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的研究解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汤兵兵 文羽西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

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主要就是研究 Ka频段信号雨天受到雨滴吸收、散射等因素对信号产生的衰减性影响。Ka频段(26.5至40 GHz)属于高频率,对于雨衰影响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在热带以及多雨地区问题相对显著。分析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的影响因素,探究优化方案,可以有效提高通信质量。


关键词

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

正文


雨衰就是电磁波进入到雨层之后而出现的衰减性影响,主要受到雨粒散射、吸收影响而出现衰减。为了有效降低影响,提高通信质量,传统的卫星通信系要根据最为严重降雨损耗预留应用余量,则可以使得链路可以补偿在雨天恶劣状态下产生的不良影响。而降雨具有随机性的特征,因此要合理设计卫星动中同链路通信系统,对降雨衰减数值进行科学估算。

1.雨衰对Ka频段信号的具体影响机制

雨衰对Ka频段信号会产生诸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1.1雨滴吸收与散射

Ka频段与雨滴大小、波长等较为相近,导致雨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散射信号。导致降低信号强度,此种问题在高频段中尤为显著。例如,Ka频段信号通过降雨区的时候,则会出现高达数十dB的信号衰减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信号中断,降低了无线信号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

1.2电离层以及对流层

Ka频段信号在传播中很容易受到电离层以及对流层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电离层主要就是在地球表面之上,大概70公里的位置上,对信号会产生一定的折射以及吸收效应。其中对流层主要涉及到大气中的水汽、臭氧以及二氧化碳等诸多成分,而这些物质会对吸收信号,也会在不同城市上散射信号。

1.3信号路径的变化

雨衰会影响上行链路,也会对下行链路造成影响。受到反射与折射的作用,导致信号的传播路径出现变化,降低了信号的强度。同时在雨滴的作用下会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电磁干扰,也会降低信号质量[1]

1.4降雨量与地区差异性

降雨量以及地区差异性都是影响雨衰的主要因素。在热带等降雨量较大的区域中,雨衰问题尤为显著。

2.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

探究障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提高服务质量,目前其主要技术手段具体如下:

2.1上行功率控制技术

上行功率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动态优化的方式,对地面站的发射功率进行优化,达到补偿雨衰的目的。此种技术主要就是根据信标信号的变化对功率放大器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控,达到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实现高质量通信的目的。但是此种技术在应用还是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功率放大器非线性效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信号失真等诸多问题。

2.1.1监控接收端信噪比

上行功率控制算法可以对信号接收中的Eb/N0电平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在发射功率电平测量数值出现偏离的时候,算法会自动发送控制命令,达到纠正发射功率电平的目的。

2.1.2闭环反馈系统

远程调制解调器在应用中可以保留字节,发送相关解调器信息,而本地的解调器可以将信息与预定处的目标数值对比,如果远程的数值小于目标数值,则本地的调制解调器会自动的增加输出功率,构建闭环反馈系统。

2.2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在应用中就是通过对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进行优化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适应信道条件的实际变化。在出现严重的雨衰问题,系统会自动通过降低编码率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低阶的调制方式,则可以减少误码率,充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是此种技术在应用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传输速率,影响宽带效率[2]

2.3分集接收技术

分集接收技术在处理中就是通过对多路信号进行分析,确定最佳路径,达到提高信号可靠性的目的。较为常见的分集技术主要涉及到频率、空间以及时间分集等等。例如,多波束天线技术在应用中可以通过多个波束对多个区域范围进行覆盖分析,达到分散雨衰影响的目的。

同时,可以通过地面站空间分集技术在处理中可以将两个天线站点与主天线、备用/分集天线进行连接,即便在恶劣的天气状态下还是可以充分保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因为EDFA增强信号问题显著,通过地面站空间分集技术处理,利用预设算法则可以保障在恶劣天气中进行天线的切换处理,充分保障了信号传输稳定性、连续性。

2.4精确上行功率控制

对于Ka频段宽载波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上行功率控制技术进行处理,则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对不同频率的中的部分进行优化,通过精细化的控制,则可以提供信号通量密度的恒定性。利用此种技术在操作中可以有效实现数十分之一dB的精度调整,达到优化系统,提高系统抗雨衰能力的密度。

3.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发展中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会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充分融合。

3.1深度学习模型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技术,则可以对历史降雨数据进行分析,在历史数据中获得降雨模式以及趋势,达到提高雨衰预测精准性的目的。

3.2马尔科夫模型

综合天气数据以及马尔科夫模型,则可以预测降雨状态,对不同降雨概率下产生的衰减因子进行预测分析,可以为卫星通信提供精准的信道质量服务信息。例如,通过智能天气感知控制系统,则可以构建三维关系模型,充分了解传播角度。、工作频率以及降雨率等多种因素[3]

3.3频率缩放技术

通过频率缩放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雨衰对卫星通信链路的不良影响,在操作中根据需求对缩放参数进行优化调控,则可以有效降低雨衰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实现动态预测,自动监测卫星链路的降雨事件,精准接收信号,了解降雨衰减程度以及实际状况。

结束语:

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在应用中具有高带宽、数据传输能力高速的优势,在现代通信系统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容易受到雨衰因素的影响,了解抗雨衰技术,总结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抗雨衰技术以及发展方向,可以有效提高Ka频段卫星通信可靠性以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常克.S频段低信息速率卫星通信系统的探索和实验[J].数字通信世界,2024,(12):123-125.

[2]刘杉,江卫民,文郑杰,等.Ka频段卫星动中通链路雨衰预测与对策分析[J].无线电工程,2021,51(04):259-263.

[3]梁东坡,郑润高.基于多元LDPC码的Ka频段卫星通信抗雨衰技术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7,37(03):61-62+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