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
正文
引言
旧城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安置房建设是旧城改造中的关键环节。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年来,尽管在旧城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安置房建设质量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的安置房出现了墙体裂缝、漏水、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情况,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深入探究如何加强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城市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旧城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旧城区往往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功能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旧城改造通过对旧城区的重新规划和建设,能够优化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例如,将旧城区内一些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重新开发,用于建设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现代城市功能设施,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使城市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2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旧城区的居住环境大多比较恶劣,房屋破旧、居住空间狭小、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为旧城区居民提供了改善居住条件的绝佳机会。新的安置房在建筑质量、居住面积、户型设计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并且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系统更加稳定安全,同时还规划建设了绿地、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公共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
1.3 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旧城改造涉及到大量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问题。如果安置房建设质量不过关,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房屋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居民的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从而引发居民的不满和抱怨,甚至可能引发群体上访等社会不稳定事件。因此,确保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居民满意地住进高质量的安置房,才能实现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设计方面
2.1.1 缺乏前瞻性规划
在旧城改造安置房规划设计中,部分项目缺乏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考虑。例如,在一些城市发展较快的地区,没有预留足够的停车位,随着居民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也严重不足,没有考虑到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1.2 忽视居民个性化需求
规划设计往往采用统一的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居民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对于一些老年人较多的安置社区,没有设置足够的无障碍通道、电梯数量不足或者没有考虑到老年人活动场所的特殊需求。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幼儿园、儿童游乐设施等配套规划不够完善。
2.2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2.2.1 施工工艺不规范
部分施工单位在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在防水工程施工中,没有按照标准的工艺流程进行基层处理、防水层涂抹等操作,导致房屋出现渗漏问题。在钢筋工程中,钢筋的绑扎、焊接不符合规范要求,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2.2.2 施工进度与质量的矛盾
为了追求尽快完成项目,一些施工单位在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中盲目赶工。这就容易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例如,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就进行下一道工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在赶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容易疲劳作业,增加了操作失误的风险。
2.3 材料选用方面
2.3.1 低价低质材料的选用
由于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通常涉及较大的资金投入,部分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在材料选用上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这些低价材料往往质量难以保证,如使用低质量的门窗材料,其密封性能、抗风性能较差;选用劣质的电线电缆,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2.3.2 材料质量检验的漏洞
在材料质量检验环节存在一些漏洞,部分建设单位对材料的检验不够严格。有些材料虽然有检验报告,但可能存在伪造或检验过程不规范的情况。而且对于一些新型建筑材料,由于缺乏相应的检验标准和经验,可能无法准确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4 监管方面
2.4.1 监管制度的缺陷
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的监管制度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例如,对于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对质量问题不够重视。同时,监管制度在对一些新兴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监管方面存在空白,无法有效监管这些新领域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2.4.2 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监管的效果。部分监管人员缺乏对先进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了解,不能准确判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而且在面对复杂的工程质量问题时,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影响了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加强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规划设计质量管理的优化
3.1.1 建立多维度规划体系
建立包含城市发展规划、居民生活需求规划、环境规划等多维度的规划体系。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城市的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等因素,合理确定安置房的位置和规模。同时,要深入调研居民的生活需求,从居住、出行、休闲、教育、医疗等多方面进行规划,确保安置房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1.2 个性化设计的融入
注重在规划设计中融入个性化元素。根据不同的安置居民群体,设计多样化的户型和社区配套设施。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养老型户型,房间布局更加紧凑,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增加无障碍设施的比例;对于年轻家庭,设计更加灵活多变的户型,增加亲子互动空间,并配套建设更多的儿童游乐设施和教育资源。
3.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加强
3.2.1 施工工艺标准化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标准手册,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手册应涵盖各个施工环节,包括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明确每个环节的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工艺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标准工艺。
3.2.2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建立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进度计划应充分考虑到各个施工环节的合理工期,避免盲目赶工。例如,根据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要求、季节性施工的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时间间隔。同时,要建立进度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偏差问题,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3.3 材料质量管理的强化
3.3.1 建立优质材料供应商名录
建设单位应建立优质材料供应商名录,名录中的供应商应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信誉等方面。在材料采购时,优先从名录中选择供应商,确保所采购材料的质量。同时,要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及时从名录中剔除。
3.3.2 完善材料质量检验制度
完善材料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材料质量检验的全过程管理。在材料进场前,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严格的外观检查。进场后,按照规定的抽样比例进行抽样送检,对于关键材料要进行全检。同时,要建立材料质量追溯机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材料的生产、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4 监管体系的完善
3.4.1 健全监管制度
进一步健全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的监管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信用扣分等处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要及时修订监管制度,填补新兴建筑技术和材料监管方面的空白,确保监管制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4.2 提升监管人员素质
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内容应包括先进的建筑技术、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使监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准确判断工程质量问题。同时,要建立考核机制,对监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激励监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再到最后的验收监管,都需要严格把控。在规划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材料的选用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不能以次充好。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的质量,让被安置居民真正享受到旧城改造带来的福利,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綦晓明.加强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质量管理探究[J].大众商务:上半月,2021(11):0203-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