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与推广难题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义平

130428197908013370

摘要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显著优势。它能有效缩短建设周期,通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模式,减少了传统施工中诸多繁琐环节。在环保方面,可降低建筑垃圾产生,节约资源。同时,质量更易把控,提升了建筑品质。然而,其推广面临难题,如初始成本高、技术标准不完善、社会认知度低等。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广泛应用。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优势;推广难题

正文


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它代表着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有望解决传统建筑存在的效率低、污染大等问题。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并不顺利,了解其优势与推广难题,对于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1建设效率提升

装配式建筑在建设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工序需要在现场逐步进行,例如混凝土的浇筑、墙体的砌筑等,这一系列操作受到天气、现场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延误。而装配式建筑则是将建筑的各个构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好,这些构件的生产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大规模、标准化地进行。在施工现场,只需将这些预制构件进行组装,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和时间。例如,对于多层住宅建筑,装配式建筑可以将主体结构的施工周期缩短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1.2环保效益显著

装配式建筑具有非常明显的环保效益。在传统建筑方式下,施工现场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如废弃的砖块、混凝土残渣等,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而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能够精确地控制材料的用量,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工厂化生产便于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例如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在施工现场,由于减少了湿作业,如大量混凝土的现场搅拌等,粉尘和噪音污染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此外,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效果也较为突出,其预制构件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优化,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1.3质量把控增强

装配式建筑对于质量把控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时,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模具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这使得构件的尺寸精度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对于预制的混凝土梁、柱等结构构件,其长度、宽度、高度以及内部钢筋的布置等都可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生产,误差可以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相比之下,传统建筑现场施工时,人工操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质量波动较大。而且,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对预制构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如对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对钢结构构件的焊缝探伤检测等,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避免有缺陷的构件进入施工现场。

2.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难题

2.1成本因素制约

成本因素是制约装配式建筑推广的一个关键难题。首先,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生产需要专门的工厂和设备,这些前期的投资成本较高。工厂的建设、生产线的购置以及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使得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其次,由于装配式建筑目前的市场规模相对传统建筑还较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这也导致单位构件的成本难以降低。例如,在构件的模具制作方面,如果生产数量较少,模具的分摊成本就会很高。此外,装配式建筑的运输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预制构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殊的运输设备和防护措施,长距离运输时还可能涉及到高昂的运输费用,这些都会增加装配式建筑的总体成本,使得其在与传统建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限制了很多开发商和业主选择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

2.2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装配式建筑在技术标准与规范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这给其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目前,装配式建筑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如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装饰等,但各领域之间的技术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例如,预制构件与现场施工部分的连接节点,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这就可能导致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而且,对于预制构件的质量检测标准也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在构件的尺寸偏差、性能指标等方面的规定不够细致和全面。此外,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材料和工艺不断涌现,但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更新往往滞后,无法及时对新的技术和产品进行规范和指导,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和广泛推广。

2.3社会认知与接受度不足

社会认知与接受度不足是装配式建筑推广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很多普通民众对装配式建筑缺乏了解,他们仍然认为传统建筑方式更加可靠、安全。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大众对其建筑质量、使用寿命等方面存在疑虑。例如,一些民众担心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另一方面,部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和工艺也不够熟悉。在设计环节,一些设计师缺乏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经验和能力,难以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在施工环节,施工人员对预制构件的安装技术掌握不够熟练,这也可能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3.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的策略

3.1降低成本的措施

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降低成本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给予装配式建筑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通过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直接给予资金支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其次,要加强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联盟。通过共享生产设备、模具等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例如,多个企业可以共同投资建设大型的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共同分担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提高构件的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构件的成本。此外,优化预制构件的运输方案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采用大型化、专业化的运输车辆,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次数,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3.2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是推动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必然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建筑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同制定统一、全面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在建筑结构方面,明确预制构件的设计标准,包括构件的尺寸、配筋、力学性能等指标,确保不同企业生产的构件具有互换性和兼容性。对于预制构件与现场施工的连接节点,要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不断完善预制构件的质量检测标准,对构件的生产过程、成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规定,确保构件质量符合要求。此外,要建立技术标准的动态更新机制,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及时修订和补充相关标准,使技术标准能够始终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3提高社会认知度

提高社会认知度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意义重大。首先,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宣传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建筑展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装配式建筑的知识,包括其优势、技术原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可以在城市的公共区域设置装配式建筑的展示区,让民众直观地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构造和特点。其次,在建筑行业内部,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针对设计师、施工人员等不同岗位的人员,开展专门的装配式建筑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的方式,展示装配式建筑的成功案例。这些示范项目可以作为参观学习的样板,让开发商、业主以及普通民众亲眼看到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效果,消除他们的疑虑,从而提高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结语:装配式建筑凭借其独特优势,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尽管当前推广面临诸多难题,但通过采取针对性策略,如降低成本、完善标准、提升认知等,能够逐步克服困难。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健.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建筑,2023,30(11):185-187.

[2]杨潇,徐波波.产业转型背景下洛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砖瓦,2023,(10):53-55+59.

[3]张文龙.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