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职工医疗保险现状及问题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孔鑫强

山西汾西中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吕梁 030500

摘要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职工健康、减轻医疗负担、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医疗保险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当前国企职工医疗保险仍然面临保障水平不均衡、报销机制不完善、医保基金管理存在漏洞等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也对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深入探讨国企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对策建议

正文


1.国企职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均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国企由于财力雄厚,通常能够为职工提供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比如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组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企往往仅能提供基本医疗保险,甚至部分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覆盖面较窄,难以满足职工的医疗需求。

1.2 医疗费用管理与报销机制不完善

在医疗费用管理和报销机制方面,许多国企的医疗费用报销仍然依赖传统的人工审核模式,报销手续繁琐,职工需要提供多种证明材料并经历层层审批才能获得报销。不同企业的报销标准和流程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在医保政策执行上存在不透明性,职工在报销过程中遇到诸多障碍。

1.3 医保基金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由于部分国企的医保基金管理缺乏信息公开机制,职工难以了解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导致透明度不足,引发职工对基金管理的质疑。另一方面,部分国企医保基金存在资金沉淀现象,基金长期结余未能合理运用,职工的医疗报销需求却未能得到有效满足[1]

2.国企职工医疗保险改进对策与建议

2.1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

2.1.1 增强医疗保险政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应根据国企职工的实际需求调整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医疗保险能够涵盖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职业病防治等方面,满足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在政策制定上应充分考虑企业性质、盈利能力以及职工收入水平的差异,为不同类型的国企提供多样化的医疗保险方案,避免“一刀切”式的政策设计,确保国企职工在公平基础上获得适当的医疗保障。医疗保险政策还应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逐步引入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商业健康保险等新型医疗保障手段,提高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使国企职工能够更方便、高效地享受医疗保障服务。

2.1.2 推动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标准,加强不同地区国企医疗保险的协调性

应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统一的国企职工医疗保险体系,明确医保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待遇水平等核心指标,减少不同地区和企业间的差异,增强医保政策的可执行性和透明度。应加快医保基金统筹层级的提升,逐步实现省级乃至全国层面的统筹管理,提高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资金调配更加合理。不同地区的国企应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协调,建立区域性医保合作机制,实现医保数据的互通共享,方便职工在不同地区享受同等医疗保险待遇。还应建立国企职工跨区域医疗保险结算机制,减少异地就医的报销障碍,提高医保的可及性,真正实现国企职工医疗保险的公平、合理、高效运行。

2.2 提升医疗费用管理与报销机制的透明度

2.2.1 简化报销流程,提升效率

应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实现医保报销全流程线上办理,减少人工审核环节,提升报销速度。职工可通过线上系统提交报销材料,系统自动审核并进行智能匹配,缩短审批时间,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延误。应优化医保报销制度,制定明确的报销标准和操作指南,确保职工能够清晰了解报销流程和所需材料,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重复提交和退回。还应加强与医院、医保机构的协同合作,推动医院直接结算机制,让职工在就医时能够享受“一站式”报销服务,减少垫付压力,提高医疗保险的便捷性和可及性[2]

2.2.2 增加医疗费用的公开透明度,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

应建立医保费用公示制度,定期公布职工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比如报销比例、医疗费用支出明细等,确保职工对医保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有充分的知情权。医保管理部门应推动医院与医保系统的对接,实现医疗费用的实时查询,职工可通过医保系统随时查看个人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和报销进度,减少信息滞后导致的困惑和纠纷。

2.3 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与监督

2.3.1 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管理与使用,避免滥用

应建立严格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明确医保基金的管理责任,确保基金专款专用,杜绝挪用和滥用现象。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保基金的实时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及时发现异常资金流动,防范欺诈、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还应加强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合作,建立医保基金联合监管机制,通过第三方审计、社会监督等方式提高医保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确保医保基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实保障职工医疗权益。

2.3.2 定期审计和评估医保基金的运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应建立定期审计制度,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对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资金使用符合国家医保政策和企业规定。应构建医保基金绩效评估体系,对医保基金的支出效率、覆盖人群、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基金能够高效运作,切实保障职工的医疗需求。还应加强数据公开,定期发布医保基金运行报告,让职工和社会公众了解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增强医保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同时应鼓励职工参与医保基金监督,建立医保基金民主监督机制,让职工能够对医保管理提出建议和反馈,提升医保基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公信力[3]

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不均衡、报销机制不完善、基金管理漏洞等问题,应从制度设计、费用管理、基金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协调性与统一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职工能够享受到公平、高效的医疗服务。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持续优化的改革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国企职工的健康水平,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蕊.国有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的有效管理策略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23,(S2):62-64.

[2]田梦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制度性缺陷及优化方向[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23,37(06):5-9.

[3]胡芳芳,秦文哲,赵燕,等.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23,42(03):14-16+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