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段中山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巴彦淖尔市磴口供电分公司

摘要

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开展了深入研究,特别是针对目前存于供电企业中灾害防治、危险源辨识、员工安全教育等问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可以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效率,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减少工作人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劳动强度。具体应用中,智能化技术可协助识别和定位危险源,实现对危险源的及时处理;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零件的使用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积累的海量数据还能作为员工安全教育的依据,使安全教育更具针对性。总体而言,这种新型技术的应用在推动供电企业从传统的安全管理向智能化安全管理过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广大供电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智能化技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

正文


引言

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升安全水平,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目前,供电企业面临自然灾害、危险源辨识复杂、员工安全教育不足等挑战,传统管理模式效率低、效果有限。为突破瓶颈,应引入智能化技术,构建新型安全管理模式。近年来,研究探索了传感器、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实现设备状态监控、巡检与故障排查。但现有应用较分散,缺乏系统性。本研究聚焦灾害防治、危险源辨识、员工安全教育等关键环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高效安全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率,保障供电系统稳定,并为企业提升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1、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挑战

当前供电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着多重挑战[1]。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企业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和定期检查,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难以全面覆盖和实时应对突发问题。供电企业的设施设备多且分散,危险源种类繁多,识别与管理难度增大。环境变化如自然灾害、设备老化等因素也加大了供电安全保障的难度。现阶段,从事电力设备运维的人员在复杂和高风险的环境下工作,容易受到环境和人为因素干扰,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隐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供电企业需要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性[2]。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这些先进技术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更好地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并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预警,为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3]。在当前形势下,引入智能化技术已成为改善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1.2 智能化技术对安全管理的推动作用

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推动角色。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智能化技术通过推动供电系统数据化和网络化,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与实时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大量安全相关数据得以系统收集、储存与分析,为安全隐患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坚实基础。人工智能则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智能识别与快速预警,提升了风险预防的前瞻性。与此智能化技术在危险源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智能算法的辅助手段,能够精确定位危险源并实时跟踪其动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应对水平。智能化技术还促使安全规程的自动化与标准化,减少了人为操作对安全管理的影响。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仅改善了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还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定和高效的供电系统。通过变革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智能化手段为供电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长远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2、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2.1 基于大数据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

在供电企业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已成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技术,企业能够收集和整合来自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环境监测数据、历史故障记录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供电系统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基于大数据平台,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网络,使企业能够对供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快速识别和响应。这种监测能力特别适用于辨别设备老化、负载异常等在传统手段下难以察觉的问题。在系统监测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对设备关键指标进行趋势分析,可以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发出预警提示,以便及时进行风险处置。

大数据技术还支持供电企业构建安全风险模型。通过对历史事故及其诱因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典型隐患特征,实现对未来安全事件的预测。预警系统结合这些风险模型,与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对,能够更准确地定位潜在风险,减少误报和漏报的概率。

通过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供电企业能够更好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样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4]

2.2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与危险源定位

人工智能在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先进的算法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准确识别和定位潜在的危险源。例如,在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巡检中,利用无人机搭载的AI系统实时捕捉环境和设备数据,以检测异常情况。当危险源被识别后,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优化的处理和决策方案,从而降低人为判断失误的风险。这种智能化处理方法不仅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效减少了员工在高风险作业中的直接暴露,从而提升自身安全保障。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供电企业保持稳定高效的运作状态。

3、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效果与前景

3.1 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与保障供电系统稳定性

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并有效保障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供电企业可以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快速识别与预警,从而提前部署应对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这种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系统运行状态的关键信息,实现对潜在问题的提前预警[5]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则进一步优化了安全管理流程。通过自主学习与分析,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辅助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复杂的决策。这种辅助不仅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还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专注于更具战略性的工作。利用智能化技术对危险源进行精确定位与追踪,供电企业能够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危害的扩大化,从而保障了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事故防范能力,还减少了员工在高风险环境下的操作,为创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智能化技术所带来的数据积累与分析能力,使得企业能够进行更具前瞻性的安全评估与规划,为供电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在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3.2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技术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技术实施初期,系统的高复杂性和成本可能阻碍中小型企业的普及。数据安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敏感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需要有效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技术与现有设备的兼容性问题也可能限制其应用范围。人员技能的提升同样是关键,员工需具备操作智能化系统的能力。未来发展需关注成本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技术标准化,为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应结合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创新技术应用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万胤岳.人工智能在企业智能化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08):45-47.

[2]甘雨龙.智能化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上海),2023,52(08):152-153.

[3]王明心.大数据时代 安全管理迈向智能化[J].劳动保护,2021,(08):68-70.

[4]陈浩.人工智能在企业智能化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3,(02):7-9.

[5]赵顺亮.智能化供电技术在煤矿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前卫,2022,(04):0173-01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