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节能增效应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陶文强

642221198403160018

摘要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工业提升能效、优化流程的关键,借智能控制、变频调速等技术协同,实现高效节能与智能管理。本研究探讨其在工业节能增效的具体应用,分析节能控制、设备优化等作用,结合案例剖析经济效益与前景。结果表明,合理应用电气自动化可降能耗成本、提设备效率,支撑工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节能增效;智能控制

正文


一、电气自动化在工业节能增效中的核心技术

(一)智能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是工业节能增效的核心技术,通过自动化调节生产过程优化能耗。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调控功能使设备始终保持高效运行,避免过载和低效状态。例如,在工业生产线上,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动态调整电机转速、负载分配和温度控制,以降低能耗并提高生产效率。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使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预测设备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同时优化能源分配。结合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智能控制技术可精确调节温度、流量、压力等关键参数,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在5G及工业物联网(IIoT)环境下,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远程监控,实时调整生产策略,实现更加精准的能源管理,提高整体节能效果。

(二)变频调速技术在工业设备节能中的作用

变频调速技术通过动态调整电机运行速度,使设备根据生产需求灵活调节功率输出,避免高能耗运行状态。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风机、水泵、空压机等设备,尤其在暖通空调和工业生产领域效果显著。例如,在供水系统中,变频调速技术可根据管网压力调整水泵转速,减少能源浪费;在空压机系统中,变频控制可降低空载损耗,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与传统定速运行相比,变频调速可减少30%以上的电能消耗,同时降低机械磨损,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此外,变频技术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的精细调控,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负载分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增效的目标。

(三)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应用与优化

能量管理系统(EMS)是工业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生产调度的关键技术。EMS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精准控制电力、蒸汽、压缩空气等能源的使用情况,实现最优调配。例如,EMS可分析企业用电负荷曲线,自动调整生产计划,避开用电高峰,降低电费成本。在蒸汽系统管理中,EMS可通过热能回收优化锅炉运行模式,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燃料浪费。此外,EMS可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未来能耗需求,帮助企业制定长期节能战略。EMS还可与生产管理系统(MES)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集成,实现跨系统协调管理,使企业能够全面掌控能源流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可持续节能增效目标。

二、电气自动化在工业节能增效中的具体应用

(一)智能照明与节能型电力管理

智能照明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照明效率。通过智能感应系统,照明设备可根据环境光线、人员活动情况及生产需求自动调节亮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例如,在工业车间,可采用红外传感器与光感应技术,使照明系统在人员进入时自动开启,在人员离开后自动关闭。此外,LED照明作为高效节能的照明技术,相比传统白炽灯或荧光灯,可减少约50%-70%的能耗,并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在电力管理方面,智能电网系统可对厂区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负荷优化管理策略降低电能损耗。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DERMS)可结合大数据分析,调整用电负荷,减少高峰用电时的负荷压力,提高整体供电稳定性。智能配电技术通过优化变压器、无功补偿系统等设备,提高供电效率,减少电能损耗,使工业企业的电力使用更加合理高效。

(二)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节能控制

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节能控制可通过智能调控系统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浪费。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生产线各环节的能耗情况,自动调整设备运行状态。例如,在流水线生产中,智能传感器可分析产品流速,精准控制电机转速,避免过载或空载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在机械加工领域,采用智能机器人替代传统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精度,还减少了因人工误操作造成的材料浪费。此外,变频调速技术在工业设备中的应用能够根据实际负载需求调整电机转速,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例如,在空压机系统中,变频调速可避免传统空压机的频繁启停,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深度集成,生产过程的能耗可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节能水平。

(三)余热回收与能源再利用的自动化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若得不到有效回收,将导致能源浪费。余热回收技术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能源利用,提高热能转换效率。高温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可通过换热装置回收锅炉或生产设备排放的高温气体,并用于厂区供暖、热水供应或蒸汽动力系统。例如,在冶金行业,采用高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可有效减少传统燃煤锅炉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化工行业,智能余热回收系统可通过智能温控装置,动态调整热量回收利用方案,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热能效率。此外,蓄热式换热技术可将生产过程中间歇排放的热能储存,并在能源需求高峰期释放,以平衡能源使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对余热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热能的回收率达到最佳水平,提高余热再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的碳排放和能源成本。

(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能优化调度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工业电能优化调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费。智能负荷预测系统可通过分析历史用电数据,预测未来电力需求,并自动调整生产计划,优化电力使用。例如,在高峰用电时段,智能调度系统可减少非必要设备的运行,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在智能制造环境下,大数据分析可用于优化用电结构,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智能配电系统能够对厂区电力需求进行实时监测,优化电力分配策略。例如,智能变压器可根据负荷变化调整电压输出,减少电网损耗。此外,能源管理系统(EMS)可集成AI算法,动态调整企业的用电计划,结合削峰填谷策略,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实现智能化电力调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五)工业互联网与电气自动化的融合应用

工业互联网通过5G通信、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将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连接成一个智能网络,实现远程监测、设备协同优化,提高能源管理效率。例如,智能电网结合工业互联网技术,可实时分析企业的电能使用情况,并根据生产需求自动调整电力供应,提高供电稳定性。在设备管理方面,工业互联网可实现远程故障诊断,提高设备维护效率。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系统可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并利用云计算分析设备健康状态,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工业互联网还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自适应能耗优化。例如,在智能制造系统中,AI算法可分析设备的实时能耗,并动态调整生产参数,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结束语电气自动化助力工业节能增效,借智能控制等技术优化能源利用,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随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其应用将更广泛,为工业提供更优方案。企业应加大投入,结合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绿色、智能、高效迈进,顺应全球能源与环境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建伟,白宇.节能设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模型世界,2024(13):65-67.

[2]林达强.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节能设计技术的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500-1501.

[3]汪文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中国设备工程,2021(09):207-209


...


阅读全文