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路径优化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刘琪 杨凯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

安全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遵循。大学生是维护祖国国家安全的“生力军”,对其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筑牢大学生国家安全思想防线的“人生必修课”。本文旨在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针对性策略,致力于提升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效能。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路径优化;国家安全教育

正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1]。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变得严峻复杂,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南升北降的大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秩序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中不稳定性因素日益增加。根据当下国内外形势,国家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青春力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一、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现状

(一)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近年来,高等院校持续深入推进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相关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体系已有机整合之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当中来。但严格的来说,高校现有教育模式与当下国家安全形势的现实需要还有着进一步优化空间。一方面,高校专业化教师队伍薄弱,国家安全有关课程主要还是由思政课教师讲授,缺乏国家安全学专业毕业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无法高标准落实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授课教师专业知识受限,教学内容局限于军事、政治、领土等传统安全领域,对于经济、生物、信息等非传统安全方面涉猎较少,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方式单一

教育方式是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保障教育效能的重要抓手。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伟大实践中,教育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呈现出教育方式同质化倾向,众多高等院校比较注重课堂教学这一传统教育模式,将国家安全理论知识的传授仅仅局限在三尺讲台之内,缺乏课外活动实践这就导致大学生国家安全的学习显得枯燥乏味,大学生无法将所学国家安全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也显得较为单一,在课堂上更多采用传统板书讲授,缺乏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课程枯燥乏味,无法做到国家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二、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路径优化分析

(一)积极推动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建设

1.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实践的主要实施者,在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安全人才的主阵地,亟需构建专业化、复合型的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把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质量建设的基础性工程[3]。其次,高校也应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研共同体,组建跨学科的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教研室构建多学科领域集体教学、集体备课机制,推动教师丰富学科知识,紧跟课程发展。此外,高校还应大力引进国家安全专业毕业青年教师,设置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引进专项计划,着重引进具有国家安全学、应急管理、数据科学等复合背景的青年教师,为学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积蓄青年力量。最后,高校亦可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构建包含教学成果奖、科研创新奖的多元奖励体系,打造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师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夯实国家安全教育师资支撑。

2.扎实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是推动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当代大学生全面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课程精髓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及时引入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进行调整,如对金融专业学生侧重国家金融安全教学、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侧重国家生物安全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金融、生物领域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以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教育为重点,通过生动案例、深刻剖析,帮助当代大学生增强敏锐洞察力以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确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和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二)丰富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式

1.运用全媒体融入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大局之中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传媒业呈现出全媒体的特点。未来,互联网将在的传媒行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将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传统媒体将与新媒体趋向融合,催生更多内容与服务变革。这一深刻变化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供一条新的教育途径,是对传统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为此,应将这深受人民大众所喜爱的传媒方式运用导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之中。首先,学校应积极营造晴朗网络安全空间,加强对校园网的舆情监测,全面准确把握全校师生安全上网情况,对任何有害国家安全的不法行为进行制止。其次,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应积极运用校微博、校公众号、校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增添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专区,定期发布安全教育经典案例,努力打造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前沿阵地”。最后,作为传播校园之声的校园广播应开设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栏目,引导高校全体师生关心国家安全、心系国家安全。

2.多元联动夯实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之基

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首先,校内各学生组织应以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抓手,在校园内开展主题班会、情景演绎、主题征文、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校园活动,既满足了在校大学生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需要同时又为当代大学生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路径。其次,高校还应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如科研机构、群团组织和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基地等,共同致力于提高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质量。最后,高校亦可邀请国家安全战略问题专家到校给在校大学生进行讲座,稳步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理论水平。

三、结语

在高等教育铸魂育人系统工程中,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切实保障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为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系统把握当代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运用系统分析法,全面理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要素互动关系,准确分析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客观实际,促进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迈向新台阶,筑牢校园新防线。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J].中国公证,2024,(08):4-8.

[2] 王成林.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共同体构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3.DOI:10.27267/d.cnki.gqfsu.2023.00042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J].中国教育学刊,2024,(09):24.

 

作者简介:

刘琪(2003-),男,四川德阳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杨凯(1991-),男,天津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