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裘杭波

浙江建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800

摘要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指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筑预留的带形混凝土,以连接各部分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情况,以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通过系统研究,以为房建施工中的技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正文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指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了解决不同结构部位之间因沉降差异或温度收缩而产生的裂缝问题,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1.1准确性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准确性特点。在此项施工技术具体应用环节,若想充分发挥出技术所具有的真正优势,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来进行精准定位,在适合的位置处进行后浇带的建立,以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在具体施工环节,施工人员还必须严格依据施工顺序进行各项操作,如此便可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实施。例如,在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处理时,需要在混凝土碰撞阶段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1.2控制性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对距离进行有效控制。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先对房屋建筑距离展开科学控制,把住宅建筑物的结构距离控制在一个合理、恰当的范围之内,在源头上最大限度避免两个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如此一来,便可以防止建筑物在后期运营阶段为使用者带来不良的居住体验,更好地提高建筑物使用者的幸福感、满足感。当对建筑距离做出合理调整以后,依据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要求,便能够对后浇带的混凝土宽度展开有效控制。

2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安装临时支撑钢柱

参考房屋建筑施工图纸,定位到型钢梁下方的楼板位置,并规划出横向和纵向的轴线。考虑图纸与施工现场环境之间的尺寸转换比例,推算出转换柱与轴线之间的真实距离,基于这一计算结果现场放线。在楼板上的投影平面上,标注转换柱的具体位置,该位置就是后浇带施工所需临时钢柱的安装地点。

利用小推车装载临时钢柱组成材料,将其运输到安装点附近。借助于附近的临时脚手架平台,在临时钢柱安装点上方的楼板上打开一个圆形洞口,将手动葫芦等机械设备固定在圆洞上,辅助临时钢柱的垂直精确安装。对照图纸标注尺寸,校准每根临时钢柱的尺寸,并利用钢丝绳将校准后的临时钢柱搭建起来。将校正后的临时钢柱底部与钢垫板连接固定,形成稳定的临时支撑钢柱结构。

2.2钢筋施工

在后浇带支撑体系完善后,还要做好后浇带内部的钢筋施工。在钢筋工程具体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材料的性能、质量、规格等进行详细检测,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缺陷,则需要及时沟通供货商进行更换或退场处理,严禁将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原材应用在后浇带施工之中。与此同时,在钢筋材料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如果钢筋材料在使用前便出现生锈等情况,则要进行必要的除锈处理,以降低钢筋材料的性能,为建筑工程预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而在钢筋安装环节,应加大安装质量的控制力度,尤其是绑扎环节,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外露钢筋进行全数满绑,借此避免后续施工环节产生扰动,从而影响到钢筋的施工质量。

在此阶段需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钢筋施工环节,施工人员应对施工区域的钢筋做好预留,以便于在对另一侧区域进行施工时,能够做到对钢筋的有效搭接或机械连接等,防止给后续施工留下难题,进而充分保证后浇带钢筋工程的安装质量。

2.3分层浇筑混凝土

运用扫帚、刷子等工具,将后浇带钢筋框架中的碎石、灰尘等物质清扫干净,并去除后浇带施工区域的表面软弱土层。对于后浇带施工区域两侧混凝土,需要从表面打造凹痕,并喷洒清水使其表面呈现出湿润状态,完成48小时的混凝土养护,后浇带混凝土的等级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设计没有要求,后浇带的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筑钢筋应连续,不得断开。

分层浇筑施工过程中,先明确混凝土浇筑厚度、坍塌度等参数设计要求,向钢筋网内浇筑一层混凝土,并保证其处于平铺状态,等待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后,展开为期三天的养护处理,确保浇筑层的强度和厚度满足预期施工要求。再向第一层混凝土上方浇筑第二层混凝土,重复这一工作流程,直到混凝土浇筑层完全包裹后浇带钢筋框架,并与周边建筑结构尺寸统一,即可完成后浇带浇筑施工。

通过分层浇筑完成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添加后,选拔专项工作人员对后浇带收缩情况进行监测,只有混凝土浇筑两个月后收缩变形达到30%,才能说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顺利结束。反之,无论收缩变形过大或过小都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封闭,借此来改变混凝土收缩应力。

2.4沉降伸缩后浇带施工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分为沉降与伸缩这两种类型。由于高层建筑的荷载相对较大,如果将整个建筑作为一个整体,那么施工后将会产生较大的内部应力,进而加大基础区域或主体区域变形的可能性,这则会为房屋建筑预埋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为有效解决这一不良问题,则需科学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其中,在温度伸缩后浇带施工环节,因为房屋建筑的体量较大,一次性将其浇筑完毕后,其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后,会在膨胀过程中形成极大的内部应力,在此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膨胀裂缝。而在浇筑一段时间以后,混凝土温度会慢慢降低,这则会产生一定的收缩反应,此时很有可能让混凝土结构出现拉裂情况。但是通过温度后浇带的应用,可以在后浇带区域有效解决其膨胀和收缩裂缝问题,让后浇带将其混凝土的变形应力完全吸收,以此来规避建筑结构开裂质量问题。而在沉降后浇带预留期间,则需要让结构实现整体贯通,在建筑结构的顶部荷载与变形稳定之后,再将进行后浇带的浇筑,相对普通后浇带来说,沉降后浇带的施工周期相对更长,一般需要在建筑施工完成之后,沉降趋势完全稳定,才可进行浇筑。

3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施工之前,对后浇带的工期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各期的工期满足规范的规定。在施工中,应对混凝土和后浇带的浇筑间隔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工期太久,混凝土强度不够,从而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后浇带施工前,将已浇注的混凝土界面清理干净,清除浮浆、油脂和杂物,保证界面干净平整;为了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应选用适当的界面处理剂,选择适宜的振捣设备及方法,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等缺陷;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养护,保证混凝土的湿度,避免混凝土开裂。在养护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基于分层浇筑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为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抗渗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后,更好地把控后浇带各个施工环节,可以实现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宣志学.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4,(03):169-171.

[2]崔彦铭.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24,50(05):122-124.

[3]刘忠龙.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要点[J].甘肃科技,2023,39(12):102-1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