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问题及加固处理技术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郑义

广西昇龙工程勘察设计检测有限公司 广西省河池市 547000

摘要

在建筑工程领域,岩土工程施工的事故发生率相对偏高,其中基坑边坡失稳问题尤为突出。基坑边坡失稳不仅会对岩土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阻碍,导致施工进度延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损失。为保障岩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序推进,岩土工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采用合理且高效的基坑边坡加固处理技术,对基坑边坡失稳问题进行科学防范。本文深入剖析了岩土工程基坑边坡失稳的各类原因,并详细探讨了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旨在为施工企业提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技术理论参考,助力其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性。


关键词

岩土工程;深基坑;边坡失稳;加固

正文


引言

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使岩土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建设规模的扩大,既为岩土工程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施工难度与边坡失稳风险显著提升。基坑边坡稳定性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边坡失稳会引发基坑坍塌、周边建筑沉降等问题,威胁人员安全,造成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确保基坑边坡稳定是岩土工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加强边坡加固处理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稳定性的有效途径,但导致失稳的原因涉及地质、水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施工企业需考虑各种因素,参考加固处理施工活动,积累经验[1]。本文将探讨基坑边坡失稳问题,分析原因并介绍加固技术,为施工企业提供参考,推动技术进步。

一、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特点

基坑支护工程具有显著特点,对施工过程影响较大。受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基坑开挖与支护存在不稳定特性。这使得施工中常需临时调整技术,进而导致调查和数据分析出现误差与离散性。这些问题对施工安全、周期和成本管控影响明显,例如可能因数据偏差导致支护方案不合理,增加安全事故风险,延长工期并提高成本。基坑支护作业有操作性和地域性特点。在施工时,合理划分作业场地是对技术人员的重大考验。场地划分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后期勘察设计、方案拟定和应急措施制定。比如,若场地划分不当,可能导致勘察范围不准确,影响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鉴于此,技术人员在实践中要因地制宜选择支护方式,全面勘测施工场地的岩土地质、地貌、内部结构及地下水存储状况,并给出对应处理措施,保障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二、岩土工程基坑边坡失稳的原因

(一)地质条件复杂

地质条件是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岩土,像粘土、砂土、岩石等,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明显。它们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各不相同,这些性质的改变会直接作用于边坡稳定性。地下水位也起着重要作用。当水位上升时,土的含水率增加,孔隙水压力变大,土的抗剪强度就会降低,进而引发边坡失稳。另外,地质构造如断层、节理、裂隙等的存在,会使岩土体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形成软弱面或破碎带。这些薄弱区域大大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增加了失稳的风险。

(二)勘察设计不到位

基坑边坡质量受前期准备、设计施工流程等外部因素影响。严格的勘察工作能帮助我们掌握施工现场土地参数,从而制定合理的基坑边坡支护方案。但如果勘察数据不准确或有漏洞,后续支护方案的准确性将受影响。例如,对土层承载能力判断失误,支护方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支撑力,导致支护效果不佳,引发基坑边坡失稳。设计方案的选择也很关键,需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条件和环境要求。若未详细勘探分析地质条件、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边坡稳定性将难以保障。此外,若设计不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如边坡坡度设置不合理、支护结构类型选择不当等,也会增加基坑边坡失稳的风险[2]

(三)施工管理因素

施工管理方面的诸多因素会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性。施工工艺与技术需和设计方案匹配,若工艺不合理,像开挖方式不当,可能破坏土体原有平衡;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无法提供足够支撑,都易导致边坡失稳。施工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因素,使用不合格材料、支护结构质量不达标,会大大降低边坡稳定性。施工进度把控也很关键。进度过快,边坡长时间暴露,受风雨侵蚀和温度变化影响,土体性质易改变;进度过慢,基坑可能积水或排水不畅,同样降低边坡稳定性。另外,施工过程管理水平低下是重要影响因素。部分施工企业未充分认识边坡失稳问题的严重性,不严格按照深基坑边坡支护施工流程施工,甚至采用错误施工方法,最终引发边坡失稳现象,给工程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四)施工技术操作不达标

在岩土工程施工里,保障基坑施工流程正常开展,关键在于控制基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而这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相关。在实际的基坑边坡施工中,坡高和坡比是监测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常,坡高与基坑边坡稳定性呈负相关,即坡高和坡比增大时,基坑稳定性会降低。例如,过高的坡高会使土体自身重力作用增强,增加滑坡的可能性。然而,很多施工人员在作业时不能严格执行相关施工标准。比如,在确定坡高和坡比时,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随意增大坡高或坡比;或者在进行边坡支护施工时,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支护效果大打折扣。这些不达标操作直接影响了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失稳埋下了隐患,严重威胁到整个岩土工程的安全。

