标优化策略
多目标优化策略在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优化控制中具有关键作用。在中国的电力系统中,多目标优化通常需要同时考虑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技术目标等。在经济目标方面,要尽量降低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运行成本,包括发电成本、输电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等。例如,通过优化分布式电源的发电计划,使其在电价低谷时段多发电储存,在电价高峰时段少发电,以降低发电成本并提高经济效益。在环境目标上,要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由于分布式电源大多为清洁能源,合理配置和控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规模和发电方式,可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带来的污染。技术目标包括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压稳定性等。例如,通过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和容量,提高配电网应对故障的能力,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多目标优化需要综合权衡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3.2智能算法应用
智能算法在中国的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同优化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遗传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智能算法,它模拟生物进化过程,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来寻找最优解。在协同优化控制中,可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容量以及配电网的运行参数等作为基因编码,利用遗传算法找到满足多目标优化的最佳组合。粒子群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智能算法,它将每个粒子看作一个潜在的解,粒子在搜索空间中飞行,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速度和位置来寻找最优解。在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优化控制中,粒子群算法可以快速收敛到较优解,用于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调度策略等。模拟退火算法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以一定的概率接受劣解,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在协同优化控制中,模拟退火算法可用于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的复杂优化问题,提高优化结果的准确性。
3.3分层协同控制
分层协同控制是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同优化控制的有效方式。在分层协同控制体系中,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控制。上层控制主要负责全局优化决策,它根据整个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负荷需求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总体发电能力,制定宏观的控制策略。例如,确定配电网的总体功率平衡目标、电压控制范围等。中层控制承担区域协调的任务,将上层的控制指令分解到各个区域,并协调区域内分布式电源之间以及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一个工业园区内,中层控制协调园区内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发电功率分配,以满足园区内的用电需求并保证电压稳定。下层控制则直接作用于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设备,执行中层和上层的控制指令。例如,下层控制可以调节分布式电源的逆变器输出,控制配电网中的开关设备,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精细化操作和控制,从而达到协同优化控制的目标。
结束语: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优化控制策略是解决分布式电源接入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实施,能显著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性能和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控制策略,以适应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发展和配电网的复杂变化。
参考文献:
[1]李振坤,徐廷君.考虑“源储荷”协同的主动配电网双层优化配置[J].智慧电力,2025,53(03):77-83.
[2]方磊,孙光亮,郭啸,等.基于混合海鸥优化算法的主动配电网双层规划[J].山东电力技术,2025,52(02):78-87.
[3]邓向阳,李明,赵闪,等.考虑分布式储能的主动配电网能量调度优化方法[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5,(02):192-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