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古城片区木结构建筑修复中榫卯技术的应用精度探析
摘要
关键词
锦州古城;木结构建筑;榫卯技术;修复精度
正文
0. 引言
锦州古城片区在我国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中占据一席,负载着丰饶的文化与历史价值,此区域内现存的木结构建筑,历经悠悠岁月承受了多次风雨冲刷,诸多建筑已出现了高低程度的损坏,怎样在修复期间维持木结构的原本面貌,且提升修复的精准效果,成了亟待攻克的紧要课题,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核心工艺中就有榫卯技术,经过千年沉淀,依旧具备关键应用价值。
1. 锦州古城木结构建筑的修复背景
1.1 锦州古城的历史价值与建筑特点
作为中国北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锦州古城,其建筑风格汇聚了多样历史时期的建筑亮点,木结构建筑在古城的分布极为宽泛,特别是部分具备重大文化与历史意义的古老寺庙、民居之类的建筑,其木结构的设计极为精巧,充分应用了榫卯技术,由于长时间没有有效的保护手段,诸多古建筑受自然环境侵蚀,渐渐出现了损坏,保护及修复工作迫在眉睫,于这一过程来说,榫卯技术应用的关键性尤为突出。
1.2 木结构建筑的损坏与修复需求
因为木材的材质特性与气候变化的缘故,木结构建筑往往会碰到腐朽、开裂、变形等难题,尤其针对一些有较长历史的建筑而言,结构的稳定与安全水平已大幅下跌,传统式榫卯结合工艺,作为一种摒弃钉子的连接手段,可保障修复后的结构具备出色的稳定性与传承性,榫卯技术有效地还原了木材的自然属性,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
2. 榫卯技术在木结构建筑修复中的应用
2.1 榫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历史
作为中国古代木工技艺精髓之一的是榫卯技术,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其基本原理是处在木材精确切割情境下,依靠木材的形状做相互配合,让两块木材构建起稳固又结实的连接,这项技术未采用钉子及其他金属连接件,而是借助木材自身形状和切割的高精度实现结构紧密结合。诸如直榫、燕尾榫、方榫、圆榫等是常见榫卯形式,各类榫卯形式在不同建筑结构里的应用价值存在差异,简单木材连接多采用直榫,鉴于燕尾榫形状别具一格,一般会用在承受较大拉力的位置,好比梁跟柱之间的相连,横向结构普遍采用了方榫。
榫卯技术的稳定性及精度,对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典型样式的榫卯连接,鉴于木材蕴含的韧性及弹性,可对外部压力进行吸收、减轻震动程度,且能在长时间使用进程里维持结构稳定,多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梁柱体系采用了复杂榫卯工艺,长期承受压力与风雨侵蚀,可其接缝处始终维持着坚固稳定的状态。若没有采用金属材料的话,此自然的木材结构可抵御外力的进犯,还可让木材的弹性得到充分施展,防止了钢铁腐蚀、金属疲劳等相关问题出现,北京故宫的木结构与浙江灵隐寺梁柱系统皆采用了榫卯技术。
2.2 榫卯技术在修复中的精准应用
在木结构建筑修复期间,精准采用榫卯技术十分关键,修复的目的绝非仅为恢复建筑的外观,更关键一点是维持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修复过程应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精准地进行榫卯连接的调整及补充,传统木工技艺跟现代科技整合,促使榫卯技术精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在传统修复工作里,榫卯的打造完全依靠木工师傅的经验与手工的精细把控,即便在技术上十分精细,但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伴随数字化技术引入进程,实现了修复精度的显著提升,目前的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及激光扫描技术,使得木材切割与安装能按照毫米级标准落实,排除了人为造成的误差。通过激光扫描技术,能精准测量并抓取建筑各部分的形态及尺寸变化,于是为榫卯连接的设计提供更精准无误的数据,借助计算机程序,数控技术掌控刀具的运动轨迹,达成每个榫卯部件误差小于1毫米的切割精度,这种体现高精度的加工手段,实现了榫卯衔接的完美适配,修复后的建筑结构稳固可靠,还跟原有建筑达成紧密契合。
2.3 材料选择与榫卯精度的关系
榫卯技术的精度不只是同木工技艺紧密挂钩,还跟所选材料的类型、密度以及木材的处理方式存在直接关系,在木结构建筑修复这个阶段里,选材正确与否,直接关乎木结构建筑修复精度,为达成修复后建筑跟原建筑的一致效果,选用跟原建筑相同或近似的木材必不可少,由于木材生长的环境及自然状况不一样,木材的密度、纹理与含水率或许存在差异,这表明修复期间,得对木材进行合理的预处理与湿度调控,以此保障它的稳定性。
修复工人借助现代技术可选择和原建筑所用一样种类的木材,借助数字化方式保障材料的尺寸与形状相契合,榫卯部件加工精度受木材密度及纹理的直接作用,木材纹理愈发地笔直,切割之际的误差越小,榫卯连接可实现更优的紧密性;若木材纹理出现不规则,容易引发切割误差增大,由此影响到结构的稳固程度。处于修复实施阶段,木材处理方式同样举足轻重,采用恰当方式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可减小木材受水分变化影响而出现的膨胀或收缩现象,防止修复后的榫卯连接出现松动或开裂现象,现代所采用的木材处理技巧,诸如真空干燥以及高温蒸汽处理,能以有效方式控制木材水分含量,保障修复后木材的稳定性。
2.4 榫卯连接的稳定性与耐久性研究
在木结构建筑修复中,榫卯连接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是核心问题,结合对多种榫卯连接类型开展的研究,不同形式的榫卯连接在长期使用里,表现存在分别,因燕尾榫形状独具特色,能有效强化连接部位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面临外部压力时可更为出色地分散应力,由此可见它的耐久性较强,多应用于承重能力要求大的建筑区域,而直榫虽其工艺简单,然而若加工的精度欠佳,易于出现松动以及连接不牢固的情形,因而适合应用于承载压力小的部分。
利用对不同类型榫卯结构耐久性的测试手段,经测试发现,诸如燕尾榫、斜榫之类的连接形式在高湿、高温、重压等环境里体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数百年风雨侵蚀过后的浙江某古建筑,采用榫卯修复的梁柱系统依旧具备出色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诸多研究显示,在古建筑修复期间,选用恰当的榫卯形式可切实提高修复后建筑的稳定性,进而增加建筑的使用期限。
结论
在锦州古城木结构建筑修复相关工作进行时,榫卯技术发挥的作用至关重大,依靠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联合,修复工作不只能让建筑重现昔日模样,还能增进修复的精度以及稳定性,精准运用榫卯技术可保障木材连接的稳固性,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系数,采用跟原建筑相像的木材及合适的榫卯构造,利于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伴着技术的不停发展,榫卯技术修复精度及效果将进一步获得提升,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的范畴提供更多可行的应对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楚雪,邵俐,洪燕,等.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性能分析与加固方法综述[J].林产工业,2024,61(09):65-73.
[2]吴佳馨,董鼎浩,彭德得,等.广西合浦大士阁木结构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4,45(08):60-63.
[3]陈燕.既有砖木结构建筑修复更新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24,46(03):302-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