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卫星常见干扰及解决措施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朱志刚

河北省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广播电视卫星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信号干扰现象,导致广播电视卫星信号强度下降、用户的观看体验。为有效解决广播电视卫星的干扰问题,本文将对常见的广播电视卫星干扰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增强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关键词

广播电视卫星;信号传输;干扰现象

正文


引言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地广播电视台纷纷致力于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由于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具有高品质、宽频段的特点,实现了对边远地区的有效覆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信号接收的需求。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卫星传输发射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因此,现就对卫星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剖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为因素引发的干扰现象

1.1责任意识不强引发的操作不当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工作人员需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各项工作,才能够保障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工作的稳定有序进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不能够认真对待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各项工作,以消极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出现一些失误,甚至会影响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的维护工作方面,若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在对广播电视卫星设备进行维护时,操作不规范,如减少操作步骤、更改操作流程,对广播电视卫星设备中的线缆、电路板、天线等检修不到位。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广播电视卫星设备各类故障频发,如线缆破裂引发的短路现象、电路板上电容引发的电路板击穿、天线方向与角度不对引发的信号接收功能下降等。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能力培训。

1.2工作不当引发的故障

广播电视卫星涉及的设备较多,如天线、馈线、地网、卫星发射天线、电缆线路、接收机、信号发射设备、信号调制器等[3],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开展的工作较多,若操作不当便会引发各类故障,具体如下。第一,未做好静电防护引发的干扰故障。广播电视卫星设备集中安装在机房,各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近,若没有安装防静电板,便会导致设备之间产生静电反应,严重时会发生电路击穿现象,对各设备造成危害,甚至是引发机房起火现象,导致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工作中断。第二,通风散热不畅引发设备故障。广播电视卫星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的温度升高,对广播电视卫星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热量长时间堆积,会导致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硬件受损,出现较为严重的功能性故障,不能正常运转,引发广播电视卫星传输中断。第三,对机房内卫生工作不重视。广播电视卫星机房作为安装设备的地方,其卫生工作需要受到重视,但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的清洁工作,对于堆积的灰尘没有及时清理,增加了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的散热难度,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在对广播电视卫星设备检修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往往将关注点集中于广播电视卫星设备自身,而没有将关注点集中于机房的整体,如电力设备、线缆等,由于对这些设备的检修不到位,广播电视卫星设备在运行期间极易产生各类故障。

2提升广播电视卫星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2.1依托培训工作提升责任意识与能力提升

广播电视卫星抗干扰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能力。为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应健全广播电视卫星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首先,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广播电视卫星设备操作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对规章制度的系统性学习,让广播电视卫星工作人员认识到只有操作规范才能够做好日常的各项工作,才能避免对广播电视卫星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广播电视卫星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另外,广播电视卫星部门应当加快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应立足于广播电视卫星的实际情况,逐渐完善广播电视卫星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让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出监管、督促的作用,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针对广播电视卫星的日常工作、维护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机房内的维护、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每一次检修必须形成检修档案,提交给部门主管确认;对广播电视卫星设备耗材的更换,也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的同意。通过完善这些方面的管理制度,可推进广播电视卫星管理工作的细化。其次,要将工作责任制落实到各级工作岗位之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行界定,让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职权、内容等。因广播电视卫星工作涉及较多的岗位,如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转播、录制、维护等,广播电视卫星部门要以工作责任制为原则,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防止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产生交叉,出现工作责任界限不明、难以有效确权等问题。通过对工作人员相关责任的确定,让工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有利于杜绝工作人员消极怠工、不认真工作等现象,防止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以后推卸责任,并且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让工作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次,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完成本职工作,能否及时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类故障。在培训时要强调实践培训的重要性,即所开展的培训工作,要立足于广播电视卫星各项工作的实际需要,围绕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进行。例如:在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的维护方面,应组织工作人员到广播电视卫星机房中,对机房内各项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就所发现的各类问题,让工作人员商讨解决的方法。让工作人员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以往工作中所没有发现的问题,学会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完成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保障广播电视卫星设备的运行。

2.2应对自然因素干扰的措施

在应对自然因素干扰时,应该采用双备份的方法,将广播电视卫星传送的广播电视节目数据进行备份,把这些数据放到多个广播电视卫星中,然后再由一个广播电视卫星进行传送。利用多颗卫星进行数据传输,确保每个地区都有两颗或更多的卫星,以实现实时、快速、准确的收发信息。

2.3应对接收系统干扰的措施

1)处理接收机系统存在干扰问题时,尽可能避免其他电子器件对广播电视卫星设备造成影响,从而避免无线电信号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干扰。(2)如果周围有其它电子设备,而这些设备又不能简单地放置和移动,则可以在周围布置防辐射网和防静电装置,减少其他电子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应加强对卫星转播设备的测试,对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结束语

增强广播电视卫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要对自然因素造成的干扰进行双重备份,对接收系统造成的干扰要充分考虑,尽量避免或降低自然因素的干扰,同时对设备因素造成的干扰要加强维护、检修。

参考文献

[1]侯建斌.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及应对措施[J].电视技术,2021(4):60-62.

[2]蔺烈.广播电视通信卫星的抗干扰技术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7):15-16.

[3]樊璐.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因素与对策分析[J].电子世界,2020(14):48-49.

[4]吕欣英.干扰广播电视卫星信号的因素与解决方案[J].视界观,2020(8):86.

[5]张小苗,雒战涛.C频段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防范5G通信基站干扰测试[J].广播电视信息,2021(12):69-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