(五)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对基坑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气候条件首当其冲,降雨会使边坡土体含水量上升,削弱土的抗剪强度,就像给原本稳定的土体松了绑;风会吹走边坡表面的细小颗粒,使土体变得松散;温度变化则会让岩土体内部应力失衡。地震也是关键因素,其产生的震动和应力变化,会让岩土体内部应力分布混乱,形成裂缝和破碎带,极大地降低边坡稳定性。周边环境变化同样不可小觑,周边建筑施工、道路开挖等活动,可能引发地基沉降或变形,波及基坑边坡,进而导致失稳[3]

三、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加固处理技术

(一)工程概况

此项目地处某市中心,是一座地下3层、地上35层的高层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达80,000m2。基础采用桩基础,基坑面积约10000m2,开挖深度为18米,开挖面积同样约10000平方米,设计支护长度约400米,预计土方量约180000m3。整个项目规模较大,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基坑边坡加固处理至关重要。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且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边坡的加固处理成为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地质条件方面,场地地层主要由填土层、粉质黏土层、砂层和基岩层组成,其中粉质黏土层的抗剪强度较低,砂层渗透性较高,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护结构和地下水控制措施,确保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

 

(二)做好前期准备

1边坡地质条件

在岩土工程施工里,基坑边坡稳定性对施工安全与进度意义重大,一旦失稳,需及时加固。而加固技术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做好施工前准备,其中详细的现场地质勘查必不可少,涵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两方面。本项目地质勘察显示,表层以黏土和建筑垃圾为主,压实度低、物理力学性质差,密度1.8g/cm³,内摩擦角16°,黏聚力8kPa;次表层是粉质黏土层,含部分砂质黏土,稳定性欠佳,密度1.9g/cm³,内摩擦角20°,黏聚力18kPa;深层为砂层夹杂少量卵石,土体密实度高但有透水性,密度2.0g/cm³,内摩擦角28°,黏聚力25kPa。水文地质方面,地下水位距地表约4m,属潜水且有季节性变化。砂层渗透系数约1.5×10^-4cm/s,地下水大致由北向南流。鉴于此,深基坑开挖时需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以保障施工安全和边坡稳定。

2工具材料准备

工具准备是施工顺利开展的基础。施工机械方面,要备好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车等,保证数量和性能达标。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也不可或缺,用于基坑边坡的监测与测量。此外,依据加固方案,准备好锚杆、锚索、注浆机等加固设备。材料准备需严格按照加固方案进行。加固材料有锚杆、锚索、注浆材料等;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砂、石等;辅助材料如防水材料、防护网等也应准备齐全。

3安全措施

保障施工安全是基坑边坡加固处理的重要前提。要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时刻提醒人员注意安全。设置安全网、护栏等防护设施,为施工人员提供物理防护。此外,需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边坡加固处理

1传统HDPE防渗膜加固技术

HDPE防渗膜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凭借其出色的防渗性能和耐久性,在边坡加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覆盖于边坡表面,形成防水屏障,有效阻止水分侵蚀与渗透,进而提升边坡稳定性。施工时,第一步要彻底清理边坡,去除尖锐物体与杂物,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接着依据边坡形状和尺寸定制合适的防渗膜。将定制好的防渗膜平整铺在边坡上,并确保紧密贴合。在膜与边坡接触处,用专用密封材料处理,如每平方米涂抹0.1kg的专用粘合剂,保障防渗效果。最后,在防渗膜上方铺设0.3m厚的保护土或石块,增强其抗冲刷能力。该技术不仅防渗效果好、耐久性强,能长期防止水分渗透,而且施工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类规模的边坡加固工程。针对此项目实际情况,在基坑侧壁铺设HDPE防渗膜前,先进行支护结构施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在防渗膜与支护结构之间设置排水层(如土工布或砂砾层),以便将渗水引导至排水系统。在基坑底部设置集水井和排水管道,将渗水及时排出

