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鼓飞扬·梆子戏魂: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探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新洪

沛县梆子剧团 江苏省沛县221600

摘要

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离不开打击乐伴奏的支撑。司鼓作为打击乐的核心,不仅掌控节奏,还通过情感表达与剧情推进,赋予戏曲以灵魂。本文从司鼓在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中的核心作用出发,探讨其演奏技巧、与其他乐器的协同作用以及在剧情中的引导功能。同时,结合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的实践策略,提出乐器选择与配置优化、演奏技巧创新与传承、与戏曲表演深度融合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司鼓;地方戏曲;打击乐

正文


引言:  

地方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唱腔、表演和故事情节上,更离不开打击乐伴奏的烘托与渲染。打击乐在地方戏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司鼓作为打击乐的核心,更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司鼓通过节奏的掌控、情感的传递以及与其他乐器的协同,为戏曲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引导观众情绪,推动剧情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戏曲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打击乐伴奏艺术也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本文将从司鼓的核心作用出发,探讨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司鼓在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中的核心作用  

(一)司鼓演奏技巧解析,节奏掌控与情感表达  

司鼓作为打击乐的核心,其演奏技巧直接影响到戏曲的整体表现。司鼓手通过不同的击打方式、力度和速度,精准地掌控节奏,为戏曲表演提供稳定的节奏基础。同时,司鼓手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戏曲中的喜怒哀乐传递给观众。例如,在悲情场景中,司鼓手会通过缓慢而深沉的击打,营造出哀伤的氛围;而在欢快场景中,则通过轻快而有力的击打,传递出喜悦的情绪。司鼓手的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戏曲的艺术内涵,还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二)司鼓与其他乐器协同,营造戏曲氛围  

在地方戏曲中,司鼓与其他乐器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司鼓手通过与锣、钹、板等乐器的配合,共同营造出戏曲所需的氛围。例如,在武戏中,司鼓手会与锣鼓紧密配合,通过强烈的节奏和音效,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而在文戏中,司鼓手则会与板胡、二胡等乐器协同,通过柔和的节奏和音色,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情感氛围。

(三)司鼓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引导观众情绪  

司鼓在地方戏曲中不仅是节奏的掌控者,还是剧情推进的重要推手。司鼓手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传递,引导观众的情绪,推动剧情的发展。例如,在剧情转折的关键时刻,司鼓手会通过突然的节奏变化,制造悬念,引发观众的紧张情绪;而在剧情高潮部分,司鼓手则会通过强烈的击打,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顶点。

二、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实践策略  

(一)乐器选择与配置优化  

不同戏曲剧种因其地域文化、历史传统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对乐器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梆子戏以梆子为核心乐器,其清脆明亮的音色与高亢激昂的唱腔相得益彰,能够突出剧种的独特韵味;而京剧则以锣鼓为主要乐器,通过强烈的节奏感和丰富的音色变化,营造出恢弘大气的舞台氛围。因此,在乐器选择上,必须根据剧种特点进行科学配置,既要突出核心乐器的音色特点,又要兼顾其他乐器的辅助作用,形成和谐统一的音效整体。此外,演出场地和观众需求也是乐器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小型剧场或乡村舞台演出时,乐器的音量与音色需要适当调整,以避免音效过于强烈而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而在大型剧院或现代舞台演出时,则可以通过增加乐器的种类和数量,丰富音效层次,增强艺术表现力。

(二)演奏技巧创新与传承  

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传承其精髓,又需要在现代语境下进行创新。一方面,传统演奏技巧是地方戏曲打击乐的灵魂所在,司鼓手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掌握精准的节奏掌控、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与其他乐器的协同配合,确保传统艺术的精髓得以延续。例如,梆子戏中的“紧打慢唱”技巧,要求司鼓手在快速击打的同时,与演员的慢板唱腔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京剧中的“锣鼓经”则要求司鼓手熟练掌握各种锣鼓点,灵活运用于不同场景,推动剧情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也需要融入新的元素,进行演奏技巧的创新。例如,可以借鉴现代打击乐的演奏技法,如滚奏、连击、切分音等,丰富地方戏曲打击乐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如与交响乐、电子音乐的结合,拓展打击乐的艺术边界,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三)与戏曲表演深度融合  

首先,在节奏掌控上,司鼓手需要根据演员的唱腔、动作和情感变化,灵活调整击打方式。例如,在演员的高音唱段中,司鼓手需要通过强烈的击打,增强音效的冲击力;而在演员的低音唱段中,则需要通过柔和的击打,营造出深沉的情感氛围。其次,在情感表达上,司鼓手需要与演员的情感保持一致,共同传递戏曲的情感内涵。例如,在悲情场景中,司鼓手可以通过缓慢而深沉的击打,烘托出哀伤的氛围;而在欢快场景中,则可以通过轻快而有力的击打,传递出喜悦的情绪。此外,司鼓手还需要与其他乐器紧密配合,共同营造出戏曲所需的氛围。例如,在武戏中,司鼓手需要与锣鼓紧密配合,通过强烈的节奏和音效,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而在文戏中,则需要与板胡、二胡等乐器协同,通过柔和的节奏和音色,营造出温馨宁静的情感氛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节奏的掌控和情感的传递上,更体现在与戏曲表演的深度融合中。司鼓作为打击乐的核心,通过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与其他乐器的协同作用,为戏曲赋予了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戏曲打击乐伴奏艺术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通过乐器选择与配置优化、演奏技巧创新与传承、与戏曲表演深度融合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可以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杨小军.戏曲打击乐的本体艺术[J].文化艺术研究, 2010(S1):1.

[2] 张拥军.中国戏曲打击乐概述[J].大众文艺, 2013, 000(009):168.DOI:CNKI:SUN:DZLU.0.2013-09-138.

[3] 赵大龙.漫谈戏曲乐队锣鼓伴奏的功能[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8.DOI:10.3969/j.issn.1005-5312.2018.07.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