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测过程中颗粒物采样技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曹宇

承德市生态环境检验检测站,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

环境监测是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颗粒物采样作为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其技术选择与实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环保检测过程中颗粒物采样技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进一步从采样方法、设备、保存与运输等因素对采样质量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为环境检测工作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环境监测;颗粒物采样;检测结果

正文


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颗粒物作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样技术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对于评估空气质量、制定减排策略至关重要。

1 颗粒物采样技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1.1 采样点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样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样品的代表性,因此,在颗粒物采样中,若采样点设置不当,选择靠近污染源或受局部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的区域,可能导致采集的颗粒物浓度偏高或偏低,无法真实反映整体环境质量。

1.2 采样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样方法的选择影响颗粒物的收集效率和成分保持,例如,管理人员在检测高浓度颗粒物时可以采用直接采样法,而富集采样法则更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若采用不当的采样方法,可能导致颗粒物收集不完全或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采样设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采样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颗粒物采样器需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采样流量、切割效率等关键参数符合标准。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设备精度不足或存在故障,可能导致采样误差增大,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此外,采样设备的材质和清洁度也需严格控制,以避免对颗粒物造成污染,影响当前检测结果。

1.4 样品保存与运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样品保存与运输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对检测结果同样重要。颗粒物样品需妥善保存于干燥、避光、低温环境中,以防止降解或污染。在运输过程中,需采取防震、防泄漏等措施,确保样品完整无损。若保存与运输条件不当,可能导致颗粒物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环保监测过程中颗粒物采样技术优化建议

2.1 合理布局采样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确保布局采样点安排合理,是确保所采集样品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关键步骤,为了切实保障采集到的样品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出监测区域内的颗粒物污染真实状况,管理人员全面而深入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积极从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的大小、地理特征的独特性以及气象条件等方面出发。并且采取科学严谨的选址方法,选择并设置在污染源下风向的敏感地带、居民区附近的密集区域、交通要道的繁忙路口等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上的采样点,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有效捕捉到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来源的颗粒物,从而强化样品的代表性和全面性,使其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监测区域的颗粒物污染水平。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借助GIS技术和气象模型进行辅助选址,能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采样策略,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精确无误[1]

2.2 选择合适采样方法,确保收集效率

颗粒物的浓度范围广泛,从几微克/立方米到数百微克/立方米不等,且成分复杂。因此,管理人员可以对高浓度颗粒物采用撞击式采样器或旋风分离器,而对于低浓度或超细颗粒物,则需使用静电沉降或热扩散采样器等更为精密的采样技术,提升检测环节的精准度。此外,针对重金属等特定成分分析过程,管理人员还需考虑使用特定的滤膜材料或采样介质,以确保颗粒物的有效收集和成分不被破坏或丢失。

2.3 定期校准采样设备,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采样设备能够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定期对其进行校准和维护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此,管理人员建立一套严格的设备校准和维护制度,这一制度涵盖定期校验流量控制器、颗粒物计数器、温度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确保其读数准确无误,而且囊括定期清洁或更换采样滤膜等方面,以防止滤膜堵塞或污染影响采样效率。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密封性能,防止漏气或外部杂质进入影响采样质量。最后,管理人员需要结合设备性能以及自身情况,进行必要的设备性能测试,以确保设备整体性能处于最佳状态。在一系列定期的校准和维护工作推进下,检测结果可以有效避免系统误差,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为后续的颗粒物分析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2.4 严格控制样品保存,防止降解或污染

采集后的颗粒物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环节同样需要严格把控,以防止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由于颗粒物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蒸发、吸附、降解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管理人员在采取管理措施之前,需要进一步了解颗粒物类型和待测成分的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保存措施。与此同时,对于可以低温冷藏处理的物质,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低温环境,以减缓化学反应速率,并且配合使用避光容器以减少光化学反应的可能性,或者利用惰性气体保护样品以防止氧化反应,保障物质处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在样品的运输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应做到快速且平稳,避免震动对样品造成物理性破坏,使用专用容器并保持密封状态,以减少外界空气、水分等干扰因素对样品的影响。此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同步记录运输过程,并且保障运输条件适宜,进而有助于管理人员在后续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样品数据进行必要的校正,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2.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专业人员自身技能的高低,对于综合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落实起到直接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应结合内部员工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借助采样理论知识、设备操作技能、安全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不断提升采样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采样流程和操作规范,强化采样记录和数据审核,增强采样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为环保监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颗粒物采样技术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采样点、采样方法、采样设备以及样品保存与运输等因素均对检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管理人员应完善采样技术、加强设备校准与维护等方式,积极提高颗粒物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合凡.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元素β-X在线分析技术[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2015.

[2]李方方,万秒,张雪林,等.温度对荧光监测技术中光电流检测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2(01):43-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