2抗滑桩支护技术

抗滑桩支护技术是增强基坑边坡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在边坡中打入或浇筑抗滑桩,利用桩身与周围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来保障边坡整体稳定。在抗滑桩施工前,进行地下水位监测,确定地下水位高度。施工时,第一步需依据边坡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精准确定抗滑桩的桩位、类型、尺寸和间距。接着使用机械钻孔设备,钻出孔径1.2m的孔,孔深依据地质情况而定,通常为6m。钻孔完成后,仔细清理孔内杂物。之后按照设计要求制作直径1m、长度6m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放入孔内并浇筑混凝土,使桩与周围岩土体紧密结合。在抗滑桩周围设置排水孔或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导至排水系统,并在抗滑桩之间设置止水帷幕(如水泥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最后在桩身上设置锚筋或锚索与边坡岩土体连接,每根桩设4根长度超过潜在滑动面的锚筋,具体长度根据地质分析确定。根据边坡的滑动深度和荷载大小,选择合适的锚固方式。对于深层滑动面或高荷载边坡,建议采用锚索而非锚筋提升边坡稳定性,减少滑坡事故。而且施工相对简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优化。

3预应力锚索加固处理

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在增强基坑边坡稳定性方面作用显著。它利用锚索的预应力分割斜坡软弱结构面,使边坡岩体形成相互连接的板状岩体,进而提升边坡整体稳定性。选用直径15mm - 20mm的预应力钢绞线,其长度依据边坡高度、附加荷载及岩土层性质综合确定。同时配备适配的锚具和液压张拉设备,像液压泵、油管、张拉钳等。对加固边坡的场地进行标定和检查,明确强度等级和加固需求。用符合直径要求的钻头在边坡钻孔,孔深和孔径按设计要求操作。从边坡顶部依次铺设锚索,确保锚索平直且间距一致。使用液压张拉设备拉紧锚索,调整并检查张拉力至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固定和封闭。此技术不仅适用于岩体边坡,同样适用于土层边坡。它能减轻下滑岩体或土体的重量、降低下滑力,对边坡下滑起到有效防护;增加边坡下滑部位的附着力,提高下滑摩擦力,减少下滑频率;还可将边坡岩体或土体分隔并连接成整体,增强其抗拉抗剪强度与整体刚度。

4排水加固技术

排水加固技术可改善边坡排水条件,降低岩土体水分含量,提高岩土结构坚固系数,增强边坡稳定性。施工时,设计合理的排水沟、集水井和排水管道,保障排水系统能有效排出边坡内部积水。在在基坑底部设置集水井和排水管道,将地下水及时排出,并在侧壁设置排水孔或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导至排水系统。基坑周围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日常需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系统畅通有效。该技术能有效降低岩土体水分含量,提升岩土结构坚固系数,减少因水分过多引发的边坡失稳风险,增强边坡整体稳定性。

5填石层、砂砾层加固

填石层与砂砾层加固是增强边坡稳定性的有效方式,通过在边坡表面铺设填石层和砂砾层,增加边坡抗滑能力,防止其因自然或人为因素滑动。对边坡进行清理,去除杂草和松散岩土等不稳定因素,保证边坡表面平整。选用坚硬石料和优质砂砾作为加固材料,石料需有良好抗压强度和抗风化能力,砂砾则要具备良好透水性[4]。在边坡表面铺设填石层,厚度依据边坡高度、坡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不低于0.5m。填石层要均匀铺设,石块紧密嵌合,避免空隙。填石层铺设完毕后,在上方铺设一层0.3 - 0.5m厚的砂砾层,要求平整、密实,确保透水性良好。使用压路机或振动夯等设备对填石层和砂砾层进行压实处理,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填石层和砂砾层的铺设增加了边坡重量和摩阻力,提升了边坡抗滑能力。同时,砂砾层良好的透水性可减少边坡内部水分含量,降低因水分过多导致的失稳风险。

结束语

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里至关重要。科技进步与工程实践深入,让新的加固技术不断涌现,为边坡稳定性提供更多保障。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会使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估和预测更精准,加固处理更智能、自动化。不过,边坡稳定性不只是技术问题,施工人员素质、施工管理水平等也影响巨大。所以,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也是确保基坑边坡稳定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何难.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3,(19):220-222.

[2]周银之.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问题及加固处理技术[J].西部资源,2022,(06):31-33.

[3]王克.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技术[J].砖瓦,2022,(07):155-157.

[4]李光明.岩土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技术概述[J].四川水泥,2021,(03):152-153.

 

作者简介:郑义 19870913 海南 汉族 本科 工程师 广西昇龙工程勘察设计检测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