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的关键点与应对措施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吴莎莎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面临的客流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在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大客流组织成为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车站客流特点,随后提出了大客流控制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地铁车站客流组织的关键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以期为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秩序引导

正文


1地铁车站客流特点

深入分析客流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客流组织策略至关重要。地铁车站的客流在一天中呈现明显的高峰和低谷时段。通常早晚高峰时段客流量较大,尤其是在工作日,上下班时间的客流集中度更高。非高峰时段,客流量相对较少,乘客出行较为分散。地铁车站中,尤其是换乘站,大部分客流为换乘乘客。这些乘客在不同线路之间进行转换,对车站换乘通道的设置和换乘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车站的客流不仅包括通勤族、学生、游客等不同类型的乘客,还可能包括携带大件行李、婴儿车、轮椅等特殊需求的乘客。这些因素增加了车站客流组织的难度。由于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不均,地铁车站的客流分布也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等不同功能区的车站,其客流量和客流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客流高峰期识别是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车站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安全。准确识别高峰期需要结合历史数据、乘客出行规律以及城市活动日程,运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如时间序列分析或机器学习算法,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伦敦地铁在奥运会期间通过精细化的客流预测,成功应对了巨大的客流挑战,确保了运营的平稳运行。同时,对于预测出的高峰期,车站需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如增加工作人员、调整列车运行频次,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避免客流积压导致的安全风险。

 

2大客流控制原则

2.1安全优先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保障乘客安全是地铁运营的首要任务。在大客流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采取措施避免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地铁运营部门需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并在必要时采取限流、分流等措施,确保乘客安全有序地进出车站。

2.2灵活应对原则

地铁车站的客流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大客流期间,运营人员应密切关注客流变化,通过先进的监控设备和现场巡视,实时掌握客流的走向、密度以及拥堵点等关键信息,通过增加临时工作人员、优化换乘流程等,以提高客流组织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3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关键点

3.1客流预测与信息发布

客流预测与信息发布是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未来的客流流量、流向进行科学估算,以确保车站运营的平稳有序。信息发布则是在预测基础上,通过站内显示屏、广播、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及时向乘客传递客流信息。在预测到大客流时,提前通知乘客可能的拥挤情况,建议他们调整出行计划或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此外,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也不可忽视,如伦敦地铁在推特上实时更新客流信息,有效引导了公众的出行行为。

3.2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

出入口及通道的宽度应满足高峰时段的客流需求。在设计阶段,应根据车站所在区域的客流预测数据,合理规划出入口及通道的尺寸和数量。对于已有的车站,应定期进行客流调查,评估现有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必要时进行改造升级。

出入口及通道的布局应科学合理。应根据车站的客流流向和换乘需求,合理设置出入口及通道的位置和方向,避免出现瓶颈区域。

例如:合肥轨道四牌楼站设有四个出入口。该站的客流控制分为三个级别,即站台客流控制、站厅付费区客流控制以及出入口客流控制。在执行每一级客流控制时,会在相应区域进行客流疏导。若实施三级客流控制,B 口将执行 “只出不进” 的策略,同时在 CD 口、A 口通道内外实行分批进站的客流疏导措施。在乘客进站经过的主要部位中,出入口及通道的通过能力至关重要。经测算与实际验证,四牌楼站的出入口及通道通过能力满足设计要求,不存在影响客流的瓶颈点。如 A 口进站方向楼梯宽 3 米,额定通过能力为 2400 人次 / 15 分钟,结合进闸机和车站最大客流量来看,实际通行量为 840 人次 / 15 分钟,不存在瓶颈问题。四牌楼站出入口通过能力如表1所示。

1四牌楼站出入口进站通过能力


出入口
进站方向

楼梯宽
/ m

额定通过能力
人次/15min)

实际最大通行量
人次/15min)

1

A口楼梯

3

2400

840

2

B口楼梯

5

4000

360

3

C口楼梯

3

2400

210

4

D口扶梯

3

2400

900

 

