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有效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路径
正文
项目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双主体多元化”服务意识培养路径研究(JGZY20220188)
引言:
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培养制药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肩负着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的双重使命。服务意识不仅是制药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升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服务质量,进而推动整个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探讨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行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行业服务品质
在制药行业,服务品质不仅关乎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效果,更是衡量整个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制药行业的主力军,其服务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行业服务品质的高低。具备良好服务意识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主动关注客户需求,以患者或客户为中心,提供细致入微、专业周到的服务[1]。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药品的销售环节,更贯穿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以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可以促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注重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效率,减少服务差错,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药品服务。同时,服务意识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他们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将有力推动制药行业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增强患者对行业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药企业的竞争实力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上,更体现在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上。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作为企业的潜在员工,其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良好服务意识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主动融入企业文化,积极践行企业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同时,服务意识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响应速度。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时,具备服务意识的学生能够迅速调整策略,抓住商机,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加强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职业全面发展
对于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而言,服务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更能够促进其职业的全面发展。在制药行业,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岗位上,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通过培养服务意识,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制药行业的核心价值与使命,进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主动地承担责任,积极寻求创新。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助于学生在专业技能上不断精进,同时也能够提升其在职场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同事、上级以及客户建立和谐的关系。另外,服务意识的培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在面对工作压力与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与理智,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因此,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四)塑造良好行业形象
制药行业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公众对药品质量和医疗服务的信任程度。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作为行业未来的从业者,其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塑造良好行业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备良好服务意识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会秉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全力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他们的专业操作与良好服务态度,能够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进而提升整个制药行业的社会声誉。此外,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还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开展健康宣教等,主动传播药学知识,提高公众对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认知水平。他们的积极行动与正面形象,能够增强公众对制药行业的信任与好感,进一步助力良好行业形象的塑造。同时,这些学生的示范行为也会激励更多从业者提升服务意识,携手为塑造良好行业形象贡献力量。
二、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有效路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专业能力
为了培养制药类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可以从课程设置方面入手,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以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2]。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设计一系列贴近行业实际的实践课程,如制药设备操作实训,让学生亲手操作先进的制药设备,熟悉其运行原理与维护要点;药品生产流程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完整的药品生产链,使学生掌握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包装的每一个环节;药学服务角色扮演,则让学生在模拟的药店或医院场景中,扮演药师或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与健康咨询。这些实践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更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
借助产教融合的模式,高职院校还可增设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学生参与草药种植、药品包装、药学服务等岗位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制药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性。在草药种植中,学生将学会耐心与细致;在药品包装环节,他们将理解到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而在药学服务中,他们则能直接面对患者,感受服务他人的快乐与价值。这些劳动教育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激发他们的服务热情与职业认同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相关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引入行业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实际;还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与交流,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培养他们的行业视野与前瞻性思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又拥有强烈服务意识的制药类人才。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还能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卓越,为制药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开展实践教学是提升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服务意识的关键途径。通过构建校内实践与校外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模式,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在校内实践层面,学校应着力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建立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与模拟药房,模拟真实的药品生产、调剂与咨询场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场所中,通过亲手操作药品制剂、药物分析等实验课程,深入理解制药原理与技术要点,提升专业技能的精准度与熟练度。另一方面,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医疗机构、参与模拟临床实验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医疗服务的流程与要求,了解患者需求与服务规范,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在校外企业实践方面,学校应积极与医院、药企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安排学生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与业务流程。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行业前沿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在与行业专业人士的互动与指导中,深刻体会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3]。企业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校内实践与校外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形成自己的专业见解与服务风格。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在无形中塑造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服务精神。
(三)创设服务情境,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创设服务情境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培养服务意识的有效方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从而更好地理解服务的重要性和专业性。为了满足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模拟药房、药品生产线、临床咨询室等,构建高度仿真的服务场景。这些场景应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工作环境,涵盖设备配置、操作流程、服务规范等方面,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工作岗位之中,进而更加直观地理解服务意识的内涵,掌握服务技能。在仿真的服务场景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服务任务,如药品销售、用药指导、患者咨询解答等,以此全面锻炼学生的服务能力。这些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精神,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任务的设计还应注重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契合,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教师应引入真实的行业案例和患者反馈,让学生在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和服务标准,进而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借鉴和应用。同时,真实的患者反馈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服务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在每次服务情境模拟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让他们回顾自己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技能和专业素养。
(四)组织公益活动,强化学生服务意识
组织公益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制药类专业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并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学校可以围绕制药专业的特点与优势,精心策划公益活动主题[4]。例如,可以组织“安全用药宣传进社区”、“健康讲座与义诊”等活动,让学生在向公众普及药品知识、提供健康咨询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价值,同时增强对服务对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活动策划阶段,学校需充分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期效果,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物资准备、流程安排等,以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全程参与并给予专业指导。针对学生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与帮助,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断提升其服务技能与水平。另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现场示范与经验分享,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中的点滴细节,分析自身在服务意识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鼓励学生将公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形成持续强化服务意识的良好氛围。为了将公益活动的效果最大化,学校可以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公益活动。通过持续的服务实践,不断巩固与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使其成为学生内在品质的一部分;还可以将公益活动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意识培养体系。
(五)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在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建立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持续进步的重要环节。这一机制不仅应关注学生的服务技能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其服务态度、职业素养以及持续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5]。具体实施时,学校要先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涵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企业实习导师评价等多个维度。学生自评能够激发其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的意识;互评则有助于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监督;教师评价基于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建议;企业实习导师的评价则直接反映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表现,具有极高的实践参考价值。通过多维度评价,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除此之外,学校还需根据制药行业的特点与需求,制定具体的服务意识评价标准,如沟通能力、责任心、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并将这些评价标准细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指标[6],如服务过程中的礼貌用语使用、客户反馈处理效率等,使评价过程更加具体、可操作。并且,评价不应仅局限于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而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包括日常表现、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改进服务技能与态度。当然,学校还应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奖学金评定、实习推荐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对于服务意识薄弱的学生,应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支持,帮助其制定改进计划,促进其持续进步。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还能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
高职制药类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推动行业进步、提升服务质量具有深远意义。通过系统性的教育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服务意识的核心价值,并在实际操作中持续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这种培养不仅聚焦于技能层面,更深入到学生的职业态度、人文关怀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维度。从长远来看,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制药服务队伍,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孟祥宇.高职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15):78-79.
[2]陈亚运,潘友华,刘竺云等.提升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索和路径[J].安徽化工,2022,48(04):180-181+186.
[3]刘媛媛,张亚安,余丽丽等.产教融合培养化工与制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02):61-65.
[4]聂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制药类专业群课程融合研究与实践[J].大众标准化,2020,(08):215-216.
[5]白玲玲,姜辉.校政企研深度融合下的高职制药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4,(03):27-29.
[6]孙姜,郝佳容,徐秋红,等.制药产业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校企合作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8):107-109.
作者简介:魏明斌,1978.12-13,男,汉,黑龙江省大庆,齐齐哈尔大学,生物工程,2002级本科,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副教授,药品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