3.3自动售检票系统服务能力

自动售票机和检票闸机的数量应根据车站的客流量进行合理配置。在高峰时段,应确保有足够的设备投入运行,避免因设备不足导致的排队等候时间过长。此外,自动售票机应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包括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等,以适应不同乘客的支付习惯。

自动售检票系统应具备快速处理能力,减少乘客在购票和进出站时的等待时间。系统后台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其运行稳定,减少故障发生率。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备用方案,如临时增加人工售票和检票窗口,以保证客流的顺畅流动。

自动售检票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指引,使乘客能够快速理解和使用设备。对于首次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的乘客,应有清晰的指示标识和操作说明,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购票和进出站操作。

3.4电扶梯故障客流疏导

在电扶梯故障期间,车站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客流的引导和疏导。对于需要使用电扶梯的乘客,工作人员应引导他们使用楼梯或步行通道,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乘客。此外,应通过广播系统和现场指示牌,向乘客清晰地传达故障信息和疏导指引,避免乘客在故障区域聚集,造成拥堵。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扶梯故障时的客流疏导效率,地铁车站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应急流程和疏导措施。同时,车站应加强与周边商业、办公和居住区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应对大客流和电扶梯故障的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周边单位的支持和协助。

此外,地铁车站还应利用科技手段,如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和客流分析软件,对电扶梯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电扶梯的使用高峰时段,并提前做好客流疏导和设备维护的准备工作,从而有效降低电扶梯故障的发生概率,提高客流组织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

3.5换乘协同大客流组织

各线路运营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客流信息平台,实时共享各线路的客流数据和运行状态。通过这一平台,运营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换乘站点的客流压力,预测可能出现的拥堵情况,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换乘站点应设置清晰的信息显示屏,为乘客提供准确的换乘信息和客流指引。在大客流期间,应通过广播系统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帮助乘客快速找到换乘路线,减少在换乘区域的停留时间。

换乘站点应加强与周边交通系统的衔接,如公交、出租车等,确保在大客流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疏散能力。与周边交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共同保障乘客安全和交通顺畅。

 

4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4.1增加运力与调整运营计划

在应对地铁车站大客流时,增加运力与调整运营计划是至关重要的策略之一。这不仅涉及到提升运输效率,确保乘客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出行体验。例如,地铁运营方可以通过增加列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来分散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此外,运用先进的调度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实时监控客流动态,预测可能出现拥堵的站点,从而提前调整运力分配。同时,引入多模式运营理念,如在高峰期结合公交、共享单车等其他交通方式,提供接驳服务,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输能力。

4.2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在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中,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历史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更准确地预测客流高峰,减少误差,为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站内客流密度,当特定区域的乘客数量达到预设阈值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引导人员流动,避免拥堵情况的发生。

上海地铁就采用了智能客流分析系统,结合视频监控和大数据技术,实时分析站内客流动态,有效提升了客流管理效率。同时,通过移动应用向乘客推送实时客流信息,引导乘客选择非高峰时段或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分散大客流压力。这种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也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也可以在调度和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根据实时客流数据动态调整列车运行频率,快速响应客流变化。在安全管理方面,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加强车站的安防监控,快速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地铁车站还可以引入智能调度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实时客流数据自动调整列车运行频率和调度计划。通过精确的算法,系统能够优化列车运行间隔,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因过度拥挤而影响乘客安全。智能调度系统还可以与自动售检票系统、电扶梯控制系统等其他设备进行联动,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智能交通网络,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地铁车站的客流特点,提出了大客流控制的基本原则,并详细探讨了客流组织的关键点及其应对措施。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地铁运营单位将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应对大客流挑战,进一步优化客流组织策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作,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将成为缓解大客流压力、提升城市交通整体效能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姬秀春.关于地铁车站大客流的应对措施研究与探讨[J].科技与创新,2021(8):139-141.

[2]唐学敏.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23(23):50-52.

[3]陈波.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措施[J].都市快轨交通,2015(